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什库天主教堂(北堂)

标签:
西什库天主教教堂北堂旅游 |
分类: 北京 |
西什库教堂,也称北堂,原在中南海湖畔蚕池口(今旧北京图书馆斜对面),1703年开堂。1887年因中南海扩建,将其拆除,后来清政府拨银四十五万两,于西安门内西什库易地而建。1900年整修时加高一层,成为今日所见之庄严秀丽的北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我在上中学时每天都在这里换公交车,虽知道这里是个教堂,但那时不知道教堂是干什么用的,也从没进去过。
1985年修缮北堂,重修了大堂正前方的耶稣主祭台和东西两侧的圣母玛利亚和圣父若瑟的祭台。1985年12月24日举行了开堂典礼。西什库教堂成为北京最绚丽的教堂。
神父的办公室
它的四个高高的尖塔,三个尖拱券入口及主跨正中圆形的玫瑰花窗,塑造出端庄而绮丽的立面。大堂平面呈十字架形状,建筑面积约2200平方米,高16.5米,钟楼塔尖高约31米。
堂前左右两侧各有一中式四角攒尖黄色琉璃瓦顶的亭子,亭内是乾隆亲笔题写的石碑。一西一中、一高一矮,巧妙搭配。
教堂墙面上的龙头,也可谓是中西结合的创意了。
上百年的木门,见证了很多历史,1900年义和团在这里和教会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双方死伤上千人,成为轰动一时的西什库教堂事件。
主入口两侧的圣者雕像是北京各教堂中绝无仅有的。圣若望,即圣约翰,《约翰福音》的作者。
圣伯多禄,即圣彼得,耶稣的第一门徒,被后人认定为第一位教皇。
圣马窦,即马太,《马太福音》的作者。
初次进去,感觉还是很壮观的,是我没有想到的。
我所见过的在中国的哥特式教堂,我认为都是方哥特式,哥特式的特点拱顶是用砖做的,中国的都是假的。
堂内的300根巨柱撑起的金色拱顶和80扇镶彩玻璃的花窗总能让人联想到巴黎圣母院。整体建筑风格中西结合。
这是明朝时的画,把圣母和耶稣画成中国人的样子。
耶稣主祭台,正上方的匾为康熙皇帝御笔: 万有真原
圣父若瑟(圣约瑟)的祭台
圣母玛利亚的祭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