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崩地裂时,你为生命护航——庄震篇
(2013-05-02 19:33:43)
这位医疗队队员,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内科医生庄震。37岁的庄震参加过抗击非典和汶川地震医疗救援。芦山地震发生当晚,庄震随国家卫生计生委派出的首支国家专家医疗队赶赴灾区,至今战斗在救援一线。
庄震的妻子王威在信中写道:“你出生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年。估计就是因为你名字中有个‘震’字,你怀揣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理想考入了北京大学医学部,那是我们相识的地方;你毕业就到北医三院工作,那是我们共同的工作单位。在平日的工作中,你就是普普通通一名医生,做着非常平常的工作。”
在信中,王威轻松诙谐地讲述了自己三次充当“英雄家属”的难忘经历:“2003年非典无情袭来,你从班上直接就进了发热门诊,因此我们把婚礼从五一延到十一。也因为你是‘英雄’,我们能有幸在人民大会堂参加特别的集体婚礼,我成了一名‘英雄家属’,我俩第一次上了报纸——《北京青年报》。”
“本以为这就是你的英雄历史了,但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又让你谱写了新的内容。当时,北医三院以最快速度组织了医疗队。第一批出发后,5月16日,正在上白班的你被通知直接去四川抗震,最终你在集合前没能回家看上儿子。你在四川的17个日夜里,我又成为了‘英雄家属’。我们家又上了《北京晚报》。记得接你那天,你笑得特别开心,说了句‘回家真好!’”
“2013年4月20日,同样是周六。因为雅安发生7级地震,你再次接到了紧急集合的通知。我知道消息后,第一个反应就是‘怎么会又是你?’这一问,让我妈听见了,立即批评道:‘这是什么话,能被需要就是一种幸福,灾区现在不定多需要你们这样北京大医院来的大夫呢,你可不许拖庄震后腿。’……直到送你们上了去机场的大巴,我好像才回过神来,我再一次成了‘英雄家属’。这次我们有微信沟通了,而且院里给英雄、英雄家属及相关科室和院领导建了‘群’,每天看这里的消息就像身临其境一样,为灾区人民担忧,为你们鼓劲。这次你们比上次工作做得更细致,更具体。你自己写的文章《5年后,再赴地震灾区》又一次上了《北京晚报》。”
王威也是一名医生,工作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她写道:“其实当家属的我,真的想说:下回能不能有机会让你当一次家属,也让我当一回英雄?你的身影越来越高大,我走在你身后会有压力啊,哈哈哈!家里你放心,我们老老小小齐努力,绝不让你分心。”
由于灾区网络信号欠佳,而且救治任务繁重,庄震26日才登录电子邮箱,读到了妻子的信。本想立即给她打个电话,可是眼泪流了下来,声音也哽咽了。
他用手机给妻子编发了一条短信:“我读了三遍,我哭了。这几天你压力很大,辛苦了!等我回来。”
归期尚未确定。庄震说,地震让大量伤员出现挤压综合征,容易引发急性肾衰。早期进行治疗处理,可以有效减少致残致死。灾区现在还很需要肾内科医生。
庄震告诉记者,这次去救援,妻子正发烧卧床。为了让她多休息一会儿,参加医疗队的消息临行时才对妻子说。
“最过意不去的是,24号是岳母的七十大寿……”庄震说,“我们一年前就开始筹划,选好了餐馆,想陪一直为我们辛苦操持家务的岳母出去好好吃一顿,还要选一件有纪念意义的小礼物做寿礼……”
庄震说:“母亲替我给岳母精心挑选了生日礼物。岳母对我也很理解支持,她说只要我平安回来,比什么都强。”
救援仍在继续,万余名医疗卫生人员正竭尽全力保护受灾同胞的生命和健康。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截至25日,在灾区医疗卫生人员中,雅安本地9572人,省内派到灾区2030人,国家级及外省派到灾区454人,部队派到灾区418人。每个数字背后,都有一颗救死扶伤的火热心灵;每个数字背后,都有一个默默支持他们的温馨家庭。】
消息很快得到确认,北医三院作为卫生部第一批抗震救灾国家医疗队将在震后当天赶赴前线。下午1点半开始,我的手机就被打爆了,我们肾科王主任、血透室、医务处不断的通知,消息一会儿一变,最后定于晚6:30到医院集合。我默默的自己着手准备,当我告诉家人的时候已经是3:30,她们一边帮我收拾东西一边埋怨我不早点儿告诉她们。我心里话说:第一,我没想到动作这么快,毕竟我院不是军队医院;第二,我也没料到一定派我去,毕竟我去过一次了;第三,去就去了,以我的经验,院里准备的物资只比我自己准备的更多,所以没什么可担心的,何必让家人多替我担心呢。
护士长和我爱人送我赶到医院,北京大学的领导、北医的领导和三院的领导都来为我们送行,我接过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疗队的队旗,感到肩上的压力好大。乔院长拍着我的肩膀说:“小庄既是我们妇产科的女婿,又是医疗队的老战士,03年抗击非典,08年抗震救灾,这次去不仅要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把既往的经验告诉队友们,我们27名医疗队队员载着全院3000多员工的重托,一定要不辱使命,早日凯旋归来。”来不及更多的道别,我们直奔机场,在机场卫生部、北京市卫生局的领导做了简短的动员。晚9:30全体队员基本上是跑步上的飞机。
我们上飞机最晚,显然一飞机的乘客都在等我们,可当他们看到我们统一的着装,北医三院的袖标,知道我们是第一批赶赴灾区的医疗队时,都对我们投来赞许的目光。直到下飞机时,所有乘客都静静的坐在椅子上目送我们医疗队员们都下飞机后才收拾自己的行李。这样的情形是我没有想到的,我们中国人的素质真的提高了,我们感谢国航CA4118所有机组成员,他们把飞行结束后飞机上剩下的食物和矿泉水都装包让我们带到灾区去;我们感谢同行的所有乘客,你们的等待、你们的信任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
三院带来的物资有97箱,27名队员(包括女队员),人人肩扛手提装了一大集装箱,两名司机师傅都是当地人,浓浓的川音勾起了我5年前的回忆。那也是同样的一个深夜,我们的飞机在成都双流机场上空盘旋了足足40分钟,据说是因为余震不断临时采取的空中管制;而今年,我们在震后24小时内就赶到灾区,真是今非昔比。两辆大车驶上通往雅安的成雅高速,这条通往灾区的生命线平常只需要走1个多小时,今天却走了4个小时,一路上有路况的问题,有交通管控的问题。这4个小时是坐也不是,躺也不是,那叫一个受罪,但我看到一车车救灾物资源源不断的送往灾区,我一点儿也不困倦了,我们迫切的希望尽快赶到灾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通讯员 赵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