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档次最高的一篇文章
(2022-06-16 10:34:33)分类: 乡居闲草 |
获奖档次最高的一篇文章
经常写作、投稿的人,或多或少总会获点奖。上世纪九十年代,在近十年的业余写作中,我也获得过一些奖励。其中,档次最高的,是在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与中国文联《文艺学习》杂志社联合举办的“走向21世纪全国文学创作研讨会”上,我选送的作品《超然地活着》获得研讨会三等奖。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是国家最高文学研究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对中国文学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一般来说,文学研究所主要研究经典作家作品,很少关注大众业余文学。不过也有例外。
1993年10月,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与中国文联《文艺学习》杂志社在京联合举办了一期“走向21世纪全国文学创作研讨会”,参会对象主要是全国各地基层业余青年文学爱好者,主题为“文学与市场经济的前景”。那时,我还在村小学教书。由于受到湖北日报主任编辑、湖北农民报文学副刊主持人胡德民老师的厚爱,当年我在《湖北农民报》上发表了一些文学作品短评、随笔等文章,在当地算是小有名气。作为湖北省十五名受邀者之一,我也应邀赴京参加了这次研讨会。当年与我一同参会、现在还有微信联系的,有跟我一样,同为《湖北农民报》副刊骨干作者的周水和(武穴人)、黄石的柯尊解(曾任黄石日报编辑,黄石市作协原主席)等。
这次研讨会,每名与会人员可选送一篇作品供交流、评选。我把自己最新的一篇文学作品短评、发表在1993年9月4日《湖北农民报》上的《超然地活着---评<笑着,走出自己>》一文作为交流作品选送了上去。后来,这篇短评被评为研讨会三等奖。
《笑着走出自己》一文,作者叫曾德莲,是湖北麻城人,当时在深圳某电子厂打工。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对生活中的种种烦恼、种种不如意乐观、超然、豁达的态度,文字也富有诗意。我看完这篇短文后,心有所动,于是就写下了《超然地活着》这篇短评,寄到《湖北农民报》,很快就被采用了。
这篇文章在研讨会上获得三等奖后,《湖北日报》以《在走向21世纪全国文学研讨会上,湖北农民报两篇作品获奖》为题、《湖北农民报》以《荆楚三农仔,文学获大奖》为题,均在头版显著位置报道了我和周水和在研讨会上获奖的消息;胡德民老师还在《湖北农民报》副刊上发表了我参会的体会文章《文要求真---李准谈求真》,给我很大的鼓舞。
事后,我又根据《湖北农民报》上发表的几篇湖北籍在粤务工的打工妹的文章,写了一篇综合性的述评《花开南国,香溢荆楚》,专门论述打工妹文章的特色。寄给胡德民老师后,胡德民老师来信说:这篇稿子先放在我处。打工妹文章是有特色,但是目前数量还不多云云。然后他又说,他觉得天门小小说作家汪伟来的小小说值得一评。他随信给我寄来一份刊发着汪伟来小小说《信任》的报纸,让我就《信任》谈谈自己的看法。看了汪伟来的《信任》后,我写下了《全新的视角,丰厚的内涵---浅谈<信任>的特色》一文,分析了《信任》的特色,得到胡德民老师的首肯。这篇短评后来在11月13日的报纸上刊发了出来。汪伟来也由此跟我取得了联系。一年多以后,我又发表了两篇评论汪伟来小小说的文章,一篇是在1995年3月4日《湖北农民报》上发表的《可怜天下父母心---读汪伟来小小说<洞>》,一篇是发在1995年3月25日《武昌报》上的《展示人物怪异心态的橱窗——读<小姨>后想到的》。《小姨》是当时武昌报刊发的汪伟来的一篇小小说。这后一篇短评是应武昌报副刊编辑曹俊华之约而写成,专门谈论汪伟来小小说总体艺术特色,不再是谈论某一篇文章的特色。由此,汪伟来成了我早年在报纸上公开发表评论最多的作家。我和汪伟来也成为了忘年交,我们至今还有微信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