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英国幼儿园如何帮孩子适应新环境(一)

(2009-09-03 18:13:03)
标签:

育儿

教育

英国幼儿园

入园适应

新生

分类: 与儿子一起过童年(英国篇)

关键词:入学通知书 入学手册  孩子被邀请参观幼儿园  家访  分批入园   家长全程陪同

5岁多的儿子两年前来英国后,按照英国的教育体制已经有两次以新生身份入学的经历了。我这个土生土长的中国老学生,每次都怀着比他还紧张的心情跟随在儿子后面感受着他的环境,对儿子察言观色,随时做好给儿子“心理辅导”的准备,一边为孩子的成长和冒险而高兴、激动,一方面好像如临大敌一般紧张,生怕孩子不能顺利渡过这一关键时期而在心理上留下对新环境的长久恐惧。可是儿子就要走出我们的视线,我对他的新环境能做的其实极为有限,幸运地是,在儿子还小的时候,他得以在一个体贴孩子的教育体系下安然渡过他人生的几个第一次,获得了一些适应环境的正面经验,这对他以后面成长会少些心理负担。

申请幼儿园

07年在英国学校放暑假前两周我们来到英国,儿子那时三岁7个月,因为到9月时仍不满四岁,所以只能申请当地的幼儿园。我们来伦敦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我就带着儿子去了离家最近的一间公立幼儿园,因为爸爸已提前一年申请,我到办公室询问的时候,校长秘书Jane就拿出申请本核对,并告诉了我们儿子的排名位置非常靠后,因为有不少孩子从一出生就在此报名了。不过还是被告知,因为每年都有申请成功的孩子最后去了其它幼儿园,所以按悠悠的年龄及我们的家庭住址等综合条件,在今年9月按时入学还是很有希望的。在我与校长秘书对话时,儿子对这个到处都是色彩和玩具的地方充满了好奇,校长秘书就特意把一些Lego积木拿到儿子面前鼓励儿子玩儿。等我们谈完正事,儿子仍不肯走,而Jane却并非客套地对我说儿子可以在接待区再玩儿一会儿,只是她不能陪我们了。这是我第一次与英国当地人打交道,更是第一次接触外国的幼儿园,令我当时对这个完全陌生环境也有些紧张的妈妈来说感到了某些安全感,对于儿子来说,他已经相信这就是他要上的幼儿园了。

 

接到入园知书

直到8月下旬,我们终于等来的幼儿园的入园通知书。兴奋之余,我发现有三点与儿子一年前在国内经历的幼儿园入园程序不同。首先是按通知时间,带孩子参观幼儿园。其次是明确了儿子第一天的入园时间,记得是9月21日9点半到10点,离园时间是中午12点。还有,明确了家访的时间,订在了儿子入园前一周的某个下午2点,并说明如果家访时间不合适,提前与幼儿园联系确定新时间。一切看似不可改变,也令我这个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妈妈,开始焦急地等待着这两个重大日子的到来。如此地如临大敌,也和儿子在国内已经有的一年的幼儿园经历有关,他的入园经历至今仍历历在目,可以说他长达三周的撕心裂肺的哭声,令当时正忙得连觉都没时间睡的我几乎崩溃,直到他上了一年后离开那里,他都说他不喜欢上幼儿园,当然也可能他那时还太小。

 

被通知带孩子参观幼儿园

按学校规定的时间,带孩子再次参观了幼儿园。后来知道,家长在申请幼儿园时,也有权向幼儿园提出参观要求,在确定时间会有专人引导家长参观教室、观看孩子活动并介绍幼儿园情况。儿子幼儿园开学后,我们被正式邀请参观幼儿园,校长助理带我们去幼儿园各处观摩,因已不是第一次去了,详细情况都不太记得了,就是感觉幼儿园很小(在这儿还没见过有超过两层楼的幼儿园),各处布置和国内幼儿园差不多,色彩都很鲜艳,墙上到处都是孩子们的作品。印象最深的是,一路上见到的所有老师和教工,都会立即在脸上浮出善意的微笑,那种微笑我觉得更多是出于职业习惯。与儿子在学校出出入入两年,如果你与他们对视时没有看到他们的微笑,反而会有些异样。总之,已经脱离集体近两个月的儿子,对他的这所新幼儿园充满了向往,每次都不肯离去,完全看不出他对陌生环境的恐惧。他这样的表现也使我提高了对他的期望值,没想到这反而加重了对他真正入园后第一天表现的焦虑和担忧。这个以后再说。

