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黑丫妈妈
大部分家长是非常在意孩子成绩的,所以写这篇文章来提醒家长,从分数中看到孩子的思维问题才是关键,卷子和分数的作用不过如此。即使30多分的差距,其实也许只是孩子一个小小的思维问题,稍加纠正就能明显改善。希望这篇文章给您的启示是全面的:如何与孩子对话,如何快速调整自己心态并想办法解决问题,如何鼓励并坚持下去。记住:孩子的教育路上,只有我们家长是永远的教练,咱们急了,孩子就慌了。
两周前的一天,女儿回家没有像以往一样吆喝“我回来了!”我抱着笑笑边喂奶边想,情况不对!有杀气!
“大宝贝!快过来让妈妈看看。”女儿好半天才磨擦来,一脸的阴沉,“完了,出事儿了,出大事儿了。”心里想着却没敢张口。“妈妈,数学小卷出成绩了,你别批评我行吗?”每次她考不好都这样给我打预防针,日子久了,我甚至都怀疑是不是每次我的安慰也被当作批评了?还是她觉得考得不好就应该得到批评?或者小黑丫曾经说过身边的同学们考不好都不敢回家说?我真的不会因为个分数就批评女儿,况且她本身就不算是非常有数学天赋。
“多少?40分?”这是我能接受的最底线了。
“64分。。。”女儿脸上带着哀伤和失落。
“来,妈妈看看,问题不大!你是一个错反复出现才会打这么低的分数,难受了吧?多半的人都想要一个好成绩,不理想的分数是会让你有很失望的感觉吗?”
“不会,但会有跟别人差距很大的感觉。”
“相信妈妈,妈妈看过这么多孩子,你是思维非常好的,妈妈一直说你行的,是不是?但其实我希望你能拿个更低的分数。总是觉得分数让自己难受,但你想想,你为它做什么了?它凭什么应该送你一个好分数呢?”
女儿低着头想想,没出声。
“如果你能保证每天的作业都给我看,我们及时分析纠正你的思维小漏洞,我想应该一个月就能有效果。你愿意试试吗?”
“真的吗?妈妈我一定想着给你检查作业,如果我忘了,你能提醒我吗?”
答应了女儿的要求之后,晚上我跟先生倾诉起内心的委屈:我始终相信女儿的思维是独特而非常完善的,可怎么就让个分数给绊住了呢?!我用心培养了这么多年的女儿,难道就真的和应试教育脱节了吗?难道好思维与好分数真的没关系?难道我就非要无奈地说我女儿不适合中国教育?
孩子被否定的时候,最难受的是教育直接人。反思一下,一般每学期开学第一章,我都不太管她,借以看出女儿本学期状态如何,因为第一章通常是比较简单的知识。本学期女儿的状态不错,非常有上进心。
从那天开始,我每天给女儿检查作业。分析她的思维优劣:
1、小黑丫的数学成就感在于找对思路,而不是做出结果或写好过程,因此她喜欢做难题,因为难题能让女儿在思路成就感上有更好的体验,所以她的大思维能力不缺,少的只是解题的细致性、完整性,这样就不难补。
2、小黑丫的行为习惯与题目错误出奇的一致:东西混乱,做题也是整理问题导致的计算易错;做事不注重回馈,做题也出现留尾巴的习惯;我们是个认死理儿的孩子,不大会变通,小黑丫对一题多解的题目总是少个心眼。
总结出以上两点之后,我就放松多了,之后每天看作业,发现问题,鼓励女儿。期间女儿回家很兴奋的说“今天讲了十字交叉法,同学们大部分都听不懂,老师说我做得很好!”十字交叉法是女儿六年级的时候,提前教过她一点,算是铺垫的好吧。
10天后,女儿本周一回家后问我“我们又发数学小卷了,你猜我打多少分?”“80?”“不对!96!”
我心里美开了花,乐得屁颠屁颠跟在女儿后面问人家是不是很高兴啊,老师有没有夸奖啊。小黑丫非常淡定地说“我和老师都很平静,因为这就是我应该拿到的分数,这是我的正常水平。”
接下来就问我什么是三角函数,什么叫倍角公式,睡觉前还给我看了她折的黄金分割曲线,建议我把这个可以放在数学游戏课上。
初中的孩子,成绩对自信的积累远比家长的表扬更重要,成绩落差往往就在一念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