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宝通寺位于风景秀丽的武昌洪山南麓,至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具有丰富的佛教文化底蕴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是武汉市唯一的皇家寺院,并且被列为国务院“汉地全国重点佛教寺院”、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武汉佛教“四大丛林”之一,规模之大、殿堂之宏伟为武昌诸刹之首。

寳通禅寺大门,门口的一对儿大石狮子显得威武霸气!

寶通寺内绿树参天,郁郁葱葱

寶通寺内的古树

寶通寺内财寶殿,门前的大石狮子威武神勇,狮身上挂了不少祈愿香客们祈福的红丝带!

寶通寺内的祈愿丝带,连旁边的石象鼻子上也绑满了红丝带。

寶通寺弥勒殿

寶通寺财寶殿

寶通寺内的大殿


寶通寺玉佛殿

寶通寺万佛宝殿

寶通寺后山上的洪山宝塔介绍

寶通寺洪山宝塔,高高屹立在洪山上,在城市建筑还没有高速发展的时代,他是武昌区的最高点,站在宝塔上可以遥见蛇山之上的黄鹤楼。塔对楼,楼对塔,是一个绝佳的对景,正所谓“相看两不厌”。其实这也是寶通寺的一个风水布局。有了这座洪山宝塔,使得宝通寺无论在平面空间还是立面空间上,都符合了点、线、面结合的现代美学范畴,也使得不大的宝通寺显得精致、稳重。

这是在寶通寺洪山宝塔塔顶拍摄的
走进武汉~寶通寺
宝通寺内的放生池、圣僧桥、东西厅、大雄宝殿、玉佛殿、经堂、禅堂等建筑随山势而起伏,隐现自然、层叠有致,寺后有洪山宝塔、法界宫,木亭、华严洞等足迹无一不体现一种内心的平静,寶通寺在对景和隔景的运用上也是巧妙绝伦。
宝通寺内的对景安排虽是人为,却带自然。山门处的空地,按寺院建筑的营造法则,应为钟楼、鼓楼,但却规划了生机盎然的树林和宽阔的空地,一高一低,一实一虚,相映成趣,让人流连往返。大雄宝殿前后的两处法物流通处,即严谨又实用,人行期间,会有短暂的错然:是庙还是庙会?但那对石狮又马上将人的思绪拉回寺院的现实中,它既左右对称,又层次分明。
穿过接引殿,迦蓝殿和僧舍分两厢排列,迦蓝殿为单体单层建筑,僧舍为三层群体建筑,迦蓝殿雕栏刻柱,色彩绚丽,而僧舍红瓦黄墙,简洁朴素,这两者一大一小、一简一繁、一高一低,不仅在视觉上弥补了空间、体积的不对称,而且更加烘托出大雄宝殿的雄伟肃穆。
宝通寺充分运用了隔景的手法,但它却不是用人们常见的人工制作的墙、窗、廊等,而是巧妙地借助山势,把其分成四个区:山门一弥勒殿、大雄宝殿一玉佛殿、祖师殿一罗汉堂、法界宫。初看让人以为宝通寺只有一个弥勒殿。拜完弥勒殿,殿后门却是一个陡坡,大雄宝殿就在这坡上,一阶一抬头,让人感到佛的庄严。参完大雄宝殿却见后面又一殿,原来著名的玉佛殿就隐藏在这层层楼宇中。玉佛殿并没有后门,宝通寺的轴线也似乎在此嘎然而止,然而它的左边有一个凉风习习的长廊,长廊尽头却又见步步石阶,顺山而升,站在这台阶上,祖师殿、罗汉堂、洪山宝塔由远及近一一呈列在山坡之上,苍松翠柏、山风阵阵、庄严肃穆中有透着天然的野趣。寶通寺交通便利,多路公交可达,地铁寶通寺站出来就是,很是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