 

家访

在我的学生生涯里,从没有得到过老师家访的待遇,所以我很期待这一天。

终于听到了门铃声,门口站着一老一少的女老师,岁数大的叫Liz满脸都是慈善的横向细皱纹,看上去是个很有修养并且还是曾经的大美人。年少的个子不高、但非常漂亮,大眼睛有些咄咄逼人,她穿着极为典型的在她这个年龄英国女孩常穿的非常性感的吊带背心,她的快人快语令我对她也产生极大的好感。两个人分工很明确,Liz拿出一个调查表通过让我回答问题了解孩子的性格、爱好、健康情况,并特意询问如果儿子大哭或难过,我一般采取什么方法安抚他,并让我给他们一些如果儿子在幼儿园发生类似情况他们可以怎么做的建议。我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动,我说如果仅是磕碰引起的大哭给他一个紧紧地拥抱基本上就行了,如果是受了挫折后引起的心理难过除了紧紧地拥抱,恐怕要夸夸他是个“good boy!”(好孩子)。有一阵,我常到幼儿园帮忙,几次看到满脸泪水儿子被年轻的Saro 和另两个男老师抱着,我有时都觉得随着儿子年龄的增长一个紧紧的拥抱其实就行了,不过还是很感谢这些平和的老师们。在Liz对我进行问卷调查过程中,Saro一直都在努力和完全不懂英文的儿子做着游戏,她背着的大布袋子里还装满了玩具。儿子一句话也不说,眼里只有玩具,基本上只把Saro当成一个传送玩具的机器人。我在一旁提醒儿子说谢谢,Saro和Liz都纷纷表示没关系,他们理解孩子这时候不喜欢和陌生成人交流。我问为什么儿子这么晚才允许入园,Liz告诉我,入学时间是按照入园申请表上的排名顺序确定的。其实幼儿园也是9月初开学(忘记时间),只是悠悠的入园时间比较晚。为了避免新入园的孩子得不到老师最大可能的关注,也为减少老师的精神压力,幼儿园每年新开学每周只接收5个新人,并尽量分布在各天。否则20多个孩子同天入园,孩子的恐惧一定会互相传染,孩子很难喜欢这个混乱的、悲伤之地不说,老师也不能照顾到到处都在哭得孩子,对谁来说这种局面都是恶梦。我听了只有不断点头,脑海里仍在萦绕着儿子入园第一天响彻全楼的孩子们的哭声。

而为什么家访,在与Liz的交谈中,我知道,这也是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的一部分,她说虽然每天只接收一个孩子,但对于孩子来说到处都是陌生面孔,而且老师也会有照顾不周的地方。在孩子入学前两个老师到孩子熟悉的家里探访,就是希望在孩子的新环境里,至少有两个面孔是熟悉的。当然,家长也可以拒绝家访或者选择把孩子带到学校与未来的班级老师会面。

特别印象深刻的是,在从申请幼儿园到家访到现在孩子从幼儿园毕业,如果家长和孩子不主动说,学校是没有任何一个机会知道孩子父母的职业和身份等敏感信息的,在与老师的闲聊中也能感到他们有意回避这个问题,最多就是要在文件上填写来自哪个国家这样的项目。在英国所有需要填写的个人信息中,姓名、家庭住址和生日是最重要的信息。在这里一旦有人投诉学校歧视和偏见,那可是最严重的问题。至少,英国表面上从不会给你留下侵犯隐私和歧视的把柄,他们心里怎么想我们也不必费心猜了。

 

写累了,续篇和照片随后跟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