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经》贡献的熟语

(2024-07-02 10:45:14)
分类: 读书笔记

夙夜在公、战战兢兢、高山仰止、自求多福、不可救药、潸然泪下、爱莫能助、绰绰有余、耳提面命、寿比南山、惩前毖后、人言可畏……

你知道这些流传千年、为我们耳熟能详的熟语来自何处么?不错,它们都来自于中国最古老的典籍之一的《诗经》。

《诗经》被誉为“中国韵文之祖,后人学诗的典范”,为后世儒家尊奉的“五经”之首。

作为中国文学史的光辉起点,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诗经》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着智慧与美的光辉照亮了古代文学的天空。它不仅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更是汉语熟语的重要源泉之一。通过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诗经》为后世留下了诸多富有深意的熟语,深刻影响着我们的语言表达和思想观念。这些直接源自于《诗经》的熟语不仅是我们文化传承的一部分,在今天的汉语中依然生机勃勃,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我们日常交流的一部分,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言的表现力。

据粗略统计,诗经305篇中,蕴含了近百条后世流传的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等,但主要是成语。

诗经中的诗句形成熟语,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一是原封不动、直接沿用《诗经》里面的原文。这种形式的熟语很多,且绝大多数为大家所熟悉。其中,以四言成语形式的最多,多言短句形式的也不在少数。四言成语形式的,如辗转反侧(《周南*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夙夜在公(《召南*采蘩》“被之僮僮,夙夜在公”)、忧心忡忡(《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夙兴夜寐(《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孔武有力(《郑风*羔裘羔裘豹饰,孔武有力”)、风雨如晦(《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万寿无疆(《豳风*七月“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优哉游哉(《小雅*采菽“优哉游哉,亦是戾矣”)、自求多福(《大雅*文王“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杨柳依依、雨雪霏霏(均见《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战战兢兢(《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高山仰止(《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天作之合(《大雅*大明“文王初载,天作之合”)、殷鉴不远(《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进退维谷(《大雅*桑柔“人亦有言,进退维谷”)、兢兢业业(《大雅*云汉“兢兢业业,如霆如雷”)、高高在上(《周颂*敬之“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不可救药(《大雅*板“多将熇熇,不可救药”)等等。

短句形式的熟语一般由两个分局形成,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大雅*文王》);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卫风*淇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王风*黍离》);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小雅*常棣》);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小雅*鹤鸣》);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小雅*小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小雅*北山》);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大雅*荡》);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邶风*击鼓》)等等。这些熟语,不仅形式上保留了诗句的原样,意义上也基本没有什么变化,我们一看就能明白它的意思,这里就不多作解释了。

二是在原诗句的基础上稍作变形。一般情况下,是改变、替换其中的一个字或者词序。替换其中一个字,形成现在常用成语的,不在少数,如人们常说的“美女如云”,就来自《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把“有”字换成了“美”字;“衣冠楚楚”来自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把“衣裳”换成了“衣冠”;“巧舌如簧”来自于《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把“巧言”换成了“巧舌”;“绰绰有余”来自《角弓》“此令兄弟,绰绰有裕”,把“有裕”换成了“有余”;“爱莫能助”来自于《烝民》“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把“助之”换成了“能助””;“温润如玉”来自于《小戎》“温其如玉”等等,都只有一字之差。这些熟语,大部分基本上保留了原来的意义。至于完全改变了原意的,为数不多。现在形容迅速逃离“逃之夭夭”,就来自《桃夭》中描述桃花茂盛的诗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不过是将“桃之夭夭”中的“桃”字替换成了“逃跑”的“逃”,但意思完全不同了。

稍微改换一下形式的,还有如“潸然泪下”,来自于《大东》“睠言顾之,潸焉出涕”;“充耳不闻”来自于《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天长日久”来自于《敬之》“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中的“日就月将”,其中,“就”即“久”,“将”即“长”;“说来话长”则来自于《墙有茨》中“所可详者,言之长也”,“言之长也”即“说来话长”等等。

文字和词序同时都有所改变的,也有一些。如现在形容新婚夫妇恩爱时常说的“新婚燕尔”,就来源于《谷风》:宴尔新婚,如兄如弟,这里既用现代汉语中的“燕”字替换了古汉语中的“宴”字,也将原来的词序进行了前后互换。不过,这种形式的并不多见。

三是根据诗作里面某句或某段话的意思浓缩、合成的。如“鸠占鹊巢”是根据《召南*雀巢》里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合成的,用斑鸠占用喜鹊筑好的巢穴的现象比喻强占他人之地;现在常用于比喻不劳而获或者强行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投桃报李”,是根据《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合成的,体现的是互相赠送礼物的行为,后来引申为互惠互利相互回报的人际关系原则“明哲保身”,根据《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合成,原意是指明智而有才能的人善于保护自己,现在常用于形容人在复杂环境中采取保守态度,避免卷入是非之中,是一种自我保护的策略 “耳提面命”,也是出自《大雅·抑》中,是根据其中的“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合成的,意思是不但当面告诉他,还拉着他耳朵叮嘱,表示极其恳切地教导“惩前毖后”,是根据《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合成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来自于《王风*采葛》,是根据其中的“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浓缩、合成的。像表现生死与共的战友情谊的“袍泽之谊”,则是根据《秦风*无衣》前两段诗句合成的,其原文为:“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还有如“暴虎冯河”,是根据《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合成的。“隔墙有耳”,是根据《小雅*小弁》“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合成的,这句话的原意是,君子不要轻易对人说话(指言说机密事情),因为窃听者就在墙外,也就是“隔墙有耳”的意思。

有时根据一首诗的诗意,还可以形成好几个熟语,如《郑风*狡童》诗:“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根据这首诗的诗意,先后形成了“寝食难安”“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等成语。

此外,像人言可畏、夫唱妇随、风雨飘摇、寿比南山等等,都是这种形式形成的成语。

 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诗经》孕育的这些熟语既是先贤智慧的结晶,也是汉语言文化发展的重要见证。它们如同一枚枚珍珠,镶嵌在我们的言语之中,闪烁着永恒的光芒。让我们共同珍惜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并将其传承下去,使之在未来岁月里继续焕发光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