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之美,如此震撼!(转载收藏)
(2021-03-04 17:50:11)分类: 转载专集 |
汉语之美,如此震撼!(收藏之后,方便查阅)
- 01 -
汉语断句真心太重要了
学汉语,断句比你想的重要多了,不好好断句,就会……
在民间流传多年的“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不同的断句,不同的意思,来感受下。
一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二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三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四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五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
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
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02 -
重音不同,意思也差得很多
冬天冷的时候,
能穿多少就穿多少;
夏天热的时候,
能穿多少就穿多少。b
- 03 -
看着是两个字,实际是一个字
- 04 -
一个字,可以说清大部分事情
-
这个锅有点脏,你赶紧弄干净。
-
头发分叉了,下午去理发店弄下。
-
电脑蓝屏了,弄了好久也没弄好。
-
今天在家大扫除,弄一身灰。
-
心情有点不好,别惹我,不然弄你。
-
没事浏览下知乎是“刷知乎”。
-
班里的学霸做题是“刷题”。
-
重复考六级是“刷分”。
-
遇到特好看的电影,看好几遍就是“几刷”。
-
运气爆棚就全靠“刷人品”。
-
淘宝商家最喜欢“刷信誉”。
- 05 -
中国人也不认识的汉字
不认识了吧,不认识就对了,赶紧来看看属于它们的正确读音。
- 06 -
汉语中,一个“我”衍生出的称呼
在汉语中,身份不同,对‘我’的表达完全不一样。
皇上用朕、孤,皇后用本宫、臣妾,
皇太后用哀家,百姓用鄙人、草民。
老人用老夫,青年用小生,
和尚用贫僧,道士用贫道。
尼姑用贫尼,
神仙用本神,本仙君。
豪放的说洒家,
婉约的说不才。
男的还可用爷,
女的也可用老娘。
男女都能用本宝宝,
女的还能说本仙女。
- 07 -
一排永远写不工整的汉字
厂下广卞廿士十一卉半与本二上旦上
二本与半卉一十士廿卞广下厂下广卞
廿士十一卉半与本二上旦上二本与半
卉一十士廿卞广下厂下广卞廿士十一卉
半与本二上旦上二本与半卉一十士
廿卞广下厂下广卞廿士十一卉一十士
二上旦上二本与半卉一十士廿卞广
下厂下广卞廿士十
不信的自己写写?
- 08 -
整齐的同旁诗、同旁联
逍遥近边道,憩息慰惫懑。
晴晖时晦明,谑语谐谠论。
草莱荒蒙茏,室屋壅尘坌。
僮仆侍逼侧,泾渭清浊混。
远近通达道
进退返逍遥
湛江港清波滚滚
渤海湾浊浪滔滔
- 09 -
一诗两用的回文诗
《思妻诗》
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
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阳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思夫诗》
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
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阳路途。
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
知心几见曾来往,水隔山遥望眼枯。
正着读:
孤楼倚梦寒灯隔,细雨梧窗逼。
冷风珠露扑钗虫,
络索玉环圆鬓凤玲珑。
肤凝薄粉残妆悄,影对疏栏小。
院空芜绿引香浓,
冉冉近黄昏月映帘红。
红帘映月昏黄近,冉冉浓香引。
绿芜空院小栏疏,
对影悄妆残粉薄凝肤。
珑玲凤鬓圆环玉,索络虫钗扑。
露珠风冷逼窗梧,
雨细隔灯寒梦倚楼孤。
孤楼倚梦寒灯隔,细雨梧窗逼冷风。
珠露扑钗虫络索,玉环圆鬓凤玲珑。
肤凝薄粉残妆悄,影对疏栏小院空。
芜绿引香浓冉冉,近黄昏月映帘红。
红帘映月昏黄近,冉冉浓香引绿芜。
空院小栏疏对影,悄妆残粉薄凝肤。
珑玲凤鬓圆环玉,索络虫钗扑露珠。
风冷逼窗梧雨细,隔灯寒梦倚楼孤。
- 10 -
全文一个读音
季姬寂,集鸡,鸡即棘鸡。棘鸡饥叽,季姬及箕稷济鸡。
鸡既济,跻姬笈,季姬忌,急咭鸡,鸡急,继圾几,季姬急,即籍箕击鸡,箕疾击几伎,伎即齑。
鸡叽集几基,季姬急极屐击鸡,鸡既殛,季姬激,即记《季姬击鸡记》。
白话译文:
季姬感到寂寞,罗集了一些鸡来养,是那种出自荆棘丛中的野鸡。野鸡饿了叫叽叽,季姬就拿竹箕中的小米喂它们。
鸡吃饱了,跳到季姬的书箱上,季姬怕脏,忙叱赶鸡,鸡吓急了,就接着跳到几桌上,季姬更着急了,就借竹箕为赶鸡的工具,投击野鸡,竹箕的投速很快,却打中了几桌上的陶伎俑,那陶伎俑掉到地下,竟粉碎了。
季姬争眼一瞧,鸡躲在几桌下乱叫,季姬一怒之下,脱下木屐鞋来打鸡,把鸡打死了。想着养鸡的经过,季姬激动起来,就写了这篇《季姬击鸡记》。
上面这篇还不算啥,《施氏食狮史》才更有挑战性,不信你读读?是不是舌头打打结了?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
是时,适施氏适市。
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
食时,始识是十狮,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 11 -
怎么说都有理的姑娘
“终身大事,全凭父母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