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卢浮宫名画_卡拉瓦乔作品两幅

(2014-05-16 15:23:26)
标签:

卡拉瓦乔

caravaggio

圣母之死

巴洛克大师

wignacourt

分类: 卢浮宫及大英博物馆
《圣母之死》(Death of the Virgin)年代:1601-1605/1606,尺寸:H. 3.69m. ; L.: 2,45m. 路易十四的收藏,1671年进入卢浮宫。
卢浮宫名画_卡拉瓦乔作品两幅
1601年,卡拉瓦乔已在罗马生活了15年一个罗马教廷的法官Laerzio Alberti委托卡拉瓦乔给他私人的礼拜堂作画,这个礼拜堂位于台伯河边圣马利亚阶梯教堂(church of Santa Maria della Scala)属于加尔默罗修会1606年加尔默罗会修道会拒收这幅作品,据说是因为卡拉瓦乔用了一个妓女作为画圣母的模特。但研究卡拉瓦乔的学者认为,加尔默罗会认为问题更多的出在神学上而不是美学上卡拉瓦乔的那个版本没有坚持圣母升天的教义——耶稣之母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死亡而是被接进了天国。《圣母之死》被拿出教堂后,就立即在保罗.鲁本斯的建议下被曼图亚公爵文森佐.贡扎加买走了,后来又卖给了英王查理一世,查理一世被克伦威尔砍头后,他的收藏被拍卖,于是成了法国皇家的收藏(1671年),法国大革命后又充公成为法国国家财产。而卡拉瓦乔也在完成这幅作品后因为争斗杀人而逃离了罗马。
卢浮宫名画_卡拉瓦乔作品两幅
画中的圣母马利亚身着红色而简单的衣服,手臂自然下垂,非常逼近真实的人物面貌,使得圣母变得寻常人一般而没有了传统上的神圣感。
周围的其他人物是抹大拉的玛利亚和一些耶稣的门徒,他们的尺寸和真人接近,细节逼真,但几乎没有一个人物的正脸,这样就突出了马利亚的面容在昏暗的背景中似乎有一束光线照亮了所有需要突出的主题。而上方的红布似乎带来一种戏剧的效果我看过电影《卡拉瓦乔》,其中就有绘制这幅画的情节,电影中的模特都是一动不动的。
关于圣母之死,圣经上没有提及,关于她的临终地一说是耶路撒冷土耳其的以佛所。在20世纪前教廷只认定圣母是升天的几乎所有的绘画都叫《圣母升天(The Assumption)》直到1997年,罗马教廷才认可圣母升天前经历过人间的死亡过程。所以卡拉瓦乔画的《圣母之死》是不易被教廷接受的。
卢浮宫名画_卡拉瓦乔作品两幅
卢浮宫的法文介绍。
卢浮宫名画_卡拉瓦乔作品两幅
这就是圣母阶梯教堂church of Santa Maria della Scala)我在2012年去寻访坦比哀多时路过随手拍的,不过当时没来得及进去,现在看来还真有点意思。教堂离坦比哀多已经不算远了。原来悬挂《圣母升天》的位置,换成了别的画家的作品。
卢浮宫名画_卡拉瓦乔作品两幅
《阿罗夫·德·维格纳科特》(
Alof de Wignacourt),年代: 1608,尺寸:H. 1.94m. ; L.: 1.34m.  路易十四的收藏,1670年进入卢浮宫。
阿罗夫·德·维格纳科特1547-1622),1601-1622年间的马耳他骑士团团长(第54任,或称大教长) 曾为卡拉瓦乔在1607 -1608年间在马耳他期间提供保护。并于1608年为卡拉瓦乔授予骑士称号。阿罗夫·德·维格纳科特是马耳他骑士团大团长中比较有名的,死后葬在马耳他圣约翰副主座教堂地下墓室。
卢浮宫名画_卡拉瓦乔作品两幅
画家简介:
