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厂


标签:
琉璃厂荣宝斋文化戴月轩 |
分类: 北京 |
远在辽代,这里并不是城里,而是郊区,当时叫“海王村”。后来,到了元朝这里开设了官窑,烧制琉璃瓦。自明代建设内城时,因为修建宫殿,就扩大了官窑的规模,琉璃厂成为当时朝廷工部的五大工厂之一。到明嘉靖三十二年修建外城后,这里变为城区,琉璃厂便不宜于在城里烧窑,而迁至现在的门头沟区的琉璃渠村,但“琉璃厂”的名字则保留下来,流传至今。
“荣宝斋”闻名中外。鲁迅、郑振铎曾称它为琉璃厂诸笺肆中之“白眉”。历代文化名人鲁迅、胡适、郑振铎等,都是这里的常客。
徐悲鸿的马。
荣宝斋的版画制作













“一得阁”墨汁厂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已有一百余年历史。相传该厂创始人,名叫谢松岱,是个书生。因进京赶考屡试不中,后想起考场上研墨时费力的情景,就想到能否使用现成的墨汁免去研墨之苦。因此他研制出一种墨汁,在琉璃厂开了一间专营墨汁的店铺,很受顾客欢迎,生意兴隆,于是他写了一副对联:“一艺足供天下用;得法多自古人书”。 “一得阁”店名便取了上下联的头一个字“一”和“得”。因店铺是二层小楼,颇有“阁”的意思,就起了“一得阁”的店名,店主还自己亲笔题牌匾悬于门前。因“一得阁”墨汁具有书写流利,墨迹光华发亮,易干易裱,耐水耐晒不退色,不洇纸等特点,堪为文房四宝中的佳品,受到书画家欢迎。

戴月轩笔店始建于1916年。创始人姓戴,名斌,字月轩,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善琏镇,自幼学会了湖笔制作技术,且技艺超群,年轻时来到北京贺连青笔庄制作毛笔,后自立门户,建立了以“戴月轩”命名的笔庄经营湖笔。“戴月轩”是琉璃厂文化街唯一一家以人名为店名的老字号。戴月轩每制作一支湖笔要经过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要认真制作,严格把关,所以所制之笔都能达到内优外美、笔头尖、齐、园、健四大特点,支支有笔锋,深受书法家和画家的信赖。齐白石十分喜爱这里出品的毛笔。毛泽东和周恩来生前曾一直使用戴月轩毛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