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绿色批评”引导女儿健康成长

(2010-08-04 11:43:36)
标签:

教育

技巧

绿色批评

孩子

艺术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们越来越看不清孩子的优点,反而更清楚地了解孩子身上的不足:当他在学校表现不好的时候、当他玩得情绪很坏的时候、当他办的事情不是我们想要的时候......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真想好好训他一顿!但是批评是门艺术,我们是为了孩子的成长而批评,非个人情绪排解通道。绿色批评,意为不给孩子留下身心健康隐患的批评方式,掌握批评的艺术不但能让批评最高效地发挥作用,而且不危害亲子关系、不影响家长和孩子的身心健康,何乐而不为呢!【教育】“绿色批评”引导女儿健康成长

 

评价标准的建立-什么时候需要批评?

     首先,我们要有一个共识:孩子不是家长的发泄物,以自己的情绪来判断孩子的对错是不理智的。在某杂志中看到的一则小故事给我很大的触动:一个孩子趴在地上怎么也不肯起来的时候,妈妈放下手里的东西,不顾身边涌动的人流,俯下身子来跟孩子一起趴在地上,两个人的脸相对而视,孩子哭红的小脸慢慢变成跟妈妈相同的微笑。随着妈妈的加入,孩子的情绪也渐渐稳定下来。从那之后,每当小黑丫做的事情不是我期待的时候,我会先探究孩子的想法,极力换位思考,交流下来之后,更多的发现是:孩子做事情会有自己的考虑,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主动与独立呢!比如女儿平时很少争辩,哪怕她的想法有道理的时候也很少只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我几乎不说“不许顶嘴”,更多地是在引导她“要提出自己的需求信息,当受冤枉的时候不能沉默不语!”而她的理论是:有些时候,受冤枉的反抗是不明智的,还给我举了例子说明自己的得失,让我反而觉得:沉默是金,真是需要一定的心胸和城腑,便不再要求她在外面非要按我的期待做了。

 

    批评的标准不应该是以咱们家长的喜好而定,建立在被管理者身上才是更科学的。孩子本身的性格和特长未必和您一样,您受用的办法未必就是孩子最好的受教方式。很多妈妈带女儿,爸爸带儿子都会有类似的矛盾:孩子与自己性格不一致的教育问题。

 

    我从小就外向,肚子里的话放不了两天就流到妈妈耳朵里了,而小黑丫跟我却不一样,5岁之前,她是内向的孩子,合群能力差,独处能力很强。但对于妈妈来说,一个“自来水”孩子的问题会很快外显出来,因此我选择了改变,经过三年的坚持,女儿现在人际交往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心理堆积的问题很少;有时候小黑丫没有按时完成我留下的作业,我也会自我安慰:也许她做了更有价值的事情,只是现在我还没有意识到,这缘于女儿一年级时候的托管经历;生活中小黑丫是一个胸中无竹的孩子,看她做事情,我经常会背过身去无声地怒吼一下再转回头继续教导。

 

    对于孩子的问题,我是这样想的:如果真有必要就改变,改变不了就理解,理解不了就容忍,容忍不了势必爆发。真有了批评的需要,也要掌握一定的艺术性,高效批评,避免反感与心理问题。

 

批评场景的选择

    批评时候,不选择孩子的房间,我通常会在回家的路上找一处僻静优美、空气清新、风景怡人的好地方,原因有二:

    不削弱家庭环境本身的温馨---减少家长的负罪感,不理智地批评,最大受伤的往往是孩子的父母,孩子受伤的经历也许很快就忘记了,但家长不能,我们何尝不去选择一个不那么熟悉的环境呢!家的场景本身的不快乐因素太多的话,孩子的痛苦经历多得充满整个屋子的时候,恐怕这种回忆的力量会让孩子一次次地检查伤口;

    再者,也给自己找一个容易平息室内的空气要比户外差很多,即使声音稍大,在户外也显得小一些。

    坐下来平视着孩子进行批评,减轻孩子仰视本身的身份差异。如果孩子的问题出现在外人面前,也要忍耐着,千万不能守着他人批评孩子,要考虑到孩子们的“小面子”。在这件事情上,我可是吃过大亏!自尊心是需要家长们忍耐着来呵护的。

 

批评数量的控制

    对于个体有差异的孩子来说,家长们的批评及表扬的方式、比例都有一个合适的度。哪种过多都不好,几乎没有孩子会在完全的表扬或是批评下能达到最好的状态,这个度得您自己来摸索。

 

    通常我如果想批评,就是“今天你表现得很好.....但是,如果....就更好了。”这种开头的好处是,先让孩子心态平稳、有信心和勇气面对出现的问题,让孩子知道咱们家长不仅看到了她的缺点,更多的是优点。批评的言语过多,未必效果就会好,我们的批评总归是个外因,关键是能不能让孩子发自内心地受到触动。

 

批评的细节

    有很多教育书籍都在提示家长们慎重使用“你可真笨”、“你傻啊”“不可救药!”之类的语言。这也正是我最想说的,不给孩子的特质轻下结论,不要引导孩子们思考自己是否有特质上的缺陷。批评时候,可以批评孩子的哪件事情办得不好,小黑丫有一次在百忙中没有把同学妈妈托她带给同学的雨伞交到人家手中,那个孩子放学后淋了一路雨。回家后,我对她明知道自己没有完成这件事情的时间还不会拒绝这一点提出了批评。

 

    再有,批评的时候不能否认孩子的品性,也不要加注给孩子过多的责任和我们自己的想法。今天,先生批评女儿科学课的作业完成情况不好,女儿回来跟我说爸爸的言外之意就是“是不是妈妈给你上课,你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了?”,小黑丫说了之后看到爸爸露出了满意的神情。不妄自揣测孩子的想法,否则孩子真的没办法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的只是我们诱导的结果而已。 

 

    不愉快的批评过后,一定要拥抱孩子,抱着孩子告诉她,即使她犯错误,爸爸妈妈也同样爱她,我们也理解她的做法,感同身受地讲讲自己小时候犯的错,孩子留下的自责和内疚会少很多。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这一招比怒吼的效果棒多了!晚上孩子睡着了别忘记抚摸她心脏相对的后背位置,能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呵呵,这么麻烦,有点自食恶果的感觉。而我的确在很多心理问题案例中看到因为家长长期批评不当而造成孩子成年后的极度自卑和消极权力渴望的事情发生。之所以把文章起名为“绿色批评”,是因为我深知:父母永远是爱孩子的,总是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掌握一些批评的技巧让批评成为良性循环的开始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