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去年开始,多个媒体连续报道京藏高速交通流量巨大,导致车辆拥堵,最长持续20多天,车辆排队最长达到100多公里。
据有关部门介绍,拥堵的原因主要是2009年下半年以来,内蒙古境内运煤车流量迅猛增长,超过了道路设计最大通行流量的60%以上。超载、事故、修路和因检查盗采、收费高等原因大货车不走山西境内进一步加剧了拥堵状况。
前些日子出差去呼和浩特,出发前做了许多准备工作,尤其是了解交通状况。本以为拥堵主要发生在进京方向,出京方向比较畅通,没想到一路上还是遭遇了数次堵车。北京到呼和浩特全程480公里,5个小时的车程足足走了将近9个小时。
刚刚出发不久,行至水关长城,就遇到大雾,能见度极低。

本来就限速60公里的道路,连60也跑不到了,所有灯全部打开,30-40公里的时速前行。两边的景物一点都看不见了,汽车好像行驶在一座天桥之上!好在是单向行驶的高速公路,没有对面来车。

由于看不到两边的景色,什么时候过的八达岭都不知道,等到雾渐渐散去的时候,已经到了官厅附近。

官厅水库边上的大风车阵很壮观。

过怀来、宣化、张家口、万全,一路顺利,本想趋近兴和才会堵车,没想到接近怀安(柴沟堡),就见到前边的大货车排起了长队。

车队几乎是一动不动,有的大货车干脆熄火,司机们看来早就适应了这种情况,显得很有耐心。这位憋不住了,对着自己的车就开始放水。

小车还好,可以沿着应急车道缓缓前行。

车外的景色还算不错,满眼的绿色,暂时抵消了一些堵车的烦恼。


下午一点钟,车才磨磨蹭蹭地到了收费站。


刚刚过收费站不远,就看到大车小车争道发生的事故。

这里又是一起。

快到内蒙的地界,路边的地形地貌很有特色,行车也畅通一些。

兴和就快到了。兴和,几乎就是大堵车的代名词。


距离兴和县城还有24公里,交通顺畅。

终于进入内蒙古境内,这里不设收费卡。

路边上见到了成群的牛羊。

已经下午一点多了,本想在兴和服务区吃午饭,到了兴和服务区一看,入口都是排队的大货车,根本进不去,只好放弃了在兴和吃饭的念头,继续往前开,几十公里后,到集宁(现在改称乌兰察布市)吃饭。有了兴和的教训,就不准备进集宁服务区了。从集宁出口下高速,到集宁市内找个地方吃饭吧。这时已经是下午两点了。
集宁街景。

车子的导航带有海拔高度仪,看了一下,这里的海拔高度是1390米,从北京的海拔50米,到现在的1390米,一路都在爬坡。

过了集宁不久,车就多了起来。北京到呼和浩特方向,大货车比较多,而且占用所有车道,小车只能钻来钻去。有时候碰上“大婶超二婶”的情况,只好慢悠悠地跟在后面。从呼和浩特往北京方向的大货车就更多了,而且有越来越多的趋势。马上就为返程的路线发起愁来。

遇到这种路况,车的性能再好,速度也快不起来。什么0-100公里加速、最高时速等等指标到了这里都成了浮云。

14:58分,距离呼和浩特还有132公里,预计16:27分到达,车外温度25度…,车辆导航提供的信息还是很丰富的。这里的海拔高度超过了1500米,呼和浩特海拔大约1050米,后边的路应该是缓缓的下坡了。

看看对面的大货车长龙,场面极为壮观,而且后边的车有越来越多的趋势,看得心惊肉跳。这样的路况,让我有去无回啊!还没到呼和浩特,就已经开始琢磨返程的路线了。

开车十多年,跑了不少高速路,这样的场面也是第一次见到。

刚从呼和浩特出来80多公里就堵成这样了,会不会一直到到兴和?或者到怀安?

对面的大货车似乎不知死活的呼啸前来,一辆又一辆地加入到堵车大军中来。

为了保证车队前行,每隔一段就设一个停止点,阶段性地放行。据说在包括呼和浩特在内的许多高速公路入口,都是阶段性放行,连上高速都要等上几个小时。

好在北京-呼和浩特方向还算畅通,路边景色也值得欣赏,离呼和浩特不远了,心情也就放松下来。

下午5点多钟,呼和浩特终于到了。


呼和浩特的交通状况,和首堵比起来,还是好了许多。

呼和浩特的空气质量比北京好多了,洗完车的几天,一直很干净。

位于新华大街上的“玛拉沁”餐厅的烤羊背也很不错啊!

武川是著名的莜麦产地,呼和浩特往武川方向的S104省道旁,有许多乡村莜面馆。

品种齐全,价格低廉,味道正宗。莜面窝窝、莜面鱼鱼、莜面条条、莜面丸丸、莜面顿顿、莜面饺饺应有尽有。

点了最大路的莜面窝窝和凉汤,为的是吃正宗的味道,确实不错!

只想着吃不行,还要规划回京的路线,经过多次向当地常跑北京的司机请教,最后回京的路线是:从呼市南边走S102省道,经过凉城到丰镇,从丰镇上集宁到大同的高速,再从大同走宣大高速到宣化,从宣化上G6,从G6回京,一路顺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