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随笔 |
接下来我们来看红花会群雄在故事里的情况。
书中上半部的最大主线自然是营救奔雷手文泰来。在这一条大主线下,分散出了天地会与铁丹庄、天地会与武当派、天地会与朝廷、天地会与回部等群体对群体的支线情节。那么最大的一条主线,天地会反清呢?
这条线从头到尾其实没有消失过,但就像之前说的,因为红花会和朝廷的实力对比过于悬殊,自个底气不足,因此只能贯穿于每一条支线中,升华为一种民族气节,一种江湖大义。反清不就是不甘外辱嘛,清是外,所以反,此谓民族气节;江湖不就是行侠仗义嘛,为国为民乃侠之大者,自也就是江湖大义。我以为,红花会反清这条线,更多在于精神,行动虽然从没少过,但终究是伤不了对方元气的。
营救文泰来这一条线实在是让红花会众英雄疲于奔波吃尽苦头,来回折腾了半天,硬是到了故事下半部才把人救出来。照道理来说朝廷负责押送文泰来的人里,除了武当张召重,还有谁是陈家洛、无尘、赵半山、黑白无常等人的对手?就算是受了重伤的文泰来,一般角色也是对付不了的,更何况还有陆菲青、周仲英两位高手的相助。那这个文泰来,怎么就这么难救呢?
这问题牵涉到不少情节,也暴露出了红花会的不少弱点。
故事第一回后段,文泰来和洛冰第一次出场即开始了营救这条线,当时文泰来还未被官兵抓走,不过已受了伤。之后在陆菲清的相助下得以暂时逃脱。在这一段里,十四当家余鱼同赶来支援和洛冰拼死抵挡官差所起到的作用实际上等于零。一个很残酷的问题摆在眼前,他们能做什么?
余秀才的武功乃武当嫡传,怎奈何修为稀松,最后依靠他二师叔陆菲青暗中出手才算是勉强抵挡了下来。如果陆菲青当时不在呢?他和洛冰两个人能成事吗?洛元通当时已经死了,洛冰报她老爹名号显然不会管用。换句话说,就算她爹还没死又咋样?官兵奉皇帝老儿之命抓人,难不成还管你家老爹叫什么?余鱼同这一面看了则更叫人气短。师侄斗三师叔,师叔是猫,师侄是耗子,这本就是不小地尴尬。更糟糕的是这个三师叔根本就不卖余秀才的师傅,也就是大师兄的帐,连暂且放一马的打算都没有。陆菲青也好不到哪去,都到了这份上了还躲躲藏藏,一边抱着江湖救济不可推的想法,转个身利马又盘算着和张召重同门师兄弟,政治立场不同,不宜相见。结果楞是选了个角落一钻,放暗器去了……
另外关于余鱼同,还有一个很隐讳的问题,就是这小子爱洛冰爱得发狂着呢。一边拼了命要救他那文四哥,另一边满脑子文四嫂的倩影。就算他心里对洛冰真的只有爱而没有欲,也一样很难叫人相信他救人的时候会绝对专心。敌强我弱的局面,救人本就艰难,还要把男女情爱搅和进去,势必会限制自己的智慧,何况所爱的女人就在身边。我就一直琢磨着,如果文泰来单独遇险,那余秀才自是誓死救他。但洛冰和文泰来同时遇险呢?余秀才会不会大喊一声:“四嫂,我来救你!”让他四哥等死去了。
这一段里,红花会中排名较为靠后的几位当家在武功上的不足已经暴露了出来。而陆菲青要是没有那些个顾虑,整个局面也不至于如此难看。余鱼同要不是为情所困,或许也能想出更好的对策。只可惜他们都被自己的弱点打败了。
如果说客栈一役只是叫人拍腿叹息,那么黄河边上的大战,则真是叫人伤心了。
群雄被忽悠一顿后,好不容易在黄河边堵住了押送文泰来的车队。陈家洛领军,无尘、赵半山、西川双侠、徐天宏、杨成协、卫春华……反正除了余秀才和被关在囚车里的文泰来,红花会十四位当家都到齐了,另外还要加上周仲英和陆菲青。而朝廷一方的顶尖高手就张召重一人。这一战,红花会具备了压倒性的优势。
平均一下书剑恩仇录中人物武功的话,袁士霄和阿凡提属于顶层。第一集团是天山双鹰、无尘、张召重、陈家洛、赵半山、文泰来、周仲英、陆菲青、西川双侠等。在第一集团里,当然也有高低之分,但差距并不是很大。由此可见,黄河边上这一战,张召重必败无疑,甚至命丧当场都不过分,但残酷地让人发笑的结果依旧是救不出来。
陈家洛做为大当家,抢先出手对上张召重,上手打得旗鼓相当。另一头洛冰等人则逐辆囚车寻找文泰来。在陈张二人相斗正酣时,洛冰已找到了文泰来,身边还有章进、卫春华等人。到这里,营救这条线应该接近尾声了,但让人心酸的一幕出现了……
洛冰在找到文泰来后,竟然不先把他救出来,也不大声招呼第一集团的高手,让他们来几个人护囚车,而是夫妻俩优哉游哉地看起了陈家洛和张召重打架!天啊,这叫人如何是好?
而第一集团的高手也都专注着比武,当时第一集团中哪怕过去一个人到文泰来身边,情况就不会这样了。但他们,包括文泰来自己都在关键时刻无法摆脱武林中人痴迷武学,喜爱观看高手过招的毛病。
无尘接上,陈家洛在已经打完,过了瘾之后依旧选择了观战,而不是去救人。或许他是过于自信,但如此不以大局为重,显然和他总舵主的身份不符。可见在实战中,陈家洛的指挥才能是有问题的!而赵半山接上后,退下来的无尘呢?身为二当家,又曾是江湖大豪,阅历丰富。在陈家洛刚出任总舵主,各方面能力还需磨练的时候,无尘也让人吃惊地选择了继续观战,他的失职更大于陈家洛。
让人痛苦地事情还在后面。张召重受伤准备奔向文泰来之前,本已是擒获他的最佳时机,但群雄却没有这么做。江湖中人,太讲究一对一了。越是君子越是迂腐,本就是反清之人,又是救兄弟于水火,这当口几大高手一拥而上拿下张召重,再迅速救走文泰来才是关键。而他们却让人震惊地继续选择了一对一,实在叫人欲哭无泪。
最后张召重乘机窜到囚车前拿下文泰来做挡箭牌,群雄则将其包围。就算到了这一刻,救下文泰来还是可以的。张召重此时小腿受伤,胸口中了一枚铁胆,后心又挨了一掌,已经伤重吐血。群雄大可厉声喝令他放下文泰来,饶他不死。张召重此刻伤势不能久耗,肯定会选择活命。但偏偏在这攸关成败之时,陆菲青又要求张召重立誓今后退出官场。叫人家放人,又叫人家立誓,那也总要给人家考虑一下吧。就在考虑的时候,清兵大部队来了……这叫什么事啊!?
高手醉心武学而忽略要紧之事,庸手专于救人但能力不够,帮手顾虑烦多而耽误营救。各有各的心思,各有各的无奈,这也注定了一群英雄好汉聚在一起却终究成不了事的尴尬。从西湖与乾隆对阵和营救文泰来这两个情节,就已经暗示了红花会的结局。或许这也是金庸为了民族尊严的释放和心中那一份爱国情操而编织的美好故事。虽然不如人意,但在那个年代,想必也确实有许多英雄为此而努力过。
毕竟历史是不能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