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福至心灵小窝
福至心灵小窝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294
  • 关注人气:83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大山里的故事——军旅纪实(十二)

(2010-06-20 22:01:59)
标签:

转载

红色经典  回味无穷

            话说俺这个土“导演”

  来访的博友,听听这首“水乡送粮”的舞曲,30多年前的舞曲,依然这么的柔美动听,终于在百度找到了,这是我们宣传队当年演出的舞蹈乐曲,我非常的喜欢,贴在这里与大家共分享,再听我慢慢为朋友们讲述那久远的故事。。。。

 http://www.songfei.com.cn/bbs/UploadFile/2008-12/200812219172517249.jpg

   舞蹈《水乡送粮》——图片来自网络

  大山里的军营,与北京不能相比,但是,我们自己创造条件,我们的生活依然热火朝天!

每年部队首长都下决心,尽管战备任务很重,时常加班,还是抽调骨干组成宣传队,为了节目的质量和水平,我们会向专业学一部分,尤其是舞蹈,更多的还是自己创作,就说开场的大歌舞,每次都是自编自排的,也是我这个土导演最感吃力和辛苦的活。

 

[转载]大山里的故事——军旅纪实(十二)


   话说我这个土导演的来历,其实也简单,当兵快十年了,宣传队有了一批小兵,我这个老兵就不想再上台了,虽然还有63年的女兵在舞蹈队,我们一批的老兵也有好几个,但小歌剧、话剧的孙子辈角色总是瞄准我,觉得与自己的老兵资格不搭调,所以执意退出,我在小学五年级时被选拔去专业舞蹈学校学习过两年,(巧的很,“我爱这蓝色的海洋”博友的姐夫是我的舞蹈老师)由于自然灾害学校下马解散,在父亲的执意坚持下,我没有转去其他文工团,而是继续上了初中,上中学后又参加了天津市少年宫舞蹈队,所以这个特长没有丢,首长终于同意我不上台,但不能离开宣传队,当导演,主持排练,这当然没有问题,我就这样领命了!

 

   记得是75年吧,我们排练红绸舞,需要八名女兵,八名男兵,可数得出的会跳舞的男兵就有六名,于是把唱歌的拉进来,再从乐队抽一个,我们的乐队民乐、管乐结合,很有些规模,我选中一名71年的北京兵((现在可是个人物呢),其实他早就想上台露脸了,乐队的一帮人也乘机起哄,排练开始,其他人都有基本功,我把事先编排好的动作都用“小人符号”标在乐谱上,怎样出场,男女各什么动作,一点就懂,唯独这位新手令人啼笑皆非,真是费了老劲了,男兵在女兵后面舞动长绸,红绸用一根木棒连着,随着音乐节拍,边跳边舞动出各种图案,长绸不能缠在一起。这位可倒好,跳起来完全没有舞姿,整个一个够篮球框呢!勾着像个虾米,只会拼命地跳高,也不顾节奏,为了给他面子,我找个男兵专门辅导他,再进来合练,无奈——不是他不努力,真是没那细胞,好在这帮小子脸皮厚,怎么说都没关系,我让大家停下,就让他一人表演,嘿!他还挺自信,卯足劲儿准备露一手呢,音乐响起,他那舞姿,把女兵乐的,都蹲在地上笑的直不起腰,乐队的弟兄们也跟着急了“我*,给弟兄们挣点脸行不行!”其实,他可真卖力,满头大汗。。。我告诉他,舞绸是巧劲,不是轮大锤,起跳后前后腿伸直,另一只手也有定位,女兵们也立马上前掰胳膊掰腿,帮他纠正,男兵给他示范,可把他折腾的够呛!好在平时相处都很好,怎么说都没关系,下来还找我抱拳作揖,“求求你饶了我吧!”我说:你露脸的时候到了,争口气!你看你们乐队都羡慕你呢,你那黑管吹那么漂亮,怎么就上不了台面哪!真是。。。

[转载]大山里的故事——军旅纪实(十二)
  双人舞《再见吧,妈妈》

 

   还记得,我们排了一个“坐唱”,东北二人转的曲调,我原本对这个剧种不太喜欢,但那个坐唱的曲调很是好听,当中配以对话表演,形式新颖活泼,做压台戏很有分量!我们把乐队也搬上场,坐在后排,前面一半女兵,一半男兵八字阵型,,那次让乐队上台,也着实让他们激动了一回,我们乐队有61、63、65年的老兵,故事当中的对话情节要求他们参与进来,高潮时要求他们做一、两个动作,这下像炸了窝——一个比一个有主意,对给他们设计什么动作特别的在意——我们该站起来还是坐着,我们该伸这只手还是那只手,要不做这个动作、要不做那个动作,七嘴八舌,比前边露脸的还认真,只听见女兵在前边小声叽咕:吓激动什么,谁看你们呀!当然,做导演——即使是老土导演,也要兼顾到全体,更要有权威,否则就做不成事,于是,我选择他们其中一人提出的建议,问“大家还有意见吧?没有,定了!”。“谁有建议,举手,没有不许说话!”就这样,一个晚上,我们加了夜班,成果大大地,一个全体上场的节目就这样拿下了——走进食堂,吃夜宵,心里真是痛快!

 

    演出服装是大问题,不可能每次都买新的,我们经常自己动手缝制,半天时间,我们几个女兵就学会了缝纫机,尽管断了无数根针,我们毕竟会做了,到县城采购了彩色“线缇”(一种丝绸,价格便宜)自己动手制作服装,包括蒙古袍,新疆舞裙,藏族舞裙等都是我们自己做的,当然那种大襟的衣服可是让我们费了一番脑筋,当舞台上展示出亮丽的服饰,听说是我们这群丫头们自己做的,还真让首长和战友们惊叹了一把呢!

 

    那些道具,也是自制的多,像纺车轮一样的道具,在轮的一圈钉上木条,上面搭一快帆布,一转就是呼啸的风声,我们用一块制图锌版一抖就是打雷声,一块印花土布,加一圈边,扎在女兵头上,就是漂亮的头饰,我们的宣传队,真是卧虎藏龙,一个个的充满了智慧,只要舞台需要的,无需多说,有人想到就去办了,所以,那真是令人怀念的集体!

 

   每当大幕开启,音乐响起,男兵、女兵走上舞台,总能给人耳目一新。。。。

 

   回头想想,其实万事都不难,只要肯用心!难得我们部队首长对我们始终放开手脚,给出任务,提供条件,解决困难,其余全权交给我们,放心大胆的去干就行了,我们怎能懈怠,战友们替我们承担着战备任务呢!我们把吹拉弹唱也当成是战斗,军营真的给了我们舞台,让我们演绎青春的智慧和美好,我这个土导演,也是军营练就的,所以,感谢军营这句话发自内心!

[转载]大山里的故事——军旅纪实(十二)
  京剧《智取威虎山》片段“深山问苦”这是总参政治部来补拍图片,

提出要求以大山为背景,我们那是摆样子呢,可没这么演过啊。。。。

(小常宝是博主,一脸的苦大愁深,演爹的是63年兵,扮杨子荣的70年兵,总演正面角色)

 

 



0

前一篇:祝福父亲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