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情牵苗寨》-天剑游记-10

(2010-10-21 08:33:31)
标签:

游记

西江千户苗寨

情牵苗寨

旅游

分类: 散文随笔游记

    《情牵苗寨》-天剑游记-10

    2009年秋,黔之驴行,一直令我情牵一线的还是西江千户苗寨。

    第一次去贵州,向往的自然是久闻其名的黄果树瀑布和遵义群山间先辈们留下的足迹。黄果树瀑布果然不负盛名,彩虹飞瀑、气势恢宏、雄伟壮观。红军四渡赤水的壮举更令我肃然起敬。然而,黔之驴行,最令我难忘的却是西江千户苗寨的那份古朴、自然和宁静。苗族古老而丰厚的文化底蕴与自然山水的完美融合,构成这沁人心脾的人文景观。这是一个意外的收获、一次心灵的洗涤。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白水河畔。苗寨现共有居民1258户,人口5000多人,其中苗族人口占99.5%。千百年来,勤劳善良的苗族同胞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苗寨上游地区开辟出了大片的梯田,形成了浓郁的农耕文化与优美的田园风光。由于受耕地资源的限制,生活在这里的苗族居民充分利用这里的地形特点,在山坡上建造独具特色的吊脚楼,上千户吊脚楼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层峦叠嶂,鳞次栉比,蔚为壮观。

    吊脚楼建筑以木质为主。分平地吊脚楼和斜坡吊脚楼两大类,一般为三层。底层用于存放生产工具、关养家禽与牲畜、储存肥料或用作厕所。第二层用作客厅、堂屋、卧室和厨房,堂屋外侧建有独特的“美人靠”,苗语称“阶息”,主要用于乘凉、观景和休息,是苗族建筑的一大特色。第三层主要用于存放谷物、饲料等生产、生活资料。上千栋吊脚楼沿山坡依次第上、相连成片,构成一个整体的环形,形成了单个吊脚楼所不具备的视觉效果。吊脚楼群与周围的青山绿水和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和谐统一,相得益彰,使得西江吊脚楼更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为了更深刻的感受和拍摄一些苗寨人的生活细节,我脱离的了几位不愿登高的同伴,顺着苗寨的一条山坡小路,拾阶而上,边走边拍。不知不觉快到了苗寨的顶端。苗寨依山势而建,呈锥形,越往上吊脚楼更具特色。我走进一座规模较大的吊脚楼院,一位大娘坐在竹椅上悠闲地晒太阳,狗儿卧在老人的脚下似睡非睡,一只小猫更是趴在狗的背上酣睡,两个童孩在院子里戏耍,对我这位悄悄闯入的陌生人视而不见。屋檐下挂满了泛着金黄色的玉米棒,一挂挂白色的腊肉和一串串火红的辣椒,在深褐色的木制吊脚楼前,这些色彩格外醒目……眼前的一幕,竟让我忘神,连快门也忘了按下,生怕惊动了他们的安详,我悄悄地退出院门。

   多少年来,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恍若世外桃源,和谐安宁的苗寨、善良淳朴的村民、清澈的白水河、茂盛的植被覆盖、成片的梯田、依山而建的吊脚楼等景观,构成了一幅优美的苗岭山水田园风光,呈现出苗族居民同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

    尽管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热情奔放的苗寨歌舞,热闹的长桌饭;穿村而过的白水河中,那天真无邪的戏水儿童;那屋檐下挂满的丰收果实……一幕幕和谐温馨的景象深深地感染我的心绪,一年后的今天,依然令我情牵苗寨……

 

 

    此文先期发表于2009年《青岛画报》第12期“心之旅”栏目。近日,应《家庭百事通》杂志“游行天下”栏目编辑的约稿而重写。这里不再配发更多的图片,给几篇苗寨图片博文的链接,谢谢欣赏!

    另,进入年底,工作非常之忙,没有更多的时间一一拜访众博友,还请见谅!

    1、《童真无忌》贵州之旅1-天剑驴行影记-60

    2、《原生态苗寨歌舞》贵州之旅2-天剑驴行影记-61

    3、《西江千户苗寨》贵州之旅3-天剑驴行影记-62

    4、《苗寨元素》贵州之旅4-天剑驴行影记-6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