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卢浮宫名画《圣巴托洛缪日的屠杀》两幅

(2014-12-06 10:24:21)
标签:

圣巴托洛缪日

robert-fleury

evaristefragonard

玛戈皇后

亨利四世

分类: 卢浮宫及大英博物馆

亚历山大.埃瓦利斯特.弗拉戈纳尔(Alexandre Evariste Fragonard,1780-1850),法国画家和雕刻家。游吟诗人画家,游吟诗人在当时的法国有点嘲弄的意思。
《圣巴托洛缪日的屠杀》Scene of the massacre of St. Bartholomew
年代:1836,尺寸:H. 1.79 m. ; L.: 1.33 m.
画的场景据说是在玛格丽特的卧室内。信奉新教的亨利的一位随从被天主教徒追杀,慌不择路地跑到玛格丽特(国王查理九世的妹妹,亨利的新婚妻子)的卧室,被玛格丽特公主救了一命。

大仲马有部小说《玛戈皇后》(La Reine Margot),后来被拍成一部电影,电影中那位被救者被描写为玛戈的情人。不过小说的时间比画的年代要晚十来年。

卢浮宫名画《圣巴托洛缪日的屠杀》两幅
约瑟夫-尼古拉斯.罗伯特-弗勒里(Joseph-Nicolas Robert-Fleury,1797-1890),法国画家。出生于德国科隆,后随家庭移居法国,去过意大利。1824年首次在沙龙展亮相,但三年后才出名。他喜欢创作悲剧的历史题材。
《圣巴托洛缪日的屠杀》Scene of Saint-Barthélemy
年代:1833,尺寸:H. 1.65 m. ; L.: 1,30 m.

画中戴有十字标记帽子的是天主教徒,被杀的是新教徒。
卢浮宫名画《圣巴托洛缪日的屠杀》两幅
事件背景:
天主教和新教(在中国早期被不准确地叫做基督教),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可能还搞不清他们的关系,但在十六世纪中期的欧洲,这两个教派可是水火不容、势不两立、你死我活。
十六世纪初从捷克、德国开始的宗教改革,逐步向欧洲其他地区扩张,也包括天主教大国法国,当时的法国国王还是瓦卢瓦王朝昂古莱姆旁系的统治(查理九世),纳瓦拉国王亨利(后来的法国国王亨利四世,波旁王朝的首位国王)还是偏远的小国纳瓦拉的小国王,不过他是位新教徒(胡格诺教派)。为了缓和矛盾(也有说是个阴谋),王太后凯瑟琳.德.美第奇(窝囊国王查理九世的母亲,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的一位传奇女子)决定把女儿玛格丽特(俗称玛戈)嫁给新教小国王亨利,其实两人都不怎么满意,但亨利还是同意了。1572年8月,亨利带领大批随从进入巴黎,8月18日在巴黎圣母院举行了婚礼(据说因为亨利不肯改信天主教,婚礼在圣母院大门外举行)。8月22日随着刺杀海军上将科利尼(Admiral de Coligny,新教徒,与查理九世关系不错),引发了23-24日天主教徒对新教徒的大屠杀,8月24日是天主教的圣巴多罗买日,巴多罗买(天主教译为巴尔多禄茂)是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法语翻译为巴托罗缪(或巴托洛缪),所以这一事件被称作圣巴罗洛缪日大屠杀或巴托罗缪之夜。
因为亨利与玛戈的婚礼吸引了大批新教的贵族人物和随从来到巴黎,所以也有阴谋论一说,不过亨利并没有在屠杀中被杀(被扣押,后逃走)。至于大屠杀的死亡人数,也是说法不一,23-24号两天的死亡人数大致在1000-4000人(不同的说法),而事件蔓延至整个法国,可能导致的死亡人数就有数万人了,最多的说法是十万人。
而宗教矛盾引发的后序效应一直持续近百年,包括后来的《南特敕令》,亨利四世遇刺,英王亨利八世的英国宗教改革,欧洲的三十年战争(1618-1648),荷兰的独立等等。应该说1648年三十年战争结束时在德国签订的《威斯特法利亚合约》是双方确立平等地位的开始。
关于这个事件不想写太多,因为大多数人不会感兴趣的,虽然它对法国乃至欧洲影响重大。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电影《亨利四世》和《玛戈皇后》,不过我更喜欢前者。

 

:本博客所有文章中图片皆为本人2012和2013年两次摄于卢浮宫,所有文字均系本人翻译或整理(本人英语一般,法语更是不懂,所以整理很慢也很辛苦)。近来发现网上有人完全照搬图片或文字且不注明出处。作为推广普及绘画艺术和常识的行为,即使是完全抄袭本人的博文,我想也算是一件“善举”吧,本人不会追究,但望尽量注明出处,算是对别人劳动的小小尊重,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再者,由于本人是业余历史爱好者,文中难免有错误理解或笔误,引用还要谨慎为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