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城古砖

(2014-01-17 13:42:24)
标签:

吴城

古砖

文化

分类: 人杰地灵

http://s15/mw690/001vt7R9gy6FRjQY0Mu7e&690

吴城古砖

肖介汉

一天下午,我蹓跶在吴城(注:吴城为江西四大古镇之一)古老的棋盘街上,偶遇民俗与古玩爱好者涂翔师傅,我们聊及古镇吴城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涂师傅告诉我奉新会馆旧址前的菜地附近有一摞古砖,还把我带到现场去察看。

我们在拨弄那些古砖时,发现不少砖的侧面刻有文字或花纹。这些古砖呈青灰色或黑褐色,大多残缺不全,和现在的砖不同,个头大而厚,沉甸甸的。我们随手拿起一块较完整的掂了掂,足有七八斤重,长、宽、高分别为28公分、14公分、7公分,不知是不是巧合,每个数字正好都是7的倍数。

共同的兴趣爱好和责任感促使我们一同走街串巷,继续寻找有文字的古砖。我们到了三眼井、七星桥、十八坡、万寿宫、樊家垅、宋家巷、蝉丝街,发现了不少古砖,规格参差不齐,有的上面刻有文字,字体各异,大多是下凹的,也有上凸的。有的记载了当年建造会馆、祠堂、庙宇的时间,绝大多数烧制的是古建筑的名称,如“粤东(岭南馆)”“万寿宫”“白马庙”“麻城公宇”等等,不一而足。

由于年代久远,历经风雨侵蚀,砖上的文字有的已变得漫漶不清,笔划缺失,无从辨认,有的甚至只剩下一层字皮,用手轻轻一抹便脱离砖体。可它们却像一张张鲜亮的名片,刻写着古镇泛黄的故事,成为了吴城建筑史上不可多得的实物档案。

吴城有这么多古砖并不奇怪。早在两千多年前,这里就有先民刀耕渔猎,繁衍生息,创造了特有的“吴城文明”;隋唐以来,吴城一直是中原南北官道(广东—大庾岭—赣州—樟树—吴城—汉口)重要的水运码头和交通枢纽,风光秀美,文化灿烂;宋代以后,尤其是商贸发达的明清时期,吴城经济日趋繁荣,水客商贾行集如云,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在此大兴土木,诸多会馆应运而生,吴城成了名闻遐迩的重要商埠和水上重镇,被列为江西四大名镇之一。

记得小时候,我家就住在全楚会馆(湖南会馆)对门,满眼所见都是写满沧桑的砖墙,灰色的古砖上刻着“全楚会馆”四字,每两块砖之间有用石灰、糯米粥粘接的痕迹,灰白杂陈。可童年时候的我每天面对着会馆的高墙大院却熟视无睹,对墙砖上的文字更是毫不介意,一瞥而过,从不曾仔细端详。

长大以后,我深为家乡吴城拥有古老厚重的历史文化而自豪。每当我伫立于名胜古迹望湖亭上,俯瞰着四下里的湖光山色,聆听着一个个神奇的故事,心里总有种说不出的畅快和愉悦;如今,我徜徉在一条条狭窄的街道上,古老的气息扑面而至,先人们留下这么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怎不令我感动和惊叹?

抚摸着一块块古砖,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些烧制砖块的劳动者,他们穿越时空,从砖窑边向我们走来,与我们对话;眼前会出现这样的画面:一座座紧紧相连的砖窑正冒着滚滚浓烟,窑工们一个个“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他们衣衫褴褛,汗流浃背,不停地用字模压坯,又将砖坯送进炙热的砖窑……窑火熄灭,砖块冷却后,他们又把一块块坚硬的文字砖取出来,用木船运送到了当年繁华的吴城,筑在了高墙之上,千百年风雨不动安如山。

时光悠悠,往事越千年。这些古砖和它们的母体,历经战火与风霜的洗礼,如今仍与日月同在。不仅成为吴城辉煌历史的见证,也为后人研究古镇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我想,作为古镇的后人,应该加倍珍惜这些宝贵的遗产,切实采取措施对尚存的古砖以及为数不多的古建筑进行抢救性保护,尽量保持其原貌,以供观赏和作进一步研究。

不知不觉中,夕阳的余辉已洒在了五彩斑斓的古砖墙上,漫步在古街上的我们也融入了金色的晚霞之中,吴城古镇显得更加伟岸多姿、宁静安祥……

http://s7/mw690/001vt7R9gy6GbZcXtCCd6&690
                      本博与涂翔师傅合影

http://s10/mw690/001vt7R9gy6FRjUrWK519&690

 

山西会馆

http://s2/mw690/001vt7R9gy6FRjUzON371&690

 

奉新公宇


 

http://s4/mw690/001vt7R9gy6FRjUCLQL33&690

 

仄忠祠

http://s2/mw690/001vt7R9gy6FRjUJspb01&690
麻城公所


http://s3/mw690/001vt7R9gy6FRjUMNTIa2&690

 

全楚会馆


http://s12/mw690/001vt7R9gy6FRjUQUrxcb&690

杨志善堂


http://s15/mw690/001vt7R9gy6FRjUXOY65e&690
小洋楼


http://s8/mw690/001vt7R9gy6FRjV6vLFc7&690
万寿宫


http://s14/mw690/001vt7R9gy6FRjVq7ffed&690
万寿宫


http://s4/mw690/001vt7R9gy6FRjVAkKf53&690

 

万寿宫

http://s5/mw690/001vt7R9gy6FRjVDUvW54&690
奉新会馆遗址


http://s1/mw690/001vt7R9gy6FRjVL3zy20&690
小洋楼前门


http://s12/mw690/001vt7R9gy6FRjVSbYD1b&690

东粤(岭南馆用砖)


http://s12/mw690/001vt7R9gy6FRjVWiPpdb&690
杨芳第老宅


http://s5/mw690/001vt7R9gy6FRjW3yVC64&690
**堂


http://s4/mw690/001vt7R9gy6FRjWb21B13&690
白马庙


http://s3/mw690/001vt7R9gy6FRjWe4Tg02&690

http://s16/mw690/001vt7R9gy6FRjWgVor4f&690
**听记


http://s13/mw690/001vt7R9gy6FRjWkdg87c&690

http://s2/mw690/001vt7R9gy6GbZne8Rr31&690

                            新吴公宇

http://s1/mw690/001vt7R9gy6GbZtKMGk80&690

                                            筠阳会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丽江夜色
后一篇:新年感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