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中华文化,就不能不涉及中国的书画艺术。
什么是中国画?简单说,中国画就是遵循了中国传统美学理念,运用中国的毛笔、墨等材料,画在宣纸或绢帛上面的画。与中国画相对应的是西洋画。西洋画代表了西方美学传统和美学理念,它运用的材料主要是油彩和画布。
中国画至少有2000年的历史,经历了数次大的演变,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技法、程式和规范,它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
那么,中国画好,它究竟好在哪?它与西方绘画比较,有哪些独具的特点和优势?
我以为,大的方面来说,中国画的思想基础是哲学,西洋画的思想基础是科学;中国画是写意的,西洋画是写实的;中国画重神韵,西洋画重形似;中国画是意象的,西洋画是具象的,中国画画外的内涵丰富,西洋画画外的因素相对少一些。
具体说来,中国画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
中国画的内涵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和美学理想,与中国的儒家、道家学说一脉相承,也与中国的禅宗佛教有着内在联系。孔夫子把“成教化、助人伦”作为艺术的最高目标,他强调艺术在塑造理想人格方面的教化作用。庄子则认为,人的精神应当从一切实用的、利害的、逻辑的束缚中超脱出来,达到一种“虚”、“静”、“明”的境界,即心与物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庄子•天下》)。中国的传统花鸟画当中,更多体现了一种赞美理想人格,教化人们追求真善美的内容;而在中国的山水画当中,则更多体现了一种虚静恬淡、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中国的禅宗佛教讲究凡事不可太“着相”,必须要做到心中“无相”,“无相而离相”。因此,中国画对于事物表面的“物相”(如光线、色彩、体积、明暗等)并不十分注重,或者不给予细致的表现,而更看重“物相”背后所体现的“意”。
第二、
中国画特别是文人画,是与中国文人知识分子的自我修养和人格塑造联系在一起的。孟子说:“守孰为大?守身为大”。所谓守身,就是坚守自己的品德、情操和气节。在中国古代伦理道德观念当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文人士大夫的人格追求和人生理想,他们把人品和画品看作是统一体,画画不仅是画画,而是一种人格的自我完善、道德的自我修炼过程。南宋画家李唐的《采薇图》,表现了伯夷、叔齐宁愿饿死也不食周粟的故事,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说明了节操在中国文人心目中的地位。中国的花鸟画已经成为知识分子人格修养的载体。梅、兰、竹、菊以至于普通的日常用品,都被赋予了某种精神象征。齐
白石老先生曾画过一幅《清白传世》的作品,画面上是一棵青菜,一个柿子,这是用谐音的方法来传达一种做人处世的原则。清代一位画家也说:“学画者先贵立品,立品之人,笔墨之外自有一种光明正大之概。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正之气隐跃毫端,文如其人,画亦有然。”这些事例都说明中国的书画家对于人品是怎样的看重。
第三、
中国画讲究“功夫在画外”,更注重精神修炼和人生阅历的积累,对于技法并不十分看重。由于中国画强调人品的重要性,强调人品与画品辅相成的关系,所以,中国画家特别重视绘画之外的修养。俗话说“功夫在诗外”,功夫也在画外。除了画画的练习,中国画家讲究丰富的人生阅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以,中国古代的很多画家,既是画家,又是诗人,有的还是官员,画画是他们完成自我修养的一个手段。正因为中国画强调“内功”,对人品、修养、阅历有很高的要求,相反,对于对绘画技法的要求并不十分看重,所以中国画家很少有年纪轻轻就出了大名、有了很高的成就的。能成为大师级的中国画家,大都是年长者,而越年长,其画作中所体现的精神内涵就越丰厚。
第四、
中国画具有极强的主观色彩,因而也更具个性。中国画家虽然也以客观物体为蓝本,但是他们画的更多的是心里想的东西,而不仅仅是眼睛里看到的东西。中国画可以把万里长江画在一幅画中,而这在西方的油画家则是不可想象的。对于中国画的主观性,丰子恺先生有一段精彩的描述,他说:“中国画的手卷、山水延绵数丈,好像是火车中所见的;中国画的立幅,山水重重叠叠,好像从飞机中所看见的。中国人作画同作诗一样,想到哪里,画到哪里。”100个中国画家画荷花,会画出100种不同的荷花,每个画家笔下的荷花都会有其独特的美感和艺术境界。可是如果按照西方的美学观念,用油画的方法画荷花,不能说100幅荷花一个模样,但是肯定会有很多重复和雷同。中国画还讲究“重意轻形”、“笔简而意足”,“贵在似与不似之间”。清代画家查礼在《画梅题跋》中说:“画梅要不像,像则失之刻;要不到,到则失之描;不像之像有神,不到之到有意。”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写意,不直接把描写的对象作写生式的再现,而只是把画中的形象作为抒情表意的媒介,这是中国文人画一个很重要特点。中国画中所说的“意”,是画家的主观意识以及学问、品德、思想和艺术修养等等精神因素的总和。
第五、
中国画与书法同源,因此,中国画其实是线的艺术,更讲究抽象美、形式美,注重线的韵味。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卷》以及五代时期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都是运用游丝一般的线条来刻划人物形象。通过毛笔的快慢、顿挫、转折,以及线描的粗细、疏密、虚实等等的变化,来表现出生动的形象,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有的画家像写书法一样画画,他可以用一笔画出一个物象,强调笔趣、意趣。关于中国画的线,清代有一位叫沈宗骞的画家,对于运笔有一段精采的描述,他说:“……出之于自然,运之于优游;无跋扈飞扬之躁率,有沉着痛快之精能。氤氲生气,含烟霁雾结之神;摇曳天风,具翔凤盘龙之势。……扬天外之游丝,未足记其逸,舞窗间之飞絮,不得比其轻。方拟去而乎来,乍欲行而若止。既蠕蠕而欲动,且冉冉以将飞。此能尽笔之柔德者也。”他说的是书法,但听来却像是在绘画。书法与绘画同源,中国书法所书写的文字是象形的,有点像抽象了的绘画。因此,书法的美学标准也保留着浓厚的绘画意识。
第六、
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技法自成体系。经过漫长时期的发展,中国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笔法、墨法、章法,比如,用笔上有勾、皴、点、染;用墨上有干、湿、浓、淡;布局上有疏、密、虚、实等等,再加上题字、印章、落款等等,使得中国画的艺术内涵十分深厚,表现技法也并不单薄。
根据当今世界艺术发展的方向更注重个性化、抽象化的特点,中国画中所体现的精神内涵和技法,更能代表现代审美观念,更能再现当代艺术精神。优秀的中国画和中国艺术品,完全有理由与西方艺术大师的作品相比肩,甚至超越他们。(2012年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