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或简称CARAVAGGIO,1571—1610),意大利画家,出生在距离米兰约三十公里的小镇-卡拉瓦乔,他的绰号就是他的出生地(叫他米开朗基罗也不合适了),米兰修道院里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以及伦巴第自然简单的艺术风格应该对他的创作会有些影响,1592年到1610年间活跃于罗马、那不勒斯、马耳他和西西里。通常被认为属于巴洛克画派的大师级人物,对巴洛克画派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卡拉瓦乔的一生醉人、危险而又充满了谜。1600年,他突然出现在罗马的艺术圈,关于他最早的评介见于1604年,这份材料描述他大约3年前的生活方式,说“他干两周的活儿就能跨剑大摇大摆逛一两个月,还有一个仆人跟着,从一个球场到另一个,总是准备争吵打斗,因此跟他在一起狼狈之极。”有部电影《卡拉瓦乔》中还把他描述为同性恋者。
在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几十年间,罗马一直在建造巨大的教堂和宏伟的宫殿,需要大量画作。当时反宗教改革派教堂在搜寻正统的宗教艺术以还击新教的威胁,因为此前统治艺术界近一个世纪之久的风格主义不足以担此重任。卡拉瓦乔带来的是一种激进的自然主义,近乎物理上精确的观察和生动甚至充满戏剧性的明暗对照画法。在卡拉瓦乔手中,这种新风格是达到真实性和灵性的工具。
虽然卡拉瓦乔在世时声名显赫,死后的几个世纪里却被人们完全遗忘了,只是在20世纪的最近几十年才被重新发现。尽管他影响了风格主义衰亡后几乎所有的艺术风格,但对新兴的巴洛克艺术才是真正影响深远的。有人形容说:“卡拉瓦乔的工作标志着现代绘画的开始。”
卡拉瓦乔喜欢用明暗对照法使得主题极富戏剧性,同时精确观察带来的写实把情感的强度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现在人们把这种明暗对着法的增强形式称作暗色调主义,其兴起归功于卡拉瓦乔。卡拉瓦乔同时代的画家对此持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一些人公开指责他有各种的感觉缺陷,特别是他不讲作画章法,坚持写生。但绝大多数人把他当作艺术的救主来欢迎。那时,罗马的画家被这种新颖的画风所吸引,特别是年轻画家都聚集在卡拉瓦乔身边,称赞他是绝无仅有的自然模仿者,把他的作品视作奇迹。
卡拉瓦乔过着狂乱的生活。即使在一个纠纷是家常便饭的时代和地方,他还是因为屡屡争斗而声名狼藉,他的治安记录和审讯记录足足抄录好几页。1606年5月29日,可能并非故意,他杀了一个名叫拉努乔·托马索尼的年轻人。此前,来自上层社会的赞助人摆平了他的一系列出轨行为,但这次他们无能无力了。卡拉瓦乔只有逃往那不勒斯,因为那不勒斯在罗马当局的司法管辖权之外。在科隆纳家族(卡拉瓦乔家乡的贵族,与他的父亲有些交情)的保护下,这个罗马最有名的画家也变成了那不勒斯最富盛名的画家
尽管在那不勒斯获得成功,卡拉瓦乔还是仅仅在几个月后就离开前往马耳他,马耳他骑士团的总部所在地,估计他希望得到骑士团大头领(团长)阿罗夫·德·维格纳科特(前面那幅画像中的人物)的庇护,使他杀死托马索尼的罪行得到赦免。德·维格纳科特非常喜欢这个著名的艺术家,让他当骑士团的官方画家,还授予他骑士称号。早期的传记记载说卡拉瓦乔对自己获得的成功很高兴。1608年8月末他还是因为争斗被捕入狱。12月,他被作为“一个可憎的堕落的团员”驱逐出了骑士团。
在那不勒斯,一群不明来历的人袭击了他。最初,罗马传闻“最著名的艺术家”卡拉瓦乔丧生,但后来又获悉他还活着,但面部受了重伤。
