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条件接纳:慢热孩子有大智慧

(2011-09-25 20:27:19)
标签:

育儿

感悟

无条件接纳

慢热

孩子

青岛

小黑丫妈妈

水晶老师

分类: 【育】自我成长

无条件接纳:慢热孩子有大智慧

文/小黑丫妈妈 水晶老师

本博客中文章均为黑丫妈妈多年经历积累的原创教育作品,请不要擅自使用在论坛、网站、杂志或者书籍中。如如有用稿需要,请QQ 64480216,我会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每个妈妈其实都或多或少地有个理想孩子的标准。早在六年前,我还在努力地改变着女儿的性格、脾气、特点、爱好、甚至说话方式。可以说我心目中理想的孩子是活跃、迅速反应、善于表现的孩子,可能很多妈妈都希望孩子乐于表现自我,因为我们太知道机会的稍纵即逝,也太清楚这世界有多么善待乐于表现的人了吧。

 

  记得女儿一年级第一次期末考试结束后,我“胆战心惊”地(小吴同学一年级时候没少让我挨批评)在学校门口守候放学的她,几乎班里十几个孩子跑出来都先报喜“我得了¥%#%奖,全班只有N个人呢!”只有我“沉稳老练”的女儿,慢慢悠悠地、带着一副无辜的表情上来就说“妈妈,我饿了。”无条件接纳:慢热孩子有大智慧我忍耐着,直到晚上,小吴同学才拿出所有获得的证书,很平淡地交给我:“妈妈,收起来吧。”

  这个被其它家长夸奖“大智若愚”的孩子,其实并不是我内心非常认可的。怎么能让她机灵点儿呢?我带小吴同学参加各种各样的展示活动:去沃尔玛讲故事、去各个英语学校试听、带她来我的公司打零工、把她放在面试前的准备室去和大哥哥姐姐们互动(我也借此考察面试者的性格)、明明我知道的路也要“逼”着她去问......接触各种各样的人,目的无非就是让孩子感受到:和人交往是种内心的快乐和成就感。因为我自己大学毕业的起步工作是人力资源,而我也确实感受到”阅人无数“的优势,尤其是自我成长的迅速。

 

  在女儿一场场的比赛中,随着小吴同学自我安排事情的能力越来越强,就在我觉得她终于从内向变成外向孩子的时候,我却发现当女儿面临着关键选择的十字路口时,她会犹豫,不会如我般果断地拿主意。所以,不管什么活动,女儿往往是第二个或第三个上场的孩子。如果机会多一些,就有她一份,如果只有一个,无论如何也与我这位谨慎的孩子无关。为此,我曾经非常纠结,想千方面百计地改变,直到孩子四年级,我看了<一岁就上常青藤>。其中,作者对他从不说大话的女儿评价到“真庆幸,我的女儿从不轻易地说出最好之类的话,她总是要斟酌、比较后才做出评价,她不是一个极端的孩子。”而这一本书,给我最大的提示就是:我认为的不足也许正是女儿的优势所在。

 

  真正接纳女儿的慢热,是源于我的学生YMF,这个秀气的女孩子,刚来科学实验室的时候,如女儿一样小心,并不肯轻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却在仅仅三年级的年龄默默地记着我上课的每一个知识点。实话说,前三个月的课,我都不看好这个慢热型的小丫头,动手能力不突出、几乎课堂上只有按步就般完成的能力、没有过多创新的金点子、知识面相对不算广阔、上课举手也不积极。但我却依然关注着她的成长,因为唯独她,每节课都能展示给我一个又一个的亮点。我不断地反思着,单单是这份坚持,能有几个孩子做到?直到小丫头跟我上课的五个月时,她做的元旦灯笼采用了下光源的方式来照明,当堂课,我就表扬了小丫头的这个创意,并且联系显微镜讲解了下光源的意义。而我很欣慰地看到了她的成长,也庆幸自己没按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关注的多或少,终究坚持到了小丫头迸发的这一刻。

  从她开始,我密切关注着这群慢热的孩子,而且越是接触,越发现这群孩子能坚持、善思考、耐挫折、不易骄傲、行事慎重、不张扬......

 

  女儿坚持几乎每天听读半小时的英语(3-5年级),听坏了两个复读机;发烧从没有真正的休息,往往更多的是闷在家中迷迷糊糊地做奥数题;六岁起就能记得所有的父亲节、母亲节、爸爸生日、妈妈生日、三八节、圣诞节、春节,并为我们送上自己做的小礼物。这慢热的孩子真比我这个表面机灵无比的孩子要智慧许多。聪明是爹妈给的,智慧却是自己修炼的。

  我所接触到的孩子几乎都和父母的性格不完全一致,而我们每个人又都有强烈的自我价值保护能力,认为像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放下这些偏见,真正客观地看看孩子,他们身上也许就有咱们家长身上最缺少的东西。比如我做事情并不算有毅力,很多事情我都输在了毅力两个字上,而小吴同学偏偏最不少的就是毅力,好像她来到我身边就是为了给我做示范一般,当玩橡皮泥时,一个半小时我就坚持不住时,是女儿鼓励着我坚持玩了四个小时;一年级时,每天回家不得不梳理女儿的英语,一坚持就是一年,女儿突飞猛进的速度给我莫大的安慰,而后,我几乎是坚持到至今,即使不自己教,也在围着女儿的英语学习转圈;从孩子上学,我这个数学能人就一直是女儿的奥数老师,题是做了一本又一本,上面每有孩子的笔迹就一定有我的批改和小印章;五年级,女儿写了五本日记,每篇后面都是我和老师浓情的点评和感受。

  在我童年的时候,成长是非常快乐和自由的,想学什么就学,不想学就不学。妈妈非常尊重我的选择,可成人后,我却不知好歹地暗自生气:为什么当初我要放弃书法的时候不稍微“逼”或鼓励一下我?所以,我几乎在青年之前没有尝到过坚持的收获。而这一课正是陪女儿成长时补上的。教育孩子时,最大的受益者真不一定是孩子,发自内心地接纳孩子并借此得到升华,激发出的不仅仅是自身的潜力,更是给孩子一份尊重,尊重生命本身的特质,尊重孩子原本的样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