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 虽有嘉肴

(2015-11-01 09:53:21)
标签:

书稿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堂导练(1+5)》之二十三】

20. 虽有嘉肴

   

走进作者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  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 仪礼 》的文章选集,是一部  儒家 思想的资料汇编。又叫《 小戴礼记 》。与《 仪礼 》《 周礼 》合称“三礼”。 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   礼制、礼仪,解释礼仪 ,记录  孔子和弟子  等的问答,记述  修身做人的准则。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重点聚焦

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

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难点突破

课文怎样运用类比和引用论证的?

①运用类比,引出论点,层层递进论证论点。开篇举出嘉肴不食而不知其味,引出至道不学不知其善,进而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层层推进,最终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教学相长。使得论证严谨、有条理。

 ②引用论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文章在总结出中心论点——教学相长后,又引用《兑命》中的话,以增强对中心论点的阐述且作为有力证据。

图解课文

虽有嘉肴

嘉肴——弗食——不知其旨

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教和学

  学——知不足  教——知困

                                       互相促进

自反      自强

  结论:教学相长

 

拓展链接

 古人常读的《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

四书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自主学习案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嘉肴(jiāyáo)              (fú)         (zhǐ)

(qiǎng)             (yuè)       学半 (xiào)

2.通假字

 《兑命》曰: 兑,通,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3.一词多义

弗食,不知旨也(代词,指“佳肴”,美味的菜

     弗学,不知善也(代词,指“至道”,最好的道理

此之谓乎(表示揣测

相长(学习             半(   

4.古今异义

 虽有至道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不能知其旨也 古义:甘美  今义:意义

教然后知困   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教学相长也  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5.词类活用

 不知其   名词形容词甘美

不知其  形容词名词好,好处

6.特殊句式  

判断句.弗食,不知其旨也。

倒装句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

7.走进文本

1)找出与“嘉肴”“弗食”“旨”相对应的词语。文章以“弗食”“嘉肴”开篇,有什么作用?

嘉肴——至道;弗食——弗学;旨——善。以“嘉肴”喻“至道”,以“弗食”“嘉肴”来类比“弗学”“至道”不知其善的道理,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比喻论证)” ,生动形象地引出论述的问题,并进而论证论点,使文章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

2)分别找出与学、教相承接的词语。第二层与上下文有什么联系?

学——知不足——自反,教——知困——自强;“学然后知不足”承接上文“弗学,不知其善也”进一步展开议论,并引出下文“教学相长”的观点。

3)“教学相长”的结论在前面已经道明,课文最后《兑命》的一段话是否多余?

不多余,通过引用《兑命》中 “学学半。”的名言,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 的观点,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引用论证” ,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合作探究案

1. 探究点一:论证方式

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类比论证。引出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由嘉肴至道 作比喻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嘉肴至道 ,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

2. 探究点二:论证思路

作者是怎么论述的?

答:以类比论证的方法,从嘉肴,弗食,不知其旨引出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强调要学习,要实践。接着讲到教和学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指出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果(自反和自强),

最后点明教学相长的观点。文章短小精悍,逻辑严密,有条有理。

3. 探究点三:迁移拓展

说说自己身边“教”和“学”的故事。

  事例一、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师平时教你们知识,不过有时候同学们的精妙回答也会提醒老师,让老师拓宽思路,这就是老师在教你们的同时也学到了方法。 

事例二、老师平常为了教好大家,上课之前要进行备课的过程。为了更好地读懂要教的内容,老师查阅大量的资料,从这些资料中吸取营养,所以当我教遇到困惑的时候,我还是回到学习中去,借助其他人的力量完成教的任务。

学法指导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很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它常常是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将通常某种用法的词临时作另一种用法,通常是词的性质发生了改变。如“不知其旨也 ”中的“旨”,原本是名词, 这里活用作形容词,意思是甘美。“不知其善也”中的“善”原本是 形容词,这里是名词,意思是“好,好处”。辨析词类活用的前提是理解文言语句的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文言词语的一般用法和特殊用法,确定其活用的方式。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学习中的难点,在复习时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句并认真分析、体会。课内所学实词不仅要掌握其常用义,还要注意迁移,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思考它最适合的意义。

随堂巩固案

一、基础积累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有佳肴(    即使                            不知其也( 甘美   

虽有至道 最好的道理              故学然后知不足( 所以 

教然后知 不通,理解不了   然后能自       反省   

然后能自强也( 自我勉励         学半( 教人         

教学相也(      增长                  不知旨也( 它的        

知困然能自强也(     这样以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答: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答: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勉励自己。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答: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3.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①是故//然后知不足           ②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

: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或: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

5.填空。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  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朝代)戴圣 (人名)编撰。

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  第一篇 系统性的  教育学(或 教育、教学活动)  论文。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如因材施教”“  教学相长  等。

二、课内阅读

阅读《虽有佳肴》,完成第610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6.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C.

A. 有佳肴(虽然)          B. 不知其也(主旨)

C.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因此)   D. 然后能自也(强大)

解析:A选项应该解释为“即使”;B 选项应该解释为“味美”; D.选项应该解释为“”然后能自强也(竭力,尽力)。故选C

7.下列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    

A.不知其             B.嘉肴     

C.教然后知               D. 教学相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故曰:教学相长也。               

答: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兑命》曰:学学半。”                                              

答:《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 

9.请写出一句同本文意思相近的诗句。

答: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0.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

答: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

课后提升案

一、综合运用

1.某班成立了帮扶小组,老师安排晓雨指导若冰的语文学习,可晓雨说这样影响自己的学习,不同意。假如你是晓雨的同学,你准备怎样劝说她?(请用上《虽有嘉肴》中出现的成语或句子)

答:晓雨同学,你好!老师安排你帮扶若冰的语文学习对你对她都有好处,《虽有嘉肴》中说教然后知困,就是这个道理,你说呢?

2.班上开展“走进《学记》综合实践学习”,组长安排你负责收集中《学记》中的名句。请你展示出来。

答:①学习过程五步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②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3)教育教学九原则: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启发诱导、因材施教……。④要广泛交流: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第35题。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注释】 ①本节选自《学礼》。②君:这里的意思是统治。(3)(yue)命:《古文尚书》中的篇名,也作《说命》。④念终:始终想着。 

3.解释加点的词意思 

  ①不知道明白道理                  ②是古之王者(    所以       

  教学为     首先                    此之乎( 表推测语气,大概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答: 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念终始典于学。      

答:始终如一地想着要以学习为主。

5.此文告诉我什么道理?

:玉石是天生生成的,但要成为有用的东西,还得要经过打磨加工。用这个道理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译文】  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器物。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因此, 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尚书.说命》中说:自始自终想着学习。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