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耶路撒冷三千年》导读37-7、8福楼拜等作家

(2016-04-17 06:54:14)
标签:

梅尔维尔

福楼拜

萨克雷

克里米亚战争

耶路撒冷

分类: 《耶路撒冷三千年》导读

这几节我感觉有点乱,几乎每节的标题都与内容不符,不是翻译的事,翻译是非常(甚至过分)忠实于原著的。

第七节  作家:梅尔维尔、福楼拜和萨克雷

第八节  作家:大卫.多尔,周游中的美国奴隶

这两节所提及的作家大多是非常有名的,只是我并不都知道,所以我发现一个现象,书看的越多,越会发现自己的无知。

梅尔维尔,美国作家,据说名气大过马克吐温;

福楼拜,法国作家,据说莫泊桑拜他为师;

萨克雷,英国作家,据说与狄更斯齐名。

那个时代,去耶路撒冷旅行似乎是一个时髦,也许是寻找寄托或灵感吧。据本书附录称从1800-1875年间,大约有五千多本与耶路撒冷有关的书籍出版。不过大都没什么新意。

这些作家笔下的耶路撒冷大致是这样,亚美尼亚人诅咒希腊人,希腊人讨厌拉丁人,拉丁人憎恨科普特人(埃及基督徒),这只是基督徒方面。还有一些新来的,如英美的福音派人士(新教),俄国的犹太人及东正教农民,奥斯曼人,阿拉伯贵族,阿拉伯农民,西班牙裔犹太人,贝都因人(正宗阿拉伯土著)等等。

这些人之间不断地产生着各种纠纷。不过地位最低和处境最艰难的还是犹太人。他们居住的地方是最肮脏的,不过今天的犹太区则是四个区中最整洁的了(作者拍摄于耶路撒冷犹太区)。

《耶路撒冷三千年》导读37-7、8福楼拜等作家
阿拉伯人开始有了武装组织反抗奥斯曼人统治的行动,奥斯曼帕夏甚至动用野战炮来镇压。克里米亚战争的“胜利”也让奥斯曼苏丹喜忧参半,因为他的胜利是有了英法(书中说的基督教士兵)的参战才获得的。所以奥斯曼苏丹意识到需要改革了,他给予境内不同宗教的民族以平等的地位,同时也给了西方欧洲国家更多“难以想象”的自由。而西方国家也“因在耶路撒冷投入过多而无法置身事外”。

摩西.西蒙菲奥里爵士计划修建一条雅法到耶路撒冷的铁路,并再次回到耶路撒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