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阅读之:傅雷家书二则

标签:
导学案 |
【“美好阅读工作室”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7.傅雷家书二则
考情统计:随州2014卷考查“气吞斗牛”字形;
备考重点:字音字形:舐犊、
【教学目标】
2.学会给亲人写信,婉转并诚恳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1、走进作者
作者 |
傅雷 |
字号 |
字怒安、号怒庵 |
评价 |
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毕生巴尔扎克学名著,翻译作品达34部 |
||
代表作 |
《傅雷家书》,译著《约翰·克利斯朵夫》《夏倍上校》《人间喜剧》等 |
2、文体常识
书信
定 |
书信是相隔较远,暂时见不到面的人们相互交流情感与思想的工具。书信拥有悠久的历史且世界各国的人们都有使用。 |
|
格式 |
称呼 |
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等 |
问候语 |
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可以接正文。 |
|
正文 |
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
|
祝语 |
“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后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
|
署名 |
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 |
|
别 |
函牍 信札 尺书 尺素 书翰 文牍 尺牍 尺简 书函 书柬 书简 书札 书牍 翰札 简牍 信件 竹简 手札 函件 |
3、重点字(拼音)
舐犊(shì)
方枘圆凿(ruì
易错警示 易读错的字: “气吞斗牛”的“斗”读“dǒu”而不读“dòu”;“涕泗横流”的“涕”读“tì”而不读
“tī 易书写错的字:“舐犊”的“舐”和“犊”,注意部首“舌”“牜”;“涕泗横流”的“涕泗”是“氵”;“相契”的“契”没有“ |
4、多音字
斗:dǒu(斗室)
禁(jīn)忍俊不禁
(jìn)禁止
强
(qiang)强大
(jiang)倔强
记忆方法 “斗”读“dǒu”时,是市制容量单位、量粮食的器具
;读“dòu”时是
对打、比赛胜负争胜的意思
。“创”读chuàng
时,是开始,开始做的意思;读“chuāng”时是受伤的意思。“禁”读“ |
5、形近字
记忆方法 “契”“锲”区别一个没有“ |
6、重点词
①廓然无累:廓
②重蹈覆辙:重新沿翻车旧路辙走,比喻不重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再犯以前犯过的错误。
③涕泗横流:眼泪鼻涕满脸乱淌,形容极度悲伤。文中形容极度喜悦。
④谀词:奉承人的话。
⑤扶掖:扶持,提携。
⑥相契
⑦颓废:意志衰退,精神不振。
⑧舐犊之情:像老牛舔小牛那样深情。比喻疼爱子女的深情。
⑨庸碌:平庸而无所作为。
⑩刻骨铭心:指牢记心底。
⑪自知之明:能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⑫枘凿:方榫头,圆榫眼,二者合不到一起,比喻两不相容。
7、词语辨析
颓废、颓丧、颓唐辨析
这三个词都形容人的精神的变化,“颓”有崩坏、倒塌、消沉、委靡、败坏、灭亡、 恭顺的意思。但各自的修饰范围不同。 “颓废”有坍塌荒废或意志消沉的意思,精神委靡;“颓丧”有精神委靡不振之意; “颓唐”则指精神委靡或凄凉萧索。
二、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说说两封家书分别写于什么时候,有什么作用?
第一封信,从“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会有的。”可以看出,这封家书应该是写在儿子精神消沉时。从“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在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可知,傅雷此时写这封信想鼓励儿子振作起来,以平和心态去面对人生重点挫折,乐观地迎接情感的创伤,做一个勇敢的人。
第二封家书,是写与儿子成功之际。“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我们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
作用:
第一封信,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
第二封信,写在儿子取得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2、从这两封信,你认为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融会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第二课时
一、研读第一封信
1、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
(提示:写回信时,要考虑到对方的心情、生活状态等)
称呼是“聪,亲爱的孩子”,因为傅聪当时正是精神消沉的时候,这样温情的称呼,会给傅聪带去父母的爱。
2、在儿子面对挫折和心灵的苦闷时,作为父亲,傅雷是如何劝解的?
