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院抗震五人记(六) 第五回

标签:
北医三院抗震救灾雅安 |
第五回 王气深藏 通古今妙笔生花
http://s10/small/5286d833tdbd794ebfbf9&690第五回" />
王通 北医三院胸外科 主治医师
医疗队在雅安期间,火了两样东西,一样是被现代诗捧红的“飞哥”,另一样就是极具个人特色的王通老师的“通体日记”了。通体日记记事完整,文笔犀利,述及同为队员的胸外科同事宋金涛老师和其他队员时温情中不失幽默,殊为精彩。故原文摘录,一窥原生态的另类救援一线——
通体日记(一)
二十日早八点左右雅安地震了,那会我正跟闫主任在病房查房.天气挺好的,下午准备和老婆带女儿出去玩.好像有预感,可能是应急医疗队员的素质吧,二点医院通知六点半集合,都是好熟悉的面孔,各级领导也赶来送行,还有媒体,第一次被好多朋友在电视上发现了,还都好奇地打电话发短信过来核实/晚九点飞机,二十一日零点到双流,搬行李和救援物品,上大巴,睡意朦胧中晃晃悠悠地于早五点到达了雅安,没洗也没漱,刚躺下,楼房就晃动了,特殊的见面礼。第一次体验了地震,后来聊起来才知道当时有人慌忙地躲在浴缸里、有人没脱鞋就又才睡下、有人趴在了床底下、有人睡在一楼大厅的沙发上、有人还哭了,大家互相调侃,相对一笑。
七点半吃饭,八点出发,到人民医院、第二医院了解医疗情况,然后兵分好几路。十点和李危石队长、杨雪松主任、卫计委赵明刚司长还有央视记者去震中芦山,社会车辆不让进,换救护车,央视记者赶时间先去了。一路颠簸,还算通畅,路两旁无数的房屋被毁,近一点到芦山中学、芦山医院,一切都井然有序,还有刚出生的婴儿。眼看着被毁坏的教学楼,心里感谢地震发生在周六,让孩子们躲过了一劫,否则国人心中又多了份伤痛。例会后大家都回房间休息了。晚十点多李队长通知有一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明早手术,打电话问询了医院,患者较平稳,踏实睡下。二十三日晨六点楼房开始了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剧烈晃动,喊了两声涛哥,他居然没反应,只是呼噜声停了下。早饭后赶到人民医院,查房,58岁女性,左侧6根肋骨骨折,血胸,皮下气肿,其中5、6两根移位明显,胃泡将膈肌顶的老高,下胃管,魏滨麻醉,我和涛哥手术,5、6肋骨固定,闭式引流,止血纱布,伤口引流,一套超熟悉的程序,手术顺利,主任平时所教不经意间就用上了,心存感激。
天佑雅安天佑中华。
通体日记(二)
一天的手术真的挺累的,队长面带疲倦,精神头仍十足,嘱六位同志先行返回,又带着薄哥他们去查房了,除了安排明天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要把三院的光荣传统带到雅安,向李危石队长致敬,最忙的也是最棒的。回房后和涛哥先后洗了澡,躺在床上,远望窗外,群山环抱,雅安,好美,突然有了想家的感觉。拨通了电话,传来熟悉的声音,主任的宏亮,肖妹的细腻。护士长的短信,带来的是关心,和想象中她那美丽的笑脸。还有毛姐葛姐兰兰姐。
六点开饭,兄弟姐妹也先后赶到,这可能是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刻吧,饭间得知,魏滨媳妇有喜了,大家举杯祝福,怪不得他哭鼻子,原来是幸福的眼泪。简短例会,问询医院,胸科患者恢复良好。电视里都是抗震和禽流感的事,芦山的孩子们要复课了,雅安名山区的高老师太伟大了,也祝福武警交通部队的受伤官兵。晚九点半,强哥和孙建军老师要连夜去会诊,一个颅脑损伤患者,祝顺利吧。拉了灯,窗外犬吠声不断,涛哥的呼噜声此起彼伏,我静静地等待着余震的到来,十点七分它真的来了,就晃了下。