1610年夏天,卡拉瓦乔乘船朝北接受赦免状,赦免状似乎归功于他那些有权势的罗马朋友。此行他带了给红衣主教希皮奥内作礼物的最后三幅画。接下来发生的一切众说纷纭。事实是,7月28日一份从罗马发到乌尔比诺的公爵宅邸的匿名私人新闻说卡拉瓦乔死了。3天以后另一份私人新闻说他死于热病。这些是最早的死亡简报,后来有更加详细的报道。但一直没有发现尸体。卡拉瓦乔的一个诗人朋友把7月18日当作他的忌日,最近有研究者声称发现了一个讣告,讣告显示卡拉瓦乔那一天在托斯卡尼区格罗塞图附近的埃尔科莱港死于热病。
巴洛克的诞生
卡拉瓦乔“把阴暗法带进了明暗对照画法”。其实很久以前画家们就运用了明暗对照画法,但是卡拉瓦乔真正确立了这种技法,这种画法加深了阴暗部分,用一束眩目的光刺穿对象。由此对物理真实和心理真实的观察成为他获得巨大声望的原因,同时也是他经常不能符合宗教委托要求的原因。卡拉瓦乔作画神速,看着模特,直接用画笔柄在画布上划痕迹打底稿。在他那个时代,专业画家对这种方法深恶痛绝,他们谴责他拒绝先打底稿,不美化笔下的人物。模特是卡拉瓦乔现实主义的基础,但她们中很多都是名妓,被画成女性宗教人物包括圣母玛利亚和各个圣徒。
卡拉瓦乔画派
卡拉瓦乔在那不勒斯的短暂停留产生了著名的那不勒斯卡拉瓦乔画派,画派包括巴蒂斯泰洛·卡拉乔洛和卡洛·塞利托。1656年,那里的卡拉瓦乔运动由于一次严重的瘟疫爆发而终止。但对西班牙画坛来说(那不勒斯当时是西班牙的领地),这一运动有助于形成重要的西班牙卡拉瓦乔分支。
据记述,一群来自乌得勒支的天主教画家在17世纪初来到罗马学习。他们受到卡拉瓦乔作品的深刻影响,被称为“乌得勒支卡拉瓦乔画派”。他们回到北方的时候,这股潮流对亨德里克·特尔·布吕根、赫里特·凡·洪特霍斯特、安德里斯·博特和德克·凡·巴卜仁等画家产生了短暂但重要的影响。尽管卡拉瓦乔对后世画家的影响开始削弱,但在鲁本斯(他给曼图亚的贡扎加买过卡拉瓦乔的一幅画,还临摹过《耶稣入殓图》)、维米尔、伦勃朗和委拉斯开兹的作品里还能看到影响。据推测,委拉斯开兹在意大利的多次逗留期间曾经看到过卡拉瓦乔的作品。
他还影响了法国人乔治·德·拉·图尔和西蒙·武埃,还有西班牙人朱塞佩·里贝拉。在数十年里,卡拉瓦乔或者被归结为引人反感的艺术家,或者只是被忽略了。在很大程度上,原因出在艺术风格的嬗变上,卡拉瓦乔作出巨大贡献的巴洛克艺术在发展变化。部分原因归咎于乔瓦尼·巴廖内和焦万·贝洛里这两个最早的传记作家,他们进行了一些找茬的毁灭性工作。巴廖内是一个与卡拉瓦乔有私仇的画家,贝洛里则是17世纪有影响力的批评家,贝洛里不熟悉卡拉瓦乔,但是受了法国古典主义画家普桑的影响,其实普桑不认识卡拉瓦乔但讨厌他的作品。
1920年代,画评家罗伯托·隆吉再次把卡拉瓦乔的名字带到了公众的视线里,隆吉把卡拉瓦乔归在欧洲的艺术传统里:“没有他就没有里贝拉、弗美尔、拉·图尔和伦勃朗。没有他,德拉克罗瓦、库尔贝和马内将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颇具影响力的伯纳德·贝伦森表示赞同:“除了米开朗琪罗,没有任何一个意大利画家有如此大的影响。”
注:本博客所有文章中图片皆为本人2012和2013年两次摄于卢浮宫,所有文字均系本人翻译整理(本人英语一般,法语更是不懂,所以整理很慢也很辛苦)。近来发现有所谓艺术网站完全照搬图片(涂改水印)或文字且不注明出处。作为推广普及绘画艺术和常识的行为,即使是完全抄袭本人的博文,我想也算是一件“善举”吧,本人不会追究,但望尽量注明出处,算是对别人劳动的小小尊重,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再者,由于本人是业余历史爱好者,且不懂艺术,文中难免有错误理解或笔误,引用还要谨慎为好,以免误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