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评选:济南的冬天
标签:
导学案 |
【随州市教研室“基于小组合作高效课堂构建的实验与研究”导学案评选参赛作品】
【设计理念】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这篇散文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图,抒发了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并不难。因此,设计这篇文章的教学时,我们应该首先让学生朗读品味,从生动优美的语言中体会济南冬天的特点,感受作者的情怀;其次,要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领会作者是如何描绘济南冬天的美景的,并联系同类型的散文进行比较阅读,深入体味写景散文的一般写法;最后再让学生设身处地假设自己是小导游,如何给人讲解,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真挚情感。
【课题解析】
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为题,简洁明晰,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地域的冬天。济南的冬天给作者的印象就是“温情”的,非常温和安适,作者正是抓住这一特点来写冬天的济南的。那温晴的天空,那青山、绿水、蓝天,真是令人陶醉。《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通过对济南冬天场景的描述,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对济南这座城市的热爱之情,以及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生活情操。
【走进作者】
《济南的冬天》选自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文学体裁是散文 。
【写作背景】
【字音词语】
1.给加点的字注音
一髻(jì)白花
镶(xiāng)
2.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
响 qíng (晴)
chéng清
(澄)
空 líng
(灵)水
①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③安适:安静而舒适。
⑤
【文本初读
4. 文章按照怎样的结构来写济南的冬天?
答:总——分——总。总写“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分写部分,总的围绕山和水展开,写了阳光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的远山、冬天的水色;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照应开头。 (学生在听读的基础上,试着勾画圈点,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再次深入文本,拉近与文本的距离,为下面的研读赏析打下基础。
5.济南的冬天总得特点是什么?
(设计理念:第4.5题设计属于随堂导学)
【合作探究
6.自读第一段填空:首先把济南与_北平相比,突出济南冬天没有风声的
7 想想,文章怎样由写总特点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答: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设计理念:研读第二段,指定学生朗读,提示注意“温晴”的特点,思考探究)
8.通过朗读,比较体会下面两组句子的表达效果。(体会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第一组:
乙: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受着阳光的照射,暖和安适,真是个理想的境界。
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9.生活在这样的济南,人们的心理感受怎样,请用文中的话回答。
从第3、4、5自然段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优美句子进行细细品味,可结合以上方法,找出关键字词,体会妙在何处?(有感情朗读你喜欢的句子,思考体味,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第四段:(1)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第五段:(1)拟人手法,“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突出了水的碧绿和清亮,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
(设计理念: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通过学生自己寻找优美的句子,结合以上方法加以揣摩,并大胆表达,这一设计是为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不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表达的能力,还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自主意识。)
【结构图解】
【主旨解说】
【艺术特色】
本文语言朴实清新,情辞恳切,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光朗照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素淡雅致的远山、澄清透绿的水等画图,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基础积累】
1.下列加点字的字形和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A.
镶嵌(xiāng)
B.
湛蓝(zhàn)
C.
栀子(zhī)
D.
绿萍
(píng)
2.
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济南的冬天,总能有温晴的天气,这样的温晴让我感觉怡然自得。
B.《快乐男声》的选手们在比赛中花枝招展的表演总能吸引我的眼球。
C.当他猝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
D.繁弦急管,红灯绿酒,都市的夜晚总会这么热闹,然而我总感觉内心冷冷清清。
3.找出与其它三句修辞手法不的一项(A )
A.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B.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C.
D.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课内精读】
阅读下列选段,完成第4~9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A】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B】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4.本段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段意(不超过8个字):
答:薄雪覆盖下的小山。
5.这段景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雪后小山的特点是什么)
答:秀气
6.第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⑴内容作用:交待本段主要内容:薄雪覆盖下的小山;⑵结构作用:①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最”字承接上文,引起下文。②“妙”字总领本段内容。③“小”字既照应小山的“秀气”,突出本段景物的“妙”,又点出济南冬天“温晴”这一总特点。
7.从不同角度赏析文中A、B句.
(1)【A】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做简要分析。答: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②“顶”字准确而形象地描绘了树尖上覆盖着一点儿白雪的位置、形状和情态。 “顶”字又引起下文把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护土)”的比喻;“好像日本看护妇”这个比喻形象而贴切地描绘了小雪下矮松的秀美情态。③表达了作者对薄雪覆盖下小山的景物的喜爱之情,从而表达了对冬天的济南以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
(2)【B】句“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里的” 镶” 字妙在何处?