天佑雅安,天佑中华。
通体日记(三)
天黑了,拉了灯,窗外犬吠声不断,涛哥的呼噜声此起彼伏,渐渐的,耳朵过滤了噪声,聆听着,窗外嘀嗒的雨声,进入梦乡。醒来,天已亮,和涛哥洗漱完,各路人马已纷致饭厅。今早大家谈资最大的不同,好像是昨夜没有感觉到余震,它不来,还真有点不习惯了。得知孙建军老师昨夜无眠,开窗打洞手术了,疲倦的脸上,微笑荡漾。涛哥嗓子疼,徐娟姐给了华素片,都怪我,没照顾好涛哥,其实,成功男人背后也可以站个伟大的男人,其实,从那异常的呼噜声就可以提前判断的,其实他太累了,仍坚持着,要去看看昨天手术的胸科患者。北医人,三院人,习惯,传统,雷打不动。
雨没一直下,天空乌云,泛着鱼肚白,马路上,人车渐多,急救车熟悉的叫声揪着每个人的心,交警耐心指挥着,我们的车也享受着特权车的待遇,畅通无阻。李危石队长安排今天的工作,语言仍简洁,思路仍清晰,步伐仍矫健,行动仍迅速,相信台上的手法仍然还是那么的细腻,堪称楷模,一句广告词形容他最恰当不过了,“他总是说的很少,做的很多,真的很得力。”三院领导的眼光真是雪亮的,英雄不论出处,但骨科特别的多。“雅安人民感谢您,有你有我,爱心永在。”医院门口的条幅映入我们红色的眼帘,客气啥,都是一家人。听说微博有曝花费一万开五万发票的事,无语,如果鲁迅先生还在,他老人家又该出离愤怒了。慈善机构怎么不干慈善的事呢,都咋了。
要上台了,腕关节骨折的手术,其实,我不上骨科手术已好多年,不过拉拉钩止止血吸吸烟还是可以胜任的。电话响了,8226开头的号码,一看就是家乡的亲人,原来是心理年龄二十多还长一双酒窝的姐,志山哥徐娟姐魏滨哥纷纷摩拳擦掌,我也不甘示弱,全神贯注地拉着钩吸着烟,时不时还拿纱布沾沾血,好像回到过去,想起那些年,我们一起转的科,那些年,我们一起拉的钩,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梦想。台湾电影也挺好看的,当然还有骨科转科时,一起睡在下铺的那个兄弟,他身材修长苗条,在手术室也有过美丽的传说。往事不需重提,但都历历在目。在我良好的拉钩显露下,手术很快结束了。其实,志山哥辛苦了。港哥更是争先恐后,以时速三台即平均20分钟每台的惊人速度完成一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居然和我们做气胸的速度不相上下。说起港哥,无人不晓,曾几何时,我俩还一起参加过环北京自行车赛,那会他的光辉形象就已深入人心,尤其是他那美丽的,标志性的,带有文艺青年艺术气质的小胡子,更是众多港丝模仿的焦点,但从未被超越过。怪不得有评论家说,古有达利哥,今有港哥。
午饭了,想不出比以前更恰当的词来形容了。徐娟姐也过来了,她这几天很辛苦,真的,就连抢镜头的力气也没了,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这几天可能水土不服吧,吃饭不怎么好,郭莉老师,等徐娟姐回去,多整几个硬菜犒劳犒劳她吧,如果您能奇妙构思突发奇想,多发点奖金也是可以接受的,真的,她真的挺累的,这台手术刚完,她又人不停蹄地跑到另一台,其它时间还要负责运送物资器械,连喝水的时间都忽略了。