(提示:注意课文中运用的比喻和引用的故事。)
(1)是宽慰儿子,不必为父母担心。不必担心父母会因为知道孩子的精神消沉而烦恼或不安。⑵肯定两点:一是父母永远都是孩子倾诉苦闷的对象;二是人的一生就是在情绪的起伏中渡过。最后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傅聪如何面对情绪跌宕的建议。
3、傅雷运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古战场的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故事,他的用意是什么?
太阳、雨水、五谷和庄稼的比喻,是说明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分寸,过与不及都不好。
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这时候,即使亲历过战斗的人,纵有万千感慨,也不会再像当初那样身不由己、欲死欲活。这个比喻,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有“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
引用克利斯朵夫的故事,既是和傅聪自己的理想结合,也是为了鼓励儿子,凡是成功的人,都要经历许多挫折,关键在于勇于面对,学会解决问题。
4、总结:
要学会保有平和的心态,控制情绪的起伏。然后,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智地分析,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5、选择学生朗读第一封信,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划出所受感动最深的句子。可以是讲道理的,也可以是表达感情的,关键是能够体现父亲对儿子的涓涓教诲。
如:“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指导学生掌握赏析的方法。四、引导学生小结、谈感受。
著名学者傅雷在儿子傅聪远赴欧洲学习音乐后,从父亲、朋友、师长的角度出发,用笔记录下分别的日日夜夜,诉说自己在生活、学习中的体会,寄托对儿子的惦念和牵挂,给儿子留下了动人心弦的文字。今天,我们感受到其中的一封家书中流露出的父爱。请同学们课后先研读下一封信。
二、研读第二封信
1、第二封信,写在傅聪获奖之后。在信的开头,傅雷把儿子的信比喻成什么?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2、第二封信中,傅雷是如何表达对儿子成功的激动的?
(提示:体会傅雷作为父亲,毫不矜持地直抒胸臆,表达对儿子成功的喜悦之情。)
傅雷把自己的激动和喜悦,分为三个层面:
(1)父母对孩子的成功感到幸福;
⑵欣赏艺术的喜悦;“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
⑶为了祖国的荣誉而激动。“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
小结:傅雷毫不矜持地直抒胸臆,表达对儿子成功的喜悦之情,“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
3、傅聪的成功,使傅雷异常激动,但是他在信中是否只是停留在这种喜悦之情中?他还写了什么?
他并没有只停留在这种喜悦之情中。他还称赞了傅聪面对掌声、赞美的冷静。
傅雷用“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这句话承上启下,从对儿子艺术成功的喜悦之情延伸到对儿子思想成熟的欣慰之情。使傅雷更高兴、更安慰的是傅聪没有被成功冲昏头脑,没有因为暂时的成功减少对艺术的探索和追求。
4、在两封信中,傅雷都提到了“坚强”。他对于“坚强”的理解是什么?你能够找到两封信中,对“坚强”内涵的直接解说吗?在傅雷看来,坚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⑴原文中,找到信中关于“坚强”的解说:
第一封信中“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越来越坚强”。
第二封信中“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
⑵在傅雷看来,坚强有两个方面的表现,既是能够面对人生挫折、情绪跌宕。更是能够正确对待掌声、赞美,用一种平和盼心态、宠辱不惊,胜不骄,败不馁。但最高境界,是拥有一颗赤子之心。“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赤子能够保持心灵的纯洁,能够无惧孤独,才是人性中最可贵的无坚不摧的坚强。
5、在信的末尾,傅雷又回到了情绪的“矛盾与快乐”问题,比较第一、二封信中傅雷关于如何面对人生情绪起伏的解说。
第一封信里,他说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第二封信中,他强调“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以此鼓励儿子,要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趋向“完美”。
作为一位伟大的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傅雷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借助儿子成功的机会,给予了他更多的艺术砥砺,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引导学生理解“坚强”的含义,激励学生做坚强的人。
三、拓展延伸
1、傅雷作为父亲是伟大的,他的儿子则是幸运的。或许,我们会羡慕傅聪有这么一个关心他、爱护他的父亲,同时又感叹自己的父亲没傅雷那样伟大。请同学们认真想想,自己的生活中,你可曾真的感受到父亲的爱了?
