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红楼梦》的爱好者相信都会对宝玉挨打记忆忧新,因为这一回里,贾政和宝玉的两种思想和父子的矛盾冲突达到了顶峰,并且集中爆发了出来。宝玉挨打是《红楼梦》的一个很著名的故事情节,它不仅是曹雪芹写作水平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贾府走向衰败的重要伏笔。《红楼梦》在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是末世,贾府历史百年,《红楼梦》一书不过写的是贾府最后的19年而已。其实准确来说只有10年不到,因为宝玉10岁以前的内容书中是没有的,正文实际上是从宝玉十一二岁的时候开始的。
宝玉挨打的直接原因是三件事情,而这三件事情又非各自独立,而是有联系的。第一件是贾宝玉和贾政在会见贾雨村的时候,宝玉“全无一点慷慨挥洒的谈吐,仍是委委琐琐之态”,而宝玉之所以情绪会如此低落,是因为第三件事:金钏儿投井。而第二件事就是读者熟知的“汗巾门”事件。先暂且不说金钏儿和琪官的事,我们先来看第一件,直接读原著可以发现第一件事的起因是贾宝玉和贾雨村的思想和性格不合,整部书里,贾宝玉这里是第一次明确并且郑重表达了自己厌恶功利,官宦仕途和所谓“上流人士”的想法,并且也明确交代了自己喜欢林黛玉的一个重要原因:林妹妹从来不说这些混账话(所谓“混账话”是指的之前史湘云劝宝玉多结交像贾雨村这样的上流人士,可以学些为官之道之类的话)。但是实际上,贾雨村和贾宝玉也并非没有相似之处,不知读者是否记得,在《红楼梦》的第二回里写到贾雨村第一次为官被皇帝罢免后,雨村并不悲伤,反而心态很平静,还到处去游山玩水。其实这样的心境和宝玉是比较相似的,只是宝玉不知道而已。从宝玉和贾雨村的思想矛盾上,可以看出贾府的第四代实际上已经完全和当时的正统思想叛逆了,我们顺着来看下贾府的第四代:贾珍,贾琏,贾环和贾宝玉(女孩要嫁出去的,自然不能算),而这四个人里,只有贾宝玉是唯一一个有指望延续正统思想的。因贾珍的父亲贾敬是不管事儿的,贾琏的父亲贾赦自己就很不靠谱,只有贾宝玉和贾环的父亲贾政是个正统思想很重的严父,而贾环又是个不成气候的。而这一回贾宝玉和贾政的剧烈冲突,表面上是一场父子冲突,实际上意味着贾府从第四代开始,终止了正统的读书和仕途思想的延续。
第二件事是所谓的“汗巾门”,这三个字是我个人杜撰的,那么这件事情实际上在第九回就有最初的伏笔。大家回想一下第九回,第九回是顽童闹学堂,对第九回还有印象的读者应该会有这样的印象:就是贾宝玉和薛蟠似乎是两个阵营的人。不错,第九回的顽童闹学堂,实际上就是贾宝玉,秦钟和茗烟为代表的“宝玉集团”和以金荣为代表的“薛蟠集团”的冲突。虽然薛蟠并没有参与这场“战争”,但是实际上金荣在学堂里曾经是薛蟠的手下,这次冲突表面上是秦钟,香怜和金荣的口角最后发展成打架,实际上背后隐藏的是贾宝玉和薛蟠两大集团的第一次冲突。这个伏笔是容易被忽视的。第二个伏笔就是读者都比较熟知的薛蟠家里的那次酒席。当时蒋玉菡行完酒令后,贾宝玉就把他单独叫到后面去,于是就发生了交换汗巾的事情,这个事情当时只有薛蟠看见了,冯紫英后来是出来劝解的,加上薛蟠素日口无遮拦,所以人人都认为是薛蟠干的,其实他是冤枉的,但是从事发之后薛蟠和薛姨妈,宝钗的争吵中也可以看出薛蟠和贾宝玉是有矛盾的。这里我想顺便提一下的是,很多读者读完《红楼梦》后竟然只读出了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三个人的爱情悲剧,其他的似乎没有留下多少印象,我个人认为,读《红楼梦》最重要的是细节和伏笔,如果这些细节和细节背后的东西留意不到,那《红楼梦》基本上就白读了。