今早她还特意自费二元买了个小本,详细记录着每次的工作情况,真的,于细微处见真情,谢谢郭老师,为我院培养了这么优秀的人才,您的优秀品质在她们身上得到了传承,并在雅安的工作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简单几口饭,大家又全身心投入到下面的工作中,港哥又完成一台腹腔镜阑尾手术,志山哥还是骨科手术,徐娟姐在各台穿梭,忙的不亦乐乎。魏滨麻醉,当然了,我还是负责拉钩。一台又一台,跟在三院的节奏一样一样的。当然,台里的插曲还是要提一提的,不合手的器械反复折磨着志山哥,但三院人的境界就是高,完全颠覆了古人的理念,“器不利,工也能善其事”,志山哥你真棒棒的。各台手术完美结束了,可工作还继续,查房,看看之前的手术患者,安排明天的手术,徐娟姐还耐心地记录着,统计着。八楼阳台上,一天的工作结束了,风雨过了,天空晴了,远处群山的身影,也变的清晰了,和平鸽在朵朵白云间自由地飞翔着,一会儿没排成一字,一会儿也没排成人字。怎么没有看到传说中的彩虹,风雨都过了。一切平静,丝毫看不出,美丽的雅安刚刚经历过地震的洗礼,真不希望灾难降临到人类身上……
回去洗了澡,六点开饭,一样的开心,一样的轻松,孙建军老师脸上的微笑还在荡漾着,只是泛起了红晕。涛哥也回来了,照旧点了凉茶,加多宝,不知道那东西真能去火吗,他都喝了好几天了,司机师傅跟我们一桌,抽着烟,没看到什么牌子,时不时还从鼻孔里喷出个烟圈圈来,真是术业有专攻啊,平时身边也有吸烟的同事,可没看到他们有这样的绝技。就写到这吧,一会还有例会。
天佑雅安,天佑中华。
通体日记(四)
二十四晚,简明扼要的例会,总结回顾,安排明天的工作,要献爱心,很快就备好物品,李队长的工作效率,钢钢的。涛哥和我约定明天去看望那位胸科术后的大妈,晚上收到好多好多好友的信,夜已深,还有什么人。屋里窗外都静悄悄的,小狗没吠,出远门了?涛哥怎么也没动静了,可能是他俩心有灵犀吧,还是事先的约定,也不知道那去火的凉茶起效没。涛哥,不能只看广告,更要看疗效,睡了。
刮胡刀滋滋声,从不远处另一张床边传来,睁开眼,涛哥挑逗地冲我乐,你也累了起不来了吧,是啊,涛哥第一次比我早起床,已是二十五日七点多了,饭厅,昨夜三次明显的余震已不新鲜,激不起大家的聊趣了。孙建军老师和张嘉哥,二人排着整齐的队伍一前一后赶到,领头的孙建军老师还领袖般地向我们挥挥手,令我诧异的是,昨早晨开始荡漾在他脸上的微笑还挂着,后来聊才知道,他平时的表情就那样子,俗称“笑脸”。昨晚的菜全是辣的,吃了后上下都不舒服,发誓以后再也不吃辣椒了。早晨的食欲也特别的不好,吃了点清淡的面条,多喝点水,稀释稀释下消化道里的辣椒浓度。完饭,准备撤,就在此时,著名的华哥,拖着沉重的身体缓缓缓缓地走进来,他可是大家心中的重量级人物,真的,上大学那会就是,只是和现在比,他那会太瘦了。瞧三院把人家给累的……大家都鼓励他,多吃点,不吃饱怎么能有力气去减肥呢,据说这也是华哥的座右铭……真的,华哥这几天也忙的够呛,大量的收集资料,大量的宣教,比如围术期感染的预防,隔离防护,无菌观念,气性坏疽诊疗防护,大量的流程,大量的文字工作,大量的跑动等等,为我们队的宣传工作做了突出贡献,为了收集第一手资料,他还经常深入到,急诊室,简易卫生间,抢救室,手术室,等繁忙重地,以至于好几套手术服都被他撑坏了,这里好像没有超大号的手术服……
