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蒙古族人家

(2010-08-17 09:37:39)
标签:

内蒙古

旅游

摄影

北京老骥

蓝天

草原

白云

蒙古包

放牧

游牧

分类: 旅游摄影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早年居住的房子。游牧时代,蒙古人赶着他们的马、牛、羊、骆驼,终年寻找新的牧场。找到一处新的牧场,暂时安顿下来,开始一段时间的放牧生活。然后再去寻找更好的牧场……。蒙古族人为了适应这种游牧生活,创造出了易于搭建、适合居住、易于拆卸、便于运输的草原上的游动房屋,即蒙古包。可以说蒙古包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为强烈的民族特色。

 

    在内蒙古大草原上,真正牧民居住的蒙古包已不多见,穿着蒙族民族服装放牧生活的蒙族人也极为罕见。早在1980年代,我到内蒙古草原上看到的就是土坯房代替了蒙古包,中山装代替了蒙古袍,民族特色全无。今天见到的蒙古包,多是作为旅游设施搭建的度假村,蒙古袍也是在民族节日或重大活动时才穿出。这次出行,居然见到草地上有一片蒙古包,周围有许多牛羊在吃草。难道是游牧的蒙古包?过去看看就知道了。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过去一问,果然是游牧的蒙古包。不过和以前那种游迹天涯式的游牧还是有所不同。他们有自己的砖石结构房子,离这里也不是很远。夏天为了放牧方便,在草场附近搭建蒙古包放牧,冬天再搬回房子里去住。地点也是固定的,在地面上抹了水泥,甚至铺上了水磨石。第二年还在此处搭建蒙古包。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搭建蒙古包也使用了很多新材料,蒙古包里面更是设施齐全。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冰箱冰柜电视机一应俱全。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蒙古包外都架设着卫星接收天线。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这间蒙古包应该是做饭的地方。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生火用的牛粪饼,绝对是绿色能源。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电饭锅等炊具。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蒙古族酒量惊人,看看储存的饮品,以酒为主。有成箱的宁城老窖白酒、成箱成打的啤酒……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牧民出行放牧也不再骑马,换上了烧油的摩托车。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蒙古包的女主人,这位漂亮的蒙族少妇名字叫“敖登高娃”,意思是美丽的星星,30岁。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她热情地拿出当年出嫁时的蒙古袍给孩子穿上照相。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穿上男式的蒙古服装,颇有几分蒙古大汗的风采。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不过,很多地方已经不再使用蒙古包。在放牧的草场建造房屋,放牧的季节牧民暂时住在这里。冬天就赶着牲畜回家,是大多数牧民的生活方式。这是一个放牧点的土坯房。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放牧点有三个蒙族小伙,从左至右,左边的名字叫朝鲁门,意思为离地球最近的星星;中间的叫白音鄂尔登,意思为富裕和宝贝;右边的叫台温太,他父亲50岁老来得子,台温太就是50的意思。
    他们上的都是蒙文学校,其中朝鲁门汉语讲得比较好。我和他们聊了去年的白灾(雪灾),对开矿的看法等等。现在牧民的生活还是不错的,放牧有摩托车,放牧点有发电机和电视,也都会上网。当时没办法给他们留下照片,但留下了博客地址。他们到相册里就可以拷贝。三位小伙,你们来过了吗?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他们还特意抱出出生才两天的小羊羔给孩子玩。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可爱的小羊羔颤颤巍巍还站不稳。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草原的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