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42、了解一切即宽恕一切

(2009-05-30 20:24:31)
标签:

房龙

人的解放

伦勃朗

文艺复兴

杂谈

分类: 语丝

了解一切即宽恕一切

 

这个标题是一句法国谚语,引自房龙的《人的解放》,从某个程度上来说,这句话是永恒成立的,对于一个了解一切的人来说,胸中恐怕是没法燃起仇恨来的,也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和解的;而偏执的人是不屑于了解什么的,不了解让他更偏执,偏执让他更不愿意去了解,这是很多人的死循环——尤其对于东方人来说。

 

我得承认,房龙的这本书,虽然经常向别人推荐,但自己还一直没有看完!当年的我对西方史还不甚了了,这本书显得有点艰深;还有一点怪怪的想法是:这么好的书,一定要留到状态最好的时候读,一定要留到有创作欲望、可以写一些感想的时候,才可以读。就好比古人做某件庄严的事之前要焚香沐浴,而我呢,因为一直没有洗这个澡,所以这本书就一直没有办法正式开始好好读啦啦!

 

但这确实是一本大大的好书!光是看到钱满素女士给译文做的序,郭兵、曹秀梅、季广志三位译者翻译的序言,以及书中一些零星的句子,就可以让人为这本书彻底的折服了。

 

这是一本关于人类历史的、很特别的书,说它特别是因为它不是一本关于某段时间或某个国家的叙事史,它关于一个主题的,作者打开人类历史的全部画卷,以时空过客的角度写下的一本书,这个主题就是:“宽容”,这是一部关于宽容的历史,所以这本书的另一个译名就是:“宽容”。

 

“贝奇霍特说过,历史应该像伦勃朗的铜版画,对一些选定的、最好最重要的对象,应该用生动、明亮的光线来表现,而对其余的东西,则应该用暗色来处理。”

 

对于习惯了东方那些罗列了精心挑选、精细加工的无数个“史实”以及其后一大串的御批结论的那种史书的人,一时确实难以适应,这是另外一番天地。

 

宽容的定义

 

房龙在书中引用的是“大英百科全书”上的定义:“宽容(源自拉丁语tolerare,忍受),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有耐心公正的容忍。”

 

这次重读的一个重大收获是,发现在扼杀思想自由方面,东西方并没有什么两样——也许我早就该看到这点。

 

一直以来,对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样的蠢行愤恨不已,并认为这是灾难的根源,一直想写篇文章,来详细论述其对中华民族和东方文明的伤害。但西方历史上对于异己思想也曾经一样的不宽容,开始的年代差不多,死的人也未必比我们少。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东西方是如此的不同:西方人为了信仰可以慷慨赴死,往往是一个基督徒受难,马上有十个站出来;儒教则教人中庸,无论如何都要活下去——当然,儒教也教人赴死过,不过那看上去更像是“面子工程”,真正深谙其道的,看通了其“潜规则”的,是不会“无谓”去死的,他们只会忽悠别人去赴死。

 

只不过西方的思想不宽容是披着宗教专制的外衣,让人一直以为“宗教裁判”裁判的只是冒犯了宗教的人和事——这本身就足以让无神论者津津乐道了。

 

至于“儒”,其究竟是否可以称为“儒教”也许还需要考量,它有的时候看上去更像是一派学术观点,但在这里这些区别并不重要,和基督教一样,它们都在中世纪被用来作为统一思想的工具,这里姑且称之为“儒教”。

 

对于思想自由来说,东西方一样阴暗的中世纪,但结果是截然不同的。西方逐步走向了彻底的宽容,Obama的反“酷刑”即可视为这个思潮的一个表现;东方则在不宽容这条死路上越走越远,眼见着越来越看不到尽头,谁都不知道还要多久、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走出这个黑色循环。

 

这实在值得思考。

 

就笔者看来,至少在目前阶段,一条比较可信的解释,是可以引向唐德刚的“国家强于社会”说的。东方这个“千古犹行秦制度”的大一统的大帝国,一旦横下心来,是可以把任何一种蠢行不计后果的进行到底的。儒教成了晋身的唯一阶梯,整个帝国就是一个从上至下高度权威的、密不透风的铁桶!于是大帝王李世民可以如此张狂的笑道:“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而基督教虽然统一了思想,但教廷面对的终究是四分五裂的版图、众多的国家,到了文艺复兴来临的时候,对于这个本身漫无目标的新事物来说(文艺复兴并不是针对教廷的),谁也说不出究竟会有何危害,教廷又不好象那个东方的大帝国那样可以防患于未然,自上而下不必给出理由地禁止一些事情,好比乾隆帝对传教士说的,我知道你们劝人行善,可是你们还是不能这样做!

 

这个强大的、绵亘2000多年的大帝国,可以扭曲一切。如果这也可以叫做“文明(Civilization)”的话,那么我们显然已经登峰造极,给这片土地以外的人类树立了一个永远铭记的榜样。

 

参考阅读:7、向无知与偏执挑战

          130、唐德刚大陆落后问题的秦汉根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