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闽北广播电视周刊
闽北广播电视周刊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30
  • 关注人气: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五岁少年张驰丞的北大之路

(2008-07-29 19:18:54)
标签:

杂谈

分类: 百姓关注

十五岁少年张驰丞的北大之路
□黄旭辉

十五岁少年张驰丞的北大之路

 

十五岁少年张驰丞的北大之路

     背景:6月24日,高考成绩一公布,南平一中高三四班理科考生张驰丞家长的手机和家中的电话就成了清华、北大、中科大这三所中国赫赫有名大学福建招生组“光顾”的热线电话,邀请报考这三所名校的短信也接踵而至。7月27日,张驰丞收到了北大的录取通知书。
年仅15岁的张驰丞在此次高考中,取得了653的高分,单科成绩分别是:语文115分、数学138分、英语134分、理综266分。根据网上公布的资料显示他与其他四人并列全省38名。

 

    6月27日,在南平一保险公司工作的张驰丞的父亲张智勇接待了来自北京大学福建招生组的陈老师,经过面谈,张驰丞决定将北京大学作为报考的第一志愿,今秋,这位15岁的闽北少年将走进北京大学的殿堂,迎来人生新的转折。
    据张驰丞的家长张智勇介绍,张驰丞五岁就“走后门”上了一年级,仅花了四年就跳级读完小学课程,因此比起同龄考生要小三到四岁。刚进入高中时,他仅仅列全年段30名左右,经过努力,在高三年级一直稳定在全年段前十名,此次高考张驰丞发挥出色,名列全年段第二。
近日,记者对这位少年的成长之路进行了探究。

 

有心家长:
当好第一任教师
教育学认为,家庭是孩子呆得时间最长的学校,家长是和孩子交流最深的老师。张驰丞的家长张智勇就是这个原理的认同和实践者,他深有感触地说,家长要当好第一任教师。
张智勇用一个比喻,总结了他的“第一任教师”的心得:多做一些无心插柳的工作,春天来了柳树自然就发芽,最后将绿树成阴。如何在家庭这所学校中给孩子潜移默化的熏陶,张智勇举了三个有意思的事例:
大街识字,五岁扫盲。在孩子还不满周岁牙牙学语阶段便着手识字,开始认识的是中国象棋中的车、马、炮等,然后是大街上的灯箱广告、牌匾、对联等等,就这样坚持数年,居然在五岁时已经认字 2000个,达到了扫盲要求的水平。
有心“摆书”,无意阅读。孩子识字到一定数量后,张智勇开始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他把书刊、报纸散发着在家中四处放置,而不是整整齐齐码放,因此张驰丞在无意中看到一本感兴趣的书时,常常会专心致志地读起来,这个从兴趣中培养起来的阅读习惯一直扎根在张弛丞的日常生活中。
随时“准背”,练脑“增知”。张智勇注意以生活中遇到的素材,来锻炼孩子的记忆力,同时还增加了知识。张智勇让孩子背的素材可谓丰富多彩,每天新闻联播后的城市天气预报,圆周率100位,水浒108将的名字和绰号,24节气歌,化学元素周期表,还有中国象棋残局棋谱,看完《十八罗汉斗悟空》,把十八罗汉的名字和特征讲出来。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日常生活也成为了张驰丞学习的大课堂。

追风少年:
学会劳逸结合
身高1.81米,体重55公斤,你很难把这位瘦高的少年和一个体育迷联系起来,但他却是一个标准的NBA球迷,说起姚明等球星头头是道。各种体育活动是张驰丞给紧张学习加的一个“轻松调料”。
由于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在紧张的高三学习一年里,他还长高了5公分。张驰丞高兴地说,以前没有超过一米八时,只能在班级代表队上打后卫,现在“晋升”为前锋了,他最为得意的是自己在抢篮板球时的准确判断,他说,这是一个动脑筋的技术活。但是他还是对自己的体重有些遗憾,认为自己瘦了点,对抗时力量“逊”一些,以后会在大学里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另一个更让张驰丞着迷的是骑自行车到户外。他说,在紧张学习后,骑着自行车在郊外迎着风,看着绿野青山,真是爽快,所有压力都抛在风中了。每到周末,或者每隔几天的下午放学时光,张驰丞都会约上几个骑自行车上下学的同学到市郊骑上个把小时。
最让张驰丞感到有效的是,在家中每学习一个小时后的15分钟的体育锻炼。每当伏案学习一个小时后,张驰丞都雷打不动地放下书本,进行他的“摸高运动”,家中门楣的上方在三年里都被他摸出了手的印迹。

一心二用:
体会学习的美妙感觉
张驰丞有一个多年在学习中培养出来的“绝招”:一心二用,在大脑中可以同时进行两套的思维,还可以进行自如的转换。这个高效的思维方式是,他从初中以来一边学习一边听收音机练出来的。
在家中学习时,张驰丞都要打开收音机,开始还会被收音机里的节目打断思维,渐渐的张驰丞在自我训练中,达到了思考习题和听节目互不干扰,而且可以互相转换的状态。张智勇介绍说,这其实是对孩子注意力和思维力的一种锻炼。张驰丞兴致勃勃地回忆起初中时,坚持听了半年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系列“人物春秋”的评书,给自己增加了不少历史知识,还应用到作文中,收益不小。
在理科的学习中,许多孩子往往对枯燥的内容望而却步。张驰丞却说,在枯燥的数理化学习中,他常常会找到一种美妙的感觉。对一个十五岁的少年来说,这是一种什么感觉呢?张驰丞举例说,有时这种感觉来自一道解了许久又突然开朗的数学题。正是这种抽象逻辑思维给张驰丞带来的愉悦体验,激励着他不断探索新的知识,在兴趣和愉悦中的学习,又怎么不会有高的效率呢?
张驰丞还对记者透露,在背诵文言文时,他也觉得很妙。当记者让他描述一下时,张驰丞略一思考说,好像是一种古文内在的韵律和节奏感吧。
目前,张驰丞已经确定了学习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专业,这是一个理科的前沿领域,这位对中国古典文学“有美妙感觉”的闽北学子,将会在文理协同发展的求学之路上,走出什么样的新足迹,这的确令人期待,我们也祝愿这位早慧的少年前程更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