2、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到底有多深、多重?尽量引导学生和自身的生活体验相结合,感知父爱。
四、小结
两封普通而又不寻常的家书:普通,在于它们是一位父亲写给身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内心告白;不寻常,在于这两封家书,从儿子的日常生活出发,既给予儿子艺术的教诲,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傅雷和傅聪,已经超出父子、朋友的界限,成为艺术上、思想上的知音。 引导学生用心去体会亲情。
五、布置作业
请你选择一位亲人,给他或她写一封信,说说你一直想告诉他或她的话。
【课文图解】
【主题归纳】
《傅雷家书两则》傅雷希望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写作借鉴】
① 文章文思开阔畅达,文字精湛、流畅。
② 运用一些比喻、典故强化了文章的哲理性。
【课外积累】
与家教有关的名人名言
①真正的教育不在口训而在与实行。——卢梭
②用鼓励和说服的言语来造就一个人的道德,显然比用法律和批评更能成功。——德谟克利特
③唯一有说服力的教材是榜样教材。生活比学校更能提供这种教材。——罗曼.罗兰
④给孩子一座高山,让他自己去攀登,父母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坚持下去。——陶行知
⑤撕坏的衣服很快就能补;而恶毒的话却让孩子的心灵留下创伤。——郎费罗
⑥没有梦想的孩子是没有未来的,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冰心
【基础积累】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D )
A.颓废(tuí)
B.灰烬(
C.侵蚀(shí)
谀词(yú)
D.挫折(cuò)羲皇(xī)
解析:根据口语和书面语的不同判断读音,如多音字“翘”表示“拾起”的意思时,在口语中读qiao,如”翘尾巴”,在书面语中读qiao,如“翘首以待”。A项“契”应读qì,“斗”应读dǒu;B项“舐”应读shì,C选项“掖”应读“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A.怒不可恶
B.言行相顾
C.无与伦比
D.不二法门
解释:A项“恶”应为“遏”;C项“轮”应为“伦”;D项“郭”应为“廓”。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思维的灵活性就是善于随机应变,不固执成见,也不重蹈覆辙。
B.我被英雄的事迹感动得涕泗横流。
C.小鹿掉到陷阱里去了,母鹿为了救他,差点舍去了生命,这真是舐犊之情啊!
D.纵然时光流逝,也冲刷不掉这段浮光掠影的记忆。
解析:D选项“浮光掠影”的意思是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与语境不符,应该用“刻骨铭心”。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D)
A. 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
B.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C. 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从此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了。
D.但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
解析:D选项里“新中国的钟声”应该是“新中国的——钟声”
5.读句子,体会带点短语和词语的含义。
(1)像对着古战场一般地存着凭吊的心怀。
答: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真切地表达出所有“过来事”回首“过来事”的心情。
(2)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
答:指艺术创造的最高峰,二这种心灵的纯洁是共同的美好愿望。
6.请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一句话。
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里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会这种情形吗? (B)
A.他难道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
B.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
C.他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
D.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是他妈?
【阅读理解】
阅读《傅雷家书·第一则》,完成第7~11题。
7.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傅雷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一个人?
答:乐观、坚强,敢于正视错误的人
8.文中“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调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这句话的含义。
答:本句是傅雷告诫儿子要对一切泰然处之,保持心理平衡,才不至于受伤,这是第一封家书的中心。
9.文中“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一句中的“安慰”和“鼓励”两个词颠倒顺序好不好?为什么?
答:不好,因为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和逻辑顺序来说,在人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应该先安慰他,再去鼓励,如果颠倒顺序就不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与逻辑顺序。
10.作者提到克利斯朵夫的目的是什么?
答:是为了鼓励儿子像克利斯朵夫一样坚强、乐观,宠辱不惊,能用客观的立场分析所面对的一切(大意正确即可)。
11.“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其中的“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是怎样的一种心怀?
答:敢于面对一切事实而又不大悲大喜的冷静的、理智的心怀。(大意正确即可)
【类文阅读】
阅读《写给千里之外的孩子》,完成第12~18题。
写给千里之外的孩子
傅雷
1954年1月30日晚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望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里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即使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冬烘(思想迂腐,知识浅陋),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