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汶川大地震月祭

(2008-06-12 20:56:21)
标签:

地震

情感

心理援助

杂谈

分类: 心灵漫步

  汶川大地震月祭

  一个月前的今天,我们一下由平静变成震惊,这一个月来,每一个中国人经历了这一生心灵上最复杂的冲撞和折磨,而对博客近乎一无所知的我开了博客,记录了自己许多感受和计划,虽然提出的一些计划现在还未能落实到行动,但我热切的心并未因此而冷却,我正努力设法通过各种途径使我的计划变成现实:我已注册成为中国志愿者正式一员,随时听候派遣;我正给汶川教育局写自荐信,尽早达成我成为中学专职心理教师(具体计划见我6月6日的博文)的愿望。

  汶川人民没有放弃,我更没有放弃的理由,我也希望有能力促成我计划的人给我机会,使我们支持灾区人民的激情变成实实在在的付出。

  在这地震后一个月的今天,我再次表达自己的心愿,愿天堂里正看着我们的人赐与我们无穷的力量!

汶川大地震月祭 

附本人针对心理素质教育课程设计的相关论文(本文入选《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集》):

 

浅析开设《演讲学》在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

 

    这几年高校都比较重视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许多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卫生》课程,也成立了学生心理辅导中心,为心理卫生知识在学生中的推广和普及起了相当大的作用。然而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在学生已基本了解和掌握了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观念有所改变后,对已有的心理卫生方面正确的认识如何通过具体的行为和实践来强化和内化,从而做到更深层意义上的心理素质的提高,还需要我们寻找大学生容易接受又有效的各种途径来丰富我们的解决办法。实践证明,在高校开设《演讲学》就是其中一种生动而有效的途径。1997年我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率先开设公共选修课《演讲学》,现就该课的教学特点,来浅析开设《演讲学》在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所起的作用: 

一、《演讲学》在提高学生自信心方面的作用

    人在认识活动或实践活动中一般都有着对其后果的判断。一种是肯定能成功的预测,一种是肯定要失败的预测,还有一种就是介于两者之间(可能成也可能败)的预测。对各类后果有无成功把握的断定及其心理准备,这就是人的自信心的状态,所以我们常把后二种预测称之为没有自信心或自信心不足。而自信心的强弱很明显地在演讲这种具体实践活动中反映出来,并表现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一种习惯性心理。因此自信心强的演讲者通常表现为对自己演讲后果持肯定性推断;相反自信心弱者表现为对自己演讲持否定性推断。

    在《演讲学》的教学过程中,可充分提供学生上台训练的机会,并由浅入深地有目的有任务地让学生上台进行各式演讲(从自我介绍到专题演讲到即兴演讲到辩论演讲等),同时及时给予点评和指导,逐步培养其演讲的成功感和快乐感,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

二、《演讲学》在提高学生情绪自控力方面的作用

    情绪自控能力是一个人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所具有的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良好的自控能力是保证演讲者正常调动自己的思维,组织和运用自己语言的决定性因素。演讲者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群体中演讲,要面临生疏、复杂甚至意外的情况,这时就会产生一些影响情绪的因素,有的让演讲者兴奋和高兴,有的让演讲者恐惧和忧虑。所以演讲者从事演讲活动时,不能听凭自己情绪的放纵,要学会对自己情绪的有效控制,做出或抑制或开放的反应。

    在《演讲学》的教学过程中,把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融入到学生的具体训练和指导中,如自我暗示法,呼吸松驰法,紧张交替法,活动转移法,争取支持法,临场熟悉法、系统脱敏法等,使学生在各种形式的训练中不断地体会和调节自己的情绪,逐步战胜妨碍演讲的一切因素(犹豫、恐惧、羞怯、懒惰等),从而也提高了学生的情绪自控能力。 

三、《演讲学》在提高学生情感理解力方面的作用

    一个人除了有良好的情绪自控力,还要有更深入地对情感的理解能力,因为情绪和情感虽然同属于感情性心理活动的范畴,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但情感是一种更高级的体验,是具有稳定而深刻社会含义的高级感情。因此情感的理解力是心理素质完善与否的一种更高的要求。而“演讲是演讲者在特定的时境中,借助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的艺术手段,面对广大听众发表意见、抒发情感,从而达到感动听众的一种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邵守义),演讲活动不但是理智的活动,也是情感的活动,所以演讲者进行演讲活动时,情感的运用就必须合理、准确、饱满和深刻。

   在演讲的活动中,声音和表情实际上就是情感表达的载体,因此在《演讲学》的教学中通过不同体裁不同内容(议论、叙事、抒情)的演讲训练,就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情感和运用情感表达的方式,如在声音的训练和运用中,让学生明白和理解“升调”(调子由平升高)常用来表示疑问、愤恨、呼唤等情感;“降调”(调子先平后降)常用来表示感叹、请求、赞扬等情感;“平调”(调子始终保持不变)常用来表示严肃、平淡、压抑、悲痛等情感;“曲调”(调子升高再降或降低再升)常用来表示讽刺、暗示、欢欣、惊讶等情感。 

四、《演讲学》在提高学生气质修养方面的作用

    一个人的气质可以通过外在形象和内在涵养表现出来。虽然从心理学上看气质无好坏之分,但对于大学生来说提高自己的气质修养,更好适应社会环境是相当重要的。我们说一个人仪态端庄、彬彬有礼,说话亲切、真诚、悦耳,这都给人以美好的印象,而这种印象也是一种良好的气质体现。在演讲时不论是谈自己或别人,演讲者都要有气质修养。西方有句成语:“男人的魅力在嘴吧上”,实际上,无论男女,魅力的体现常在谈吐上。因为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就会流露出一个人的基本气质状态。我们认为抽象的内在涵养只有通过外在的形式才能表现出来,外在形象不仅是物质躯体的外壳,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思想修养、气质修养、精神风貌等状况。而演讲在外在形象的塑造上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演讲中态势语言的表达和运用,在良好形象的塑造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谓态势语言就是指一种以演讲者的面部表情、手势和体态等传递信息并诉诸听众视觉的无声语言。因此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态势语言就能为其树立良好形象带来很大的影响,如在手势的训练中,让学生掌握各种手势的正确使用:何为单式手势和复式手势,何为情意性手势、指示性手势、象征性手势等,如何根据感情的强弱、听众的多少、内容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手势等。

 

    总之,在演讲活动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人的感知、情感、意志、气质都会有明显地体现,因此大学生参加演讲的训练也有助于他们认识自我,改造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从而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更有效地实践锻炼和提高。从另一个角度看,演讲的许多原理和原则,又依据了心理学的成果,所以演讲中的心理因素是不可缺少的。在欧美国家,各大学普遍开设演讲课,理、工、医、农、文各科学生也争相选修演讲课(其实国内学生也愿意参加演讲学课的学习,我校开设演讲学课以来,每年选修该课人数在所有选修课中都排在前三名),然而目前在高校里,对演讲这门学科研究较少,重视不够,但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手段和方式的不断丰富,《演讲学》这种能给学生更直接更有效来提高心理素质的课程将会引起各方面的注意。

                                                                        作者:邓军强

                                                                      2001年12月28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