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唐朝大明宫宣政殿特效文化 |
分类: 大明宫胜景 |
纪录片《大明宫》中,以电脑特技复原的宣政殿。
--------------------------------------------------------------------
含元殿后300余米处就是宣政殿,为大明宫第二大殿,规模也与含元殿相仿。这里也是皇帝召见朝集使、贡使与策试举人之处。从德宗贞元七年(791年)至宪宗元和三年(808年),皇帝每年的五月一日都要在此殿大会群臣。京官九品以上,外官因朝集在京者,一律就列,场面极其隆重。
殿基东西长约70米,南北宽40多米。殿前130米处为3门并列的宣政门,东西则有横亘全宫的第二道横墙。东廊之外为门下省、史馆等,西廊之外为中书省、殿中省,都是中央官署。这里是皇帝常朝和百官办事的行政中心。
含元殿是举行大朝会之殿,性质相当于太极宫的承天门。它左右的翔鸾、栖凤二阁实际是双阙,阙外有朝堂,也和承天门外的情况全同。宣政殿则是皇帝每月朔望见群臣之处,相当于太极宫之太极殿,殿左右建官署的情况也相同。自含元殿至宣政殿一段是宫中的朝区。
据近年考古发掘图,大明宫南北衙建制和太极宫有很大的不同,南北衙以宣政殿为界限,一道东西向的宫墙将大明宫拦腰截断,其北为宫城,其南为皇城。宣政殿两旁为东、西上阁门,西有延英门、光顺门,东有崇德门,以分段禁内外。而中书省和门下省则布列在宣政殿前东西两侧,已在宫禁之外矣!原来的中朝这时变成了外朝。
据《隋唐嘉话》下篇载:武后临朝,薛怀义势