满载充满爱心的慰问物品,大巴车沿着盘山大道,驶向医院。医院门口,人少了些,先去胸科,涛哥和我心里窃喜,可以拍照了,涛哥忍不住用矿泉水湿了湿头发,希望那水质是达标的,别毁了涛哥头上那几根珍贵的头发,我也整理下衣服,尤其是袖标,袖标上还有一个红色醒目的十字,最近它的事可不少。病房里,管床大夫杨舟洲,一句带着当地浓重口音的话,彻底地,给那里压抑的环境带来了久久回荡的笑声……“病人昨晚转院走了”骨科病房,李队长一人当先,兄弟们紧随其后,逐个看过术后患者,恢复的都很好。队长的手,被反复紧紧握着,说不尽的感谢话,热泪都盈了眶。真的,看他们恢复的好,我们打心眼里高兴。真不容易,地震面前,生命如此脆弱。献爱心很快结束,李队长的一贯风格,少说话,多做事,感染着每一名队员,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又匆忙地,爬上楼,生怕耽搁一分钟,手术又开始了,祝李队长志山哥他们顺利吧。拉了一天钩也挺累的,我被临时调整到资料整理宣传组。大巴车上,薄哥坐旁边,总算有时间,好好看看美丽的雅安,“高桥,沱江,帐篷”,已至于薄哥诗情大发,脱口而出,出口即成章,说不定流传千古呢“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朝阳初升,有爱人在天涯,薄哥的诗写的真好……真的,雅安是个美丽的城市,四面环山,婷婷绿树,悠悠碧空,微微南来风,嫩芽初上,路上车水马龙,老百姓悠闲地逛着。救护车声稀了,路边的帐篷少了,沱江里的水好像还和来时那样少,咳,现在全国都缺水,好好珍惜水资源吧。
天佑雅安,天佑中华。
通体日记(五)
转眼间,来到宣传组好几个小时了,大量的资料,记录,数字,太多的感人故事,动人事迹。少杰慧强冯英谢蕊张娟,你们好样的。其实,写了这么多,都是希望你们开心快乐,不要担心我们这些成年人,看好孩子,照顾好老人,好好工作,别影响了三院的效益。真的不想提孩子,因为,那是每个人,泪腺的小闸门,一旦打开,你也懂的……可是,有一个不得不提,因为每想到她,我真的,控制控制再控制也控制不了那扇闸门……阴暗的地震废墟中,挖出个小女孩,遍体鳞伤,身体上写了好多字,救出来后,她说,那会四周漆黑,以为自己要死了,旁边摸了支笔,自己在肚子上写了字,那些字是“爸爸妈妈,我爱你们,爸爸妈妈,我想你们”,真不需要人工泪液,看看这里,就会有天然的了。
下午近六点,志山哥徐娟姐,刚刚从医院返回,又一天手术。志山哥好像仍干劲十足,微笑的脸庞,淡淡的红光,很满足的样子,骨科的同志就是强,善于啃硬骨头,打硬仗,徐娟姐清秀的脸上,多了些皱纹,沉重的器械包,耷拉在地上,她已没有足够的力气了,郭莉老师,您看到了吧…等回去,化妆品的钱,您给出了吧。晚饭,兄弟姐妹落座,今天没齐,李队长和我们敬爱的副队长兼支部书记雪松姐,去震中芦山了,有更重要的任务。说起雪松姐,如雷贯耳,从她的名字,就知道,她有多么坚强。工作中,她高瞻远瞩,提前制定相关预案,震区伤员救治的医院感染工作流程,气性坏疽防控诊治流程,震区手卫生管理流程,等等,均是她的手笔,生活中,她体贴入微,负责后勤保障,搬行李,运食物,送器械,总是冲到最前,来的当天,就深入震中,颠簸的山路,晃动的车厢,时不时,还有飞沙走石,雪松姐总是微笑着,似乎在说,这算啥,姐啥没见过。还记得那六个黑芝麻馅的汤圆吗,那是姐省下来给我的,终生难忘。话说各位兄弟姐妹落座后,饭菜已备齐,涛哥仍亲密地坐在我左边,还是加多宝,估计疗效不错,辣味的菜少了,估计是涛哥把我的情况跟厨师说了,患难之中见真情,涛哥,谢谢啊。右边,是薄哥,他穿的便装,精神矍铄,倍儿美丽了,似乎嘴里还吟诵着什么,原来还沉浸在上午的诗意画面中……就写到这吧,晚安。
天佑雅安,天佑中华。
通体日记(六)
