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名画《维尔吉妮亚之死》

标签:
维尔吉妮亚之死十人委员会莱提埃尔lethi&egravere |
分类: 卢浮宫及大英博物馆 |
《维尔吉妮亚之死》Death
of Virginia,年代:1828。尺寸:H.
4.58 m. ; L.: 7.78 m.
故事情节来自于古罗马史学家李维的罗马建城记。罗马王政结束后几十年,曾经有过一个十人委员会(Decemvir,452-449
BC)的时期,十人委员会中地位最高的是阿庇乌斯·克劳狄(Appius
Claudius),著名的《十二铜表法》就是在他的主导下制定的。不过阿庇乌斯·克劳狄也是个名声很差的执政官,他企图霸占一个平民出身的姑娘维尔吉尼娅(Verginia),遭到拒绝,于是他指使人绑架了维尔吉尼娅,并宣称她是奴隶的后代。在当时的罗马,奴隶的后代还是奴隶,是可以随意买卖的。维尔吉尼娅的父亲是个百夫长,得知消息后从前线赶回罗马,要求与克劳狄对质,不过他毕竟不是克劳狄的对手,于是他出人意料地用刀刺死了她的女儿,这是他认为唯一可以还他女儿自由的方式。这件事引起了反对十人委员会的暴动,克劳狄在混乱中被杀死(或自杀)。史学家李维将这个事件形容是罗马王政时期曾发生的末代罗马王小塔克文(前535登基-前509)的儿子强占卢克丽霞(Lucretia)的翻版,那件事后,小塔克文被推翻,罗马王政结束,罗马进入共和时代。
画面中间站在高处的身披红袍的是阿庇乌斯·克劳狄,下方右手持尖刀的是维尔吉尼娅的父亲,左手指向的是刚刚被他刺死的女儿维尔吉妮亚。
这幅画尺寸巨大,又是挂在很高的地方,所以我拍的不是很好,一是反光较强,二是没有拍全,最右侧维尔吉妮亚几乎出了画面。
纪尧姆.居伊隆.莱提埃尔(Guillaume Guillon
Lethière,1760-1832),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出生于法属殖民地瓜德罗普岛(位于加勒比海,现仍是法国一海外大区)。父亲是法国殖民官员,母亲是当地人。14岁移居法国,17岁进入皇家绘画雕塑学院学习。1784年获得罗马大奖二等奖。两年后赴罗马学习,形成了他的新古典主义风格。莱提埃尔在罗马数年后于1791年返回法国,并开办画室成为路易大卫的直接竞争者。1818年获军团勋章荣誉,1819年成为法国美术学院(École
des Beaux-Arts,前身是他年轻时曾学习过的皇家绘画雕塑学院)教授。
注:本博客所有文章中图片皆为本人2012和2013年两次摄于卢浮宫,所有文字均系本人翻译整理(本人英语一般,法语更是不懂,所以整理很慢也很辛苦)。近来发现有所谓艺术网站完全照搬图片(涂改水印)或文字且不注明出处。作为推广普及绘画艺术和常识的行为,即使是完全抄袭本人的博文,我想也算是一件“善举”吧,本人不会追究,但望尽量注明出处,算是对别人劳动的小小尊重,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再者,由于本人是业余历史爱好者,文字多侧重于历史和宗教而疏于艺术,且难免有错误理解或笔误,引用还要谨慎为好,以免误人。
前一篇:卢浮宫名画《丘比特和普赛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