答:“镶”的意思是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这里的“镶”形象地描绘出了白色的山尖连接着蓝天,就像是一道银边围在蓝天边缘的秀美景观。
8.最后一句话在本段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⑴内容作用:再次强调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的特点“小”、“秀气”。⑵结构作用:①总结本段,突出本段景物的“妙”,第一句话形成照应。②“妙”字总领本段内容。③“小”、“秀气”,再次暗合济南冬天“温晴”这一总特点。
9.用文中的词说明作者观察描写的顺序。
答:山上--山尖--山坡--山腰,按从上至下的空间顺序。
【美文赏读】
阅读《春风》,完成第10~14题
春
老舍
①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做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点。拿气候说吧,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但是,两地的春秋颇有点相同。济南到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济南的秋天是长而美天,青岛亦然。
②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的:济南的秋天是在山上,青岛的是在海边。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那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褐色的石层,仿佛给小山穿上了一件色彩斑斓的衣衫,再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和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地躺着,躺到永远。青岛的山—一虽然怪秀美——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绿得晶莹剔透,远处的点点白帆在绿波上轻轻荡漾,平时看不见的小岛也清楚地点在帆外。这远到天边的绿水使我不愿思想而不得不思想;一种无目的的思虑,要思虑而心中反而空虚了些。济南的秋给我安全之感,青岛的秋给我带来甜美的悲哀,我不知应当爱哪个。
③两地的春可都被风吹毁了。所谓春风,似乎应当____________________。可是,济南与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济南的风每每在丁香海棠开花的时候把天刮黄,什么也看不见,连花都埋在黄暗中;青岛的风少一些沙土,可是狡猾,在已很暧的时节忽然来一阵或一天的冷风,把一切都送回冬天去,棉衣不敢脱,花儿不敢开,海边翻着愁浪。
④两地的风都有时候整天整夜地刮。春夜的微风送来雁叫,使人似乎多些希望。整夜的大风,门响窗户动,使人不英雄地把头埋在被子里;即使无害,也似乎不应该如此。对于我,特别觉得难堪。我生在北方,听惯了风,可也最怕风。听是听惯了,因为听惯才知道那个难受的劲儿。它老使我坐卧不安,心中游游摸摸的,干什么不好,不干什么也不好。它常常打断我的希望:听见风响,我懒得出门,觉得寒冷,心中渺茫。春天仿佛应当有生气,应当有花草,这样的野风几乎是不可原谅的!我倒不是个弱不禁风的人,虽然身体不很足壮。我能受苦,只是受不住风。别种的苦处,多少是在一个地方,多少有个原因,多少可以设法减除;对风是干没办法。总不在一个地方,到处随时使我的脑子晃动,像怒海上的船。它使我说不出为什么苦痛,而且没法子避免。它自由地刮,我死受着苦。我不能和风去讲理或吵架。单单在春天刮这样的风!可是跟谁讲理去呢?苏杭的春天应当没有这不得人心的风吧?我不准知道,而希望如此。好有个地方去“避风”呀!
10.请根据对本文的理解,试写出济南与青岛两地在气候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相同点:两地的春天都多风,两地的秋天都长而晴美。不同点:夏天,济南很热,青岛是避暑胜地,冬天,济南冷,青岛温暖。
11本文写济南秋天的美,主要是通过山来表现的,重点抓住了黄绿的草丛 苍翠的松树和褐色的石层来进行具体描写,给作者的感觉是舒适和安全;写青岛秋天的美,主要是通过海来表现的,重点抓住了秋海的绿波、白帆和小岛 来进行具体描写,给作者的感觉是丝丝的甜美_ 。
12.本文是写春风的,可是为什么前文却用了大量的文字来写济南、青岛秋天的美丽呢?试谈谈自己的认识。
答:写济南、青岛两地秋天的美丽,是为了以秋美反衬春风的粗猛和寒冷,突出两地春风的令人不快。
13.作者在第③段中说,济南、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那么作者心目中的春风应当是什么样呢?请结合对文章的理解,发挥联想和想像,运用准确形象的语言,在本段画横线处具体描写出作者心目中的春风。
所谓春风,似乎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温柔可人,轻吻着柳枝,微微吹皱了水面,偷偷地传送花香,同情地轻轻掀起禽鸟的羽毛,给人舒适温情的感觉。
14.请认真阅读第④段文字,仔细揣摩和品味相关语句,谈谈济南、青岛两地春风的肆虐给作者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答:
两地的春风给作者以痛苦而又无可奈何的感受。
【教学反思】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