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诫子
(2013-01-29 20:35:23)
标签:
《练创考》书稿教育 |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练创考”书稿之二十七】
27
【走进作家】
韩婴:西汉古今文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燕(今北京)人,治《诗经》,兼治《易》。文帝 时任博士。著有《韩诗内传》和《韩诗外传》。《韩诗外传》是一部由360条轶事、道德说教、伦理规范以及实际忠告等不同内容编成的杂编。今本作十卷。其书杂述古事古语,虽每条皆征引《诗经》中的句子,然实系引《诗》以与古事相印证,非引事以阐释《诗经》本义。它是研究西汉古今文诗学的重要资料之一
【难点解析】
⑴.“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如何理解?
这是周公诫子的第一句话,也是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下文的总起,以下内容均围绕此话题陈述,且与末尾“可不慎欤”相呼应。
⑵“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如何理解?
该句是在前面进行了正面论述之后又从反面阐说,这样使文章内容更加严谨,且前面是详写,这里就略写,使文章详略得当。
【主旨解说】
通过周公对前往鲁国的儿子的告诫,揭示了守业之难以及礼贤下士是守业的根本保证。
【特色鉴赏】
本文说理逐层深入,给人不可置疑的感觉。周公先陈述自己的情况,由此引出对儿子的劝诫,并从六方面层层深入论述了谨慎之必要。这种写法值得同学们学习借鉴。
【词语积累】
(1)
①已:A、鸡已乎(停止,指训练完毕)B、已无变矣(已经)
②.应:A、犹应响影(做出反应)
③为:A、北海之帝为忽(叫做是)
④德:A、倏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恩情)B、其德全矣(精神)
(2)
日凿一窍(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似木鸡矣(木,名词用作状语:用木头做的)
(3)
①异鸡无敢应者,反走之(走:古义:逃跑;今义:行走)
②混沌待之甚善(善:古义:有好;今义:善良)
【结构图解】
【基础知识训练】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相(
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无以鲁国骄士。
②犹恐失天下之士。
③一饭三吐哺。
3.翻译句子。
①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②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4.填空
⑴《周公诫子》选自《
⑵周公,是周初的
5.周公为什么要诫子?
6.文中的“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有何意思?
【创新能力应用】
阅读课文,完成第7~12题
7.读了全文,你认为文中哪句话是周公劝诫儿子最关键的内容?并用现代汉语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答:
8.文中,周公以“————————,—————————”(用原文填空)来形容自己的勤奋辅君,以此来教育儿子要以谦恭态度来治国安邦。
答:
9..文中周公告诫儿子立国的道理,你从中看出周公具有怎样的品德?
答:
10..周公所说的“夫此六者,皆谦德也”,你认为是不是一定要做到这“六者”才算是谦虚谨慎呢?谈谈你的看法。
答:
11.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
答:
11..本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2.本文论点:
13.你认为文中提到的六种“谦德”有何现实意义?
(二)阅读《今之学者》,完成第14~18题
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zǐ指责)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因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选自钱大昕《潜研堂文集》)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①亦乐称人失(
③吾求吾失且不暇(
1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试易地以外,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
1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作者的观点。
17.请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
18.你怎样看待“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的行为?
【三新精英园】
19.(2012·无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请你对此发表评论。要求:(1)要有明确的观点;(2)要作简要的论证;(3)字数在100-120字之间。
参考答案
1.xiàng
3.①我在天下的地位不能算轻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