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琅琊山游记之二:欧文苏字
(2015-04-06 13:57:27)
出醉翁亭往西有一小室,名曰宝宋斋,为明代天启二年(1622年)南太仆寺少卿冯若愚所建。斋内有两块青石碑,高约2米、宽近1米,正反两面镌刻着欧阳修门生、北宋大诗人苏东坡所书《醉翁亭记》全文。《醉翁亭记》初刻于庆历八年(1066年),因其字小刻浅难以久传,又于元祐六年(1091年)由苏东坡改书大字重刻,笔力遒劲,文章与书法相得益彰,后人称为“欧文苏字,珠联璧合”,视为宋代留下的金石珍品,与琅琊寺中吴道子所画的《观自在菩萨》石雕像,同为难得的古代文化瑰宝。
欧文苏字还有一段故事呢。欧公对《醉翁亭记》颇为得意,写成墨宝请人刻成石碑立于亭畔,供人欣赏。几十年后,碑刻的字终因拓印过多而越来越浅。1072年欧公去世后,滁人为了纪念他,就想请苏轼来重新书写碑文。1091年,翰林学士苏轼(1037-1101)贬谪到颍州(今安徽阜阳)为官。苏乃欧的学生,恩师虽作古多年,师生情意犹在。想当年(1057),20岁的苏轼应试,主考官正是欧公。苏文说理透彻、结构严谨、文辞简练而晓畅,极受欧公赏识,赞其“脱尽五代宋初以来浮靡艰涩之风”、“读之不觉汗出,快哉!”。当时,苏轼诗文及书法已堪称翘楚,滁人想请人书写《醉翁亭记》,他自是最合适的不二人选了!苏轼当仁不让,连写两幅:一幅为草体长卷,世称草书《醉翁亭记》;另一幅以楷书写成,即是楷书《醉翁亭记》,两幅均为翰墨珍品。其中楷书《醉翁亭记》请工匠精心镌刻,使佳作得以碑石传世,日日观者如云,前来拓印者络绎不绝。美景、美文、美书三者兼备,终使醉翁亭以“欧文苏字”名满天下,成就中国文坛一桩不可多得的美谈。岁月沧桑,《醉翁亭记》石刻到宋末因战乱被毁,只有拓片留传下来,明代取拓片再度刻石,保存在宝宋斋内,外加玻璃封护。
我伫立于石刻前默诵《醉翁亭记》,忆起欧公及苏轼的这段文字缘,自是别有一番感慨。全文仅寥寥四百余字,写尽了琅琊山的美景与作者游山的心境,笔墨清新、言词酣畅,虽属赋体,却无半点雕琢。文中连用21个“也”字,尤觉音美韵长、如沐春风。作为欧公散文的代表作,此文完美体现了“醉翁”的真性情;而苏东坡墨宝的笔锋秀丽、潇洒雄劲,则为这篇经典平添了无限的传奇与遐想!http://s14/mw690/001vK10agy6Rhw73V8N1d&690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