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流动的想象

(2009-01-05 09:58:09)
标签:

浪漫主义

李白

文化

分类: 读书遐想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流动的想象 

  唐代大诗人李白,以他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把我国诗歌创作水平推向了空前绝后的高度,在世界文学的宝库中树立了一座丰碑,从而也确立了自己在文学发展史上不朽的地位。出奇的想象同大胆的夸张、绝妙的比喻等创作手法的游刃有余、巧夺天工的自然运用,无疑是李白创作上成功的因素之一。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之一。该诗通过想象的联用,把理想与现实完美地结合,拍下一组组特写境头,形成鲜活的流动的艺术,似一首动听的歌,如一幅瑰丽的画。流动的想象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景观的变换。全诗以想象为基础,通过梦境展示画面,以“游”字连缀画面,突出李白的理想去处“山林”和“仙境”。其中包含两条线索:一是自然景物。如“镜湖月”、“青云梯”、“半壁海日”、“洞天石扉”等。二是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如“谢公宿处”“空中天鸡”、“金银仙台”、“云之君兮”等。这些通过“梦”境想象到的画面内容,在“游”的过程中,巧妙地运用动词,使它们流动起来,象放换灯一样一幕幕地展示。如“飞度”镜湖月,“送我”到剡溪,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见”海日,“闻”天鸡,日月“照耀”金银台。总之,流动的想象首先体现在安排景观上,体现在运用动词上。

  二、时间的发展。李白的梦游之笔之所以是艺术瑰宝,不仅在于写足了梦中景物的美丽,而且在于合乎生活的逻辑,体现出了流动的想象的魅力,表现在时间发展的有序上。从月夜飞度,经半见日初,到倚石忽暝,终青冥浩荡、日月照耀,有完整的流动的时间发展过程,这一切又是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上。

  三、感情的波动。这是构成想象中动态美的传神之处。“湖月照我影”,那心情是何等的宁静;谢公宿处“今尚在”,小有惊喜;“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深舒一口气,眼界顿时宽,游山的喜悦之情油然而生。但是,“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感情急转而下,最后却见到了悠然的仙人。一波三折,牵人心魂。

  总之,《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流动的想象,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典型标志之一,是人类文学史上写梦的神来之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