上一回说到兄弟们落座后,高矮胖瘦各不同的服务员,,高的一手端着菜,低的一手甩着手帕,排着整齐的队伍,走来,陆续上菜。饭间,赵明刚先生,就是来的当天就带领我们深入震中的赵司长,匆匆地赶来了,熟悉的衣服上多了些皱褶,英俊的脸上多了些疲倦,明亮的眼睛上多了些红丝,黑色的鞋上多了些泥土,领导辛苦了,危难时刻,方显领导本色,兄弟们齐起身,端起水杯,涛哥端的还是加多宝,敬了领导一杯,都坐下,赵司长仍站着,说,“兄弟们,辛苦了,吃好喝好,保重身体,注意安全,谢谢你们做的工作,以后有机会再聚”,说完,道了别,又匆匆离去。饭后,兄弟们各自回房总结工作,以华哥为首的资料整理宣传组又开始忙碌了,那会李队长雪松姐还没回来,近一点了,组里都还灯火通明,华哥还喝了咖啡硬挺着,可能也胃肠不太好吧,肚子咕噜咕噜叫,期间去了好几次卫生间。患者逐渐少了,我们的临床工作也轻松了,时间也富裕了,尽量把我们的工作生活写的细一些,留住美好的回忆,队里的兄弟姐妹都挺好的,就谢蕊感冒了,三院放心吧,我们快回去了。
天佑雅安,天佑中华。
通体日记(七)
窗外,叽叽喳喳的麻雀声,打破了26日早晨的宁静,洗漱,吃饭,车驶向医院,今天已是震后第六天了,时间真快,医院门口,很多部门都撤了,帐篷少了,人车更稀了。近十二点,突然,李队长雪松姐通知,有胸科会诊,病人什么情况,在哪,多远,都不知道,一会救护车来接,放下来的心又悬了起来,简单几口饭,上了救护车,我和涛哥都坐驾驶室,涛哥还给我系上安全带,好体贴,救护车极速飞奔,时不时冲着挡道的社会车辆嚎叫,底气十足,真的,请担待些,这次确实是去救人,不是公车私用,出了城,没过多会,进入另一个震撼的,没亲眼看到都无法相信的,亲眼看到了也无法描绘的,描绘了也无法描述的世界,这段我想了好久,不知道该如何下笔,如何把我的所见所想,正能量地传递给你们,以至于误了约稿时间,我尽量吧,崇山峻岭间,悬崖峭壁上,满覆的原始森林,葱葱绿,层峦叠嶂,一山更比一山高,望不到尽头,一轮明日,挂在蓝天上,,刚开通不久的,双向四道的高速公路穿行于群山之间,公路下面,是下面,高架桥一座接一座,180米高,最长一段2000米,穿山隧道,一道接着一道,最长的居然10000多米,时速120多迈,那感觉,像在飞,更惊叹的是,我们上面,很高很高的山上,还有一层高速公路。太震撼人心了,心跳都加速了,呼吸也屏住了,司机师傅哼着小曲,丝毫没发现我俩的紧张,还伸直了右腿,使劲地用右脚踩着油门,以至于右侧半拉屁股都离开了座,我俩只能使劲往外望,以放松,远远的山脚下,坐落着无数的村庄,勤劳的人们正在忙碌着,这些震撼的壮观美景,不身临其境,是绝对无法体验到的,中国的土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容不得它人半点侵犯。突然间,一刹那,我似乎明白了一句话“江山如此多姣,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与岳飞先生那气吞山河的满江红,耳边似乎响起洪刚哥的歌声,,“狼烟起,江山北望,”其实,说实在的,这首歌的歌名,就是我们医疗队的任务,
急救车还在飞奔,一直开不到山的背面,目的地快到了,四川汉源县中医医院,院长来接,握个手,我们就迅速冲上五楼,我们和院方人员,重庆方面的人,是救援队的,一起去看患者,老年男性,语言障碍,胸外伤,肋骨骨折,纵隔气肿,肺挫伤,胸腔少量积液,肺部痰鸣音多,之前皮下气肿极重,影响呼吸,院方已做胸部切口排气,目前尚可,我给经鼻吸了痰,涛哥反复给家属院方耐心解释病情,后来因当地条件太简,转华西治疗了。来回250公里的路程,总共耗时四小时,去的时候不太顺利,近六点,客栈门口,李危石队长雪松姐,率众将前来相迎,“前方战况如何”,“圆满完成任务”“好样的,晚上好好写总结吧”“得令。”
