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文言文考点之停顿断句
(2016-03-25 08:58:57)
标签:
转载 |
说明:本文是我正在组织编写的一本2011年湖南省中考总复习使用书籍中一节的小部分。本人试图通过近三年湖南中考文言文考点知识的分析,找出总的试题特点与命题规律,使学生和老师有针对性的做好复习迎考。文章中的观点全部来自本人对资料的分析与理解,期待老师们的指导。
中考知识清单
1.
《2010年湖南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标准(语文)》对文言句子的朗读要求是:“根据已有的文言知识正确地朗读”。文言文停顿断句作为古诗文的诵读的重要能力之一,是中考考查基本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湖南初中毕业考点的常考内容之一。 纵观近三年中考的停顿断句试题,有以下几个方面考点要注意:
(1)试题的出处。一般出自课内文段,难度不大,只要对课文熟悉,平时注意朗读基本能过解决;另外,出自课外文言文的情况不多,这就要求能读懂句子大意,按停顿规律即可。
(2)测试考点。近几年湖南中考的题目,集中考查一下“五停”与“三不停”,这些规律应该在以后一段时间都会适用,考生应该引起高度注意。“五停”即:
①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后要停顿。②语法停顿:包括主/谓/宾,状语/谓语,动词/动词,谓/补,谓/宾/补,前置状语等情况需要停顿。③“而”字前后停顿,句中“也”后停顿。④古今词语意义不同词语间需停顿。⑤省略成分后停顿。“三不停”即:三类短语中间不停顿,包括固定名号、介宾短语、名词偏正短语。总之,湖南中考停顿断句的试题,都是围绕以上几个考点出题。
2.常考题型
近几年,都是以选择题和直接断句题出现,尤其是单项选择题出现居多,它对朗读停顿考查的知识较多,可以全面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适度。今后一段时间,选择题仍然是主要的题型。
例如:下面句子朗读时,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臣不胜受恩/感激
B、朔气传/金柝
答案:D
分析:本题A项是考查语法停顿点。A项是主谓之间要停顿,“臣”为主语,“不胜受恩感激”做谓语,这两者之间需要停顿。A项错误。B项“地方”为古今异义词语,在“地”“方”之间需停顿。C项“朔气”主语,“传金柝”为谓语部分。这两者之间要停顿。总之,命题者追求以最小的题量考试最多是知识点位目标,因此,选择题将会是出题的主旋律。
当然,也有直接在句中用“/”线划开的题型,但由于这类题目考查的知识有局限性,所以出现的频率相对较低。
重难点突破
例题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夏水襄陵
C.虽/乘奔御风
【解析】
【答案】D
例题2.请用“
/
率 妻 子 邑 人 来 此 绝 境
【答案】
【解析】
【方法与技巧点拔】
复习好本专题,重点是掌握好“五停三不停”的规律,对课内文言文要熟悉,对浅显的课外文言文只需了解大意就可。“五停三不停” 的规律,语法停顿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因为现在中考淡化了语法要求,同学们对语法知识可能掌握不到位,但这也不妨碍划分句子停顿。我们只需知道几个简单的语法结构即可。例如:主/谓/宾,就是主语和谓语之间要停顿,例如:手指/不可屈伸,手指是主语,后面是谓语。谓语和宾语之间要停顿。例如:“常有/高猿长啸”,“高猿长啸”是“有”的宾语。状语/谓语之间要停顿。例如:“相与/步于中庭”,“相与”是“步”的状语。动词/动词之间要停顿。例如:“虽/乘奔/御风”,“乘奔/御风”是两个动词短语。谓语/补语之间要停顿。例如:“相与/步/于中庭”,“于中庭”是“步”的补语。前置状语的后面要停顿。例如:“已而/夕阳在山”,“已而”是表时间的状语,放在句前,应停顿。
其次,古今意义词语的停顿是一个重点。如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②可/以一战。“于是”、“可以”在现在是一个词,但在古汉语中是两个词,必须停顿。这种情况必须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再次,最不容易区分清楚的,就是不知道在“而”字前和“而”后的停顿了。例如:①而/乐/亦无穷也。 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大家得记住一句话:“而”字用在句首,在“而”后停顿,用在句中,则在“而”前停顿。简单吧!
至于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的停顿,同学们在学习中肯定知道,如“至”、“若”、“至若”、 “至于”、“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等,这些是发语词;“且”、“虽’、‘因”、“惟”、“故” “由是”等,是关联词,看到这些词,你在它们后面停顿就是了。
最后,“三不停”的考题,也在湖南中考中频繁出现,得记住:名词偏正短语、介宾短语、固定名号中间不可停顿,否则会影响古文原来的意思。
1.偏正短语
①得道者/多助。②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例①中的“得道者”,例②中的“山林之乐”都是偏正短语,不能读成“得道/者”、 “山林/之乐”。
2.介宾短语
③不足/为外人道也。④其/如土石何。
例③中的“为外人”是介宾短语,例④中的“如……何”,相当于“把……怎么样”的意思,不能拆开,必须连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