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河上的桥

《宋平江城坊考》载:《姑苏志》:「章氏别业,在阊门里北城下,今名桃花坞。当时郡人春游看花於此,后皆为蔬圃,间有业种花者。」
《吴门表隐》载:“桃花坞,宋太师章楶所构,多栽桃李,郡人游春於此,时称北章。仆射章惇居南园,名南章。惇子援、持、择、授四人,皆元祐三年(1088)同榜进士。园林第宅,卓冠一时。”
明弘治十八年(1505)唐寅在此构筑“桃花庵”后,使得桃花坞名闻遐迩。苏州古城内三横四直图始见于清嘉庆二年(1797),图中将“桃花坞河、东西北街河”称之为第一横河。桃花坞河两岸由西向东依次跨架有板桥、宝成桥、桃花桥、新善桥、桃坞桥、日晖桥、松亭桥。小桥连接南北街巷,沟通上下塘街。前面街巷,后临河道,驳岸河埠错落有致,河岸由条石砌驳,水踏步伸入水中。河道两边石栏古朴,树木掩映。前街后河的临水民居,粉墙黛瓦、枕河而居。除松亭、桃坞两座桥外,其余大部分桥都是年代久远、历经沧桑。立于桥上,抚栏望去,前方不远处,桥影依依,如彩虹飞跨。别样风景尽收眼底。
http://s9/mw690/001vtDt0gy6Jjhysgic08&690
位于河沿街北端,跨桃花河。《宋平江城坊考》载:北过军桥,今讹「日晖桥」。 《寰宇访碑录》:「过军桥题记,至正十三年(1353)。」 民国《吴县志》载:“过军桥,一在崇真宫东名南过军桥,,一在崇真宫后名北过军桥。” 宋《平江图》、明末《苏州府城内水道图》:名北过军桥。清乾隆《姑苏城图》、清嘉庆《苏州郡城三横四直图》、民国二十九年(1940)《吴县城厢图》:名“日晖桥”。 《金阊区志》载:“日晖桥,宋《平江图》中名北过军桥,清代更今名。位于河沿街北端,跨第一横河。宋代始建。清咸丰元年(1851)重修,民国二年(1913)重建,1979年修。现为花岗石板平桥,跨度3.45米,宽2.2米,长9米。”2014年重修。
整修前的桥:左边桥栏上半部砌三块红砖于长条花岗石上,花岗石上镌刻有“金阊下塘桃坞市民公社”十个大字,它见证了苏州(1909—1928)年这段20年罕见历史,是特殊的档案,通过修桥,却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http://s3/mw690/001vtDt0gy6JjfIHjX462&690
http://s7/mw690/001vtDt0gy6JjfQ5k8ec6&690
http://s3/mw690/001vtDt0gy6JjfRN5jsf2&690
http://s8/mw690/001vtDt0gy6Jjgi5qFFb7&690
http://s1/mw690/001vtDt0gy6Jjgj1MTm90&690
http://s8/mw690/001vtDt0gy6JjgmiIbd77&690
民国《吴县志》载:“桃花桥,在永仓桥西,清嘉庆十七年(1812)修。”明末《苏州府城内水道图》、清乾隆《姑苏城图》、清嘉庆《苏州郡城三横四直图》、民国二十九年《吴县城厢图》均著录。
《金阊区志》载:“桃花桥,位于阊门西街北端,北堍为桃花坞大街。清嘉庆十七年(1812)建(应为重建),民国34年重修,1958年又修。原系石板桥,后为水泥桥,跨径4.8米,宽6.8米,长5.4米。从前,桥东侧有过河房几间与桥并列,内供神像,系当时“轿盘头”场所,1958年拆除(屋基尚在)。
2003年1月,苏州市政建设管理处实施中街路延伸工程,桃花坞大街、桃花桥弄、桃花桥下塘、阊门西街等处拆迁改造,桃花桥重建,桥面加宽。新的桃花桥车行道为16米,两端人行道2.85米×2.花岗石栏杆,中间栏板镌刻桥名“桃花桥”并涂红,两端人行通道铺的是青砖。
http://s5/mw690/001vtDt0gy6JjgpEZrm24&690
民国《吴县志》载:“宝成桥,在桃花桥西,清嘉庆七年(1802)重修。” 明末《苏州府城内水道图》、清乾隆《姑苏城图》、清嘉庆《苏州郡城三横四直图》、民国二十九年《吴县城厢图》均著录。
《金阊区志》载:“宝成桥,位于桃花坞大街西段,南通五峰园弄,北为桃花坞大街。清嘉庆七年修(1802)修,系砖石桥。1978年改水泥石板桥,跨径4.8米,宽2.9米,长5.5米。”南北有步阶7/7级,桥面由4块长条花岗石并列组成,花岗石栏杆,桥宽实际为3.2米。
http://s1/mw690/001vtDt0gy6Jjgs8JkA70&690
http://s8/mw690/001vtDt0gy6JjgsXThB47&690
http://s2/mw690/001vtDt0gy6JjgtWvD331&690
http://s1/mw690/001vtDt0gy6JjguEiI0d0&690
《金阊区志》载:“板桥,位于石幢弄南头,南堍为仓桥浜,北堍为宝成桥弄街。始建年代无考,清嘉庆《苏州郡城三横四直图》上称东板桥。三跨石板桥,跨径9.9米,宽1.8米,长16.2米。”
两端步阶,南15级,北12级。4根长方石柱支撑着2根横梁,4块长条花岗石并列铺在横梁上,两边用青(红)砖砌扶栏。一座如此简易的桥,却也相安无事地度过了两百多年。2014年重修,在原桥大部分不动的情况下,桥面上增加每边6根石栏望柱,栏柱间用青砖构筑实心栏板。既美观大方,让人觉得有安全感。
http://s5/mw690/001vtDt0gy6JjgxITvm64&690
http://s16/mw690/001vtDt0gy6JjgyCjRZ8f&690
http://s2/mw690/001vtDt0gy6Jjgzl2sVd1&690
http://s6/mw690/001vtDt0gy6JjgB7oVf95&690
http://s9/mw690/001vtDt0gy6JjgBXkYUc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