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高自然能立足——读《史记》韩世家篇有感
(2014-09-26 09:34:15)| 分类: 随笔 |
素质高自然能立足——读《史记》韩世家篇有感
韩国这样的诸侯国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得接受战争纷乱,注定无法置身于事外。尽管它作为新兴的诸侯国,有一定的政治活力,不被排在弱国之列。但是,它依然无法与齐、秦等大国相抗衡,即使是和同时兴起的赵和魏相比,有时还是不免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所谓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韩国就是这样一个被大国欺凌,不得周旋于强于自己的国家之列。
韩非是韩国的法家思想代表人物。他的政治主张很大程度上维持着韩国的生存。但是凭借一己之力,怎么能力挽狂澜呢?面对秦国的强大攻势,就是苟延残喘的时间都不多。国家也好,个人也罢,都要自强,有时别人的帮忙固然能解决燃眉之急,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要想真正立足于当时的社会,就得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在激烈的竞争中,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当双方的利益不一致或者发生冲突时,弱者就只有被吞噬的份儿。
一个国家,重视文化,强调知识重要。但是,国人怎么看待这些问题呢?一个国家连国人的温饱都解决不了的时候,还谈什么文化呢?文化是一种高端的气质和涵养;知识是技能或学养,有知识则技能就熟练,有文化就有底气。不少人,有知识,没文化,则还是糊涂,一个人如此,一个国家也如此。
我们看一个人有没有文化,并不是说他能认识多少字,应该看他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素质,文字不过是一个符号吧了。看一个国家的强盛,也应该看看国家国民素质,日本,美国的国民素养比较高,民族自尊心也强。看看大和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看看西方列强的霸占全球的思想。就知道了他们是怎样的文化,文化与知识的联系,就像一个人的外表和内在气质一样分分合合,西方人对文化是不至于考证的,只多引证而已,而国人呢?国人推崇那些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国学大师,但是他们未必是会灵活应用知识的人,不少人为功利迷倒了,就是缺乏文化修养的例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