晚八点,电话那边,崔仲奇哥的声音,问寒问暖。他还在医院忙,说起崔哥,我们办公室响当当的人物,当大哥都好多年了,也很俊,左侧面看像刘德华,右侧面看像张学友,后面看像郭富城,前面看像晓旭哥,整体形象像黎明,真的,家乡好多人都说他和晓旭哥像双胞胎,外表看,最大的区别是,崔哥总套个链子,在脖子上,专业也不同,一个普外,一个心外,这两科在咱国名气也很大,跟咱们胸科,不相上下,崔哥脾气可拧了,犯脾气来,猪都拉不回来,当然了,一人降一人嘛,,德高忘众的刁老师,能管住他,刁老师一念咒,他就头疼,时不时还地上打滚,再不行,就给俩嘴巴子,就搞定,崔哥也是敬业的人,跟我们一样,经常工作到深夜,病人管理的也细致,有时亲自问病史查体写病历,值班,可能太敬业了,老为病人的事着急上火,崔哥都生病了,甲亢,服药治疗,但还坚持工作,轻伤不下火线,这就是三院人的作风,三院了人的写照。真的,想一想,多少代人无怨无悔的努力和付出,才有了三院现在的样子,才有了这个温暖的家,大家都很珍惜。我们办公室有趣的事太多了,一言难尽。晚九点多,兄弟姐妹们陆续写完了工作总结,出去逛逛,于是客栈外,江边上,,一轮圆月当空照,滚滚江水向东流,青山依旧在,浪花滔滔,尽是英雄,戏说也好,泪诉也罢,因共同的目标,在天崩地裂的时刻,我们相聚于此,本身就是缘分,一声保重,一次握手,也许比那“浊酒”,更能显现我们友谊的平和高淡。
先写这么多吧,不知道你们还爱看不?也不知道还能坚持写多久,我还在宣传组,明天还有重要的事情。
天佑雅安,天佑中华。
通体日记(八)
宣传组又很晚,喝些水,回到房间,涛哥已睡下,窗前坐了会,低着头,胳膊肘放桌上,手攥拳,杵着脑袋,就像那个罗丹的“思想者”那样,思考了一下人生,突然发现,今晚月亮格外的圆,格外的亮,又突然听到涛哥嘴里嘟囔着什么,走近一看,睡的着着的,仔细一听,“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睡着了也思故乡。”是啊,出来这么久了,谁不思念家里的亲人啊。洪刚哥唱的好,要“精忠报国”,啊。是的,这就是我们三院人的动力。睡了,明天要早出发。
27日,早早的,大家都起的很早,没吃饭,聚集在客栈门口,表情严肃,统一穿的工作红装,大巴车开到二院门口,很整齐,大部分帐篷都撤了,还有媒体,当地的医护都来了,也很严肃,排好了队,三院人在中间,他们在两边。都在静静等待着,八点零二分,所有人员都含泪低下头,汽笛声,撕心裂肺,又把我们痛苦地带到一周前那个痛苦的时刻,那一刻,我们都是雅安人,就像昌晓哥的那句话:“我们深深爱着祖国这片多情土地上的每一位同胞”,地震无情人有情,这一刻,我们还是雅安人,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天佑雅安,天佑中华。
写在后面
自己文笔生疏,尽自信心满满,下笔后仍觉词不达意,很多部分失之流水,比之“讲画面”的初衷已不知相距几何。幸而诸位队员英雄气概,生死线上的较量令人动容,此间真情自是不消说的。
这五人只是此次三院27人医疗队中的一部分,医疗队又是此次灾区三万余名各类救援人员的一部分,所有这些救援人员更是我泱泱中华不屈不挠民族力量的一部分。诸位老师已为我辈树立了榜样,身在北医三院更应感到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从医者自当殚精竭虑,将这种为国为民的情怀发扬光大,践行这份生命的嘱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