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导学案
(2013-12-27 10:00:33)
标签:
导学案 |
【万店镇中心学校“基于小组合作高效课堂构建的实验与研究”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5
【走近作者】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背景资料】
《敬业与乐业》是 梁启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
【难点解析】
1.
论述“要敬业”。第6段,先开门见山提出本层中心,显得眉目清楚。然后分三层展开论述:①先解“敬”字含义,引朱子的话来解释。②再讲为什么可敬,以设问方式展开论述。课文举两个地位悬殊的职业作例子,证明“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为进一步论证“敬业”打下基础。③赞美敬业的人。第7段,以设问的方式把论述引向深入,指出只有忠实于自己的职业,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这里作者既有自己的论述,也引用《庄子》、曾文正、孔子等的论述,尤其是引一位法国学者的著述,以英国人和法国人不同的行为,把“敬业”解释得十分形象具体。
2.
论述“要敬业”。这一层先从反驳“做工好苦”入手,扣住“苦”与“乐”的不同态度展开论述。论述了怎样理解“苦”,指出应当从“苦”中找出“乐”,批评了“无业游民”和“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自然推出“只要你肯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再具体分析原因,指出“趣味”在于“身入其中”,“奋斗前去”,“比较骈进”,“省却烦闷”,引导青年人确立“乐业”思想,鼓励青年人去过有价值的生活。
【结构图解】
第一部分(1~5):提出论题并引用儒、佛两家的例子论证“有业”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6~8):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⑴
⑵(8)论乐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9):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基础知识训练】
1.给加点的字注音:
3.《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合集》,作者(梁启超) ,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
A.“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B.“最美丽的女机长”、“最年轻的女机长”的称号,一下子在网上火了起来。
C.张艺谋,电影导演,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是中国大陆“第五代导演” 的代表人物之一 。
D.郭敬明在他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梦里花落知多少》里,描写了年轻人的成长历程。经过生活浪涛的洗礼,他们会走向何方。
5.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一场春雨过后,校园里的柳树冒出一片新绿,栩栩如生,让人不觉而生盎然之感。
B. 两个孩子相继出世,使老刘家本来就捉襟见肘的生活更加不堪重负。
C. 如今小学也有外教课,虽然外教刻意放慢语速,但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听在耳中还是不知所云。
D. 读古人文章,困难就在于古人文不加点,今天的人读起来相当吃力。
选B( A栩栩如生:好像活的一样。形容生动,逼真。C 不知所云:指语言紊乱或空洞。这里对象错。D 文不加点:指文章一气写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艺纯熟。误为写文章不加标点。)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A.通过“最美中学生”张文驰高考前捐肾教人的事迹,使我们看到了“90后”中学生的人性之美。
B.能否进一步强化政府对留守儿童的责任,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
C.中国虽然已成为世界轮胎制造基地,全球第一耗胶大国,但天然胶的生产却不能自给。
D.国庆长假期间,为了防止酒驾事件的发生,黄冈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加大了巡查整治的力度。
【创新能力运用】
(一)
7.选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答:我们要敬业。
8.第6、7段各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答:第六段: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第七段: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9.第8段的论点是什么?
10.分析“做工苦”的实例有什么作用?
答:说明“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自然的点到乐业上(引出话题)。
11. 第8段除了运用举例论证外,还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12.结尾引用孔子的名言,目的是什么?
答: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3.“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答:略
(二)(2012·安徽)阅读《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完成第14~18题
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
①和许多人一样,小时候,我一直以为成长是因为年幼i我学习,我锻炼,我劳动,都是因为我还小,还得成长。而一旦长大,就不需要再付出任何努力。仿佛成长是一种储蓄,只要存够了一定的数额,就可以坐享其成,再无旁忧。
②后来才明白,不是这样。
③成长是一件最漫长的事情,漫长至终生。年龄阶段不同,成长的主题不同:一岁成长的是身体,十岁成长的是知识,二十岁成长的是情感,五十岁成长的是智慧……无论哪一方面的侧重,对于一个有悟性的人来说,成长都是一种必然的状态。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就是成长的另一种说法。
④成长是一件最丰饶的事情。因为成长,今天的麦苗是鲜绿的,明天就会变成金黄。因为成长,今天的玫瑰是含苞的,明天就会娇艳绽放。但不是所有的成长都有着明朗绚丽的色调,有些成长,注定是那种深沉厚重的乐章。你知道种庄稼有一道程序叫“蹲苗”吗?就是天旱的时候也不去浇水,没有水庄稼就不能往上长了,但是为了生存,它们就会拼命地往下扎根,吸取土层深处的水。这样,它们的根就能扎得牢牢实实的,再一浇水,就会长得又壮又稳。“蹲”,是一种必要的积蓄过程。不扎实地“蹲”,就不可能延展出发达的根系去获得最丰厚的滋养,就不可能在低潮之后充满爆发力地重新站起来。“蹲”,以一种外表的低姿态,隐含着一种内在精神的拔节。“蹲”,是另一种意义的成长。
⑤ 成长是一件最深情的事情。每当我做了一件糟糕的事情,我就对自己说:不要紧,吸取教训,如果明天遇到了相同的情况,你一定会做得好一些,因为,你还会成长。每当我看到镜子 里又憔悴了一分的容颜,我就对自己说:别忧伤,谁的身体都会老去,幸亏你的内心还在成长,这比什么都重要。我清楚地知道i永远有比自己年轻的人。但我并不觉得任何比我年龄小的人都是年轻的,同时也不敢认为比我年龄大的人都比我衰老。因为有无数的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年轻,没有让自己得到有效的成长,而真正知道成长意义的人,往往都是那些在生理上不再年轻的人。我私下里认为,这是命运对知晓学习的人一种额外奖赏。
⑥一直感觉到自己的成长,一直知道自己在成长,这让我感觉幸福非常。
14.针对“成长”,本文提出了什么观点?请用一句话概括。
答:成长是一件最漫长、最丰饶、最深情的事情。
15.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说“和许多人一样”?
答:说明对“成长”持不正确的认识具有普遍性,含蓄表明了讨论这个问题的意义。(意思对即可)
答:内容上,强调小时候对“成长”的认识是错误的。结构上,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
答:必要的积蓄过程是另一种意义的成长。 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明白,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三新精英园】
19.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1)校园门口的绿化区经常被踩踏,同学们觉得需要立一块牌子,提醒人们爱护花草。请从下列词语中选出四个,组成对偶句,作为牌子上的宣传语。
行人
(2)为了以实际行动美化环境,九(1)班参加了植树活动。班级向学校总务处借了36把铁锹,8个水桶。请你以班委会的名义给学校总务处写一张借条。
(3)组织社会调查之后,校团委举行“我看环保”的演讲比赛。下面是李华同学演讲稿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助他修改。
那么,我认为,首先人类必须增强环保意识,其次政府要重视环保,采取有力的方法,第三,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自己做起,以实际行动为环保贡献力量。21世纪教育网
①
答:示例一:怎样才能使我们的环境免遭破坏呢?
示例二:下面我想讲讲怎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③画线句中,有两处逗号应改为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