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三千年》导读20-(3&4)

标签:
穆卡达西法蒂玛王朝阿齐兹哈基姆真主的化身 |
分类: 《耶路撒冷三千年》导读 |
第三节
穆卡达西:耶路撒冷人
穆卡达西(Al-Muqaddasi),著名的阿拉伯地理学家,旅行家。出生于耶路撒冷(穆卡达西名字的阿拉伯语就是圣地的意思,也叫麦格迪西),几乎走遍了所有伊斯兰地区以及很多“异教地区”。但他对耶路撒冷还是情有独钟的,似乎世上没有比耶路撒冷更好的地方,尽管耶路撒冷有她的缺陷。
穆卡达西回到耶路撒冷时,正赶上法蒂玛王朝的鼎盛时期,阿齐兹在位(975-996)。穆斯林世界同时有三个哈里发并存,埃及的法蒂玛王朝,巴格达的阿拔斯王朝以及西班牙的后倭玛亚王朝形成三足鼎立,连意大利的西西里岛也归到了法蒂玛王朝的统治下。此时埃及和耶路撒冷的基督徒也正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宗教宽容。因为阿齐兹的大臣是一位基督徒,阿齐兹的妻子是位俄罗斯人。
穆卡达西甚至抱怨基督徒人数太多,且举止粗鲁。
不过好景不长,阿齐兹死后,他11岁的儿子将颠覆这一切。
第四节
哈基姆:阿拉伯的卡里古拉
(哈基姆像,自网络)
他的母亲是位俄罗斯人,两个舅舅还是耶路撒冷的大主教。谁也没想到,阿齐兹成年后立刻转向迫害基督徒和犹太人。当然,也有说他是精神分裂患者,这就好解释了。基督徒被要求必须佩戴十字架,而犹太人则要露出带铃铛的颈箍。
耶路撒冷每年庆祝复活节时,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基督徒都要相聚于此,并且有个传统的“天降圣火”仪式已经有两百年的传统了。哈基姆听说后下令拆除了圣墓大教堂。1009年9月,圣墓大教堂被夷为平地,这对基督徒来说简直无法接受。这件事多多少少也成为九十年后十字军东征的一个导火索。基督教堂被摧毁或关闭的同时,犹太会堂的命运也一样。许多基督徒或犹太人都不得不假装改信伊斯兰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