第三件事是金钏儿投井,这件事其实在前文也有伏笔,有些读者读到王夫人撵金钏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有些奇怪,为什么王夫人当时会发这么大的火,实际上这和金钏儿做人不低调也有点关系,在此之前,金钏儿就已经当着王夫人的面和宝玉有勾搭之嫌了,只不过王夫人当时没有做声,所以估计王夫人本来就对金钏儿印象不好。金钏儿投井这件事,书里有三个不同的叙述角度。第一个角度是事情的本来真相,是宝玉从贾母那里过来王夫人院中,当时正好是中午,王夫人和丫鬟们都在睡觉,贾宝玉就上去勾搭金钏儿,说要收了金钏儿到怡红院中,金钏儿跟他说“如金簪子掉在井里,是你的终究就是你的”,然后让宝玉去院子里抓贾环和彩云的现形去。结果王夫人听到后大发雷霆,当即就把金钏儿撵出门去了。第二个叙述角度是王夫人在得知金钏儿投井后对薛宝钗说的,王夫人在表述这件事情的时候撒谎说是金钏儿打碎了她的一件东西,她一怒之下就把金钏儿撵了出去。还强调说自己一直都把金钏儿“视为自己的亲生女儿看待”。 第三个角度是贾环对贾政说的,贾环说的是贾宝玉强奸金钏儿未遂,于是打了金钏儿一顿,金钏儿气极于是投井了。当然这是贾环为了陷害宝玉,火上浇油才这么说的。
这三个角度表明了三种不同的立场。这个事情表面上是王夫人和丫鬟的冲突,实际上是王夫人和贾宝玉的两种思想的冲突,撵走金钏儿,表现了母子二人的正统思想和叛逆思想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而王夫人在宝钗面前撒谎则表现出了贾府的统治阶级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惜草菅人命,在事情发生后又对真相百般掩盖,黑白颠倒的丑陋形象。而贾环最后在贾政面前点燃了宝玉挨打的最后一把火,则可以看出同为第四代的同父异母的兄弟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之前的魇魔法姊弟逢五鬼和宝玉被烫,已经可以看出,赵姨娘,贾环和贾宝玉,王熙凤的矛盾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地步,而宝玉挨打则再一次的把这种矛盾推向了顶峰。同时贾政听信贾环的一面之词,不作调查就直接拿宝玉开刀,一方面是情急所致,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贾政愚昧的一面,所以王熙凤和管家奴才一干人才能在他的眼皮底下胡作非为,贾府一步步走向衰败,而他却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和限制作用,和他的愚昧,听信小人之言也有非常大的关系,而这里就是《红楼梦》中明确写到贾政听信小人谗言,不明是非的一笔。类似这样的细节书中很多,都是非常值得注意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宝玉挨打是在贾宝玉和薛蟠的矛盾,贾宝玉和王夫人的矛盾,贾宝玉和贾政的矛盾,贾宝玉和贾环的矛盾以及贾宝玉和当时的上流社会阶层的思想矛盾的共同作用下爆发的。宝玉挨打是这些矛盾集中爆发出来的必然结果。而这些矛盾,是导致贾府内耗,并且一步步走向衰败的原因之一。宝玉挨打使得贾政和贾宝玉的矛盾冲突达到了全书的顶峰,同时也是书中贾政正统的教条思想和贾宝玉叛逆和自由的思想的激烈碰撞,结果是贾宝玉的叛逆思想被当时的正统思想残酷的摧残和镇压,同时也是贾府第三代和第四代的剧烈的矛盾冲突,冲突已经大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在贾政的怒火烧到极高点的时候,贾政要拿过绳子来要勒死宝玉,“以绝后患”。由此可见在那样的封建社会里,叛逆和自由平等的思想是根本不能为当时的封建教条思想所接受的,在那样的社会里,叛逆就等于死亡。而对于贾府来说,管理层的腐败(主要指贾赦,贾珍和王熙凤),管家和奴才的贪得无厌,内部和外部处处可见的矛盾冲突以及无限的铺张浪费,自然也就一步步衰败下去了,最后轰然倒塌,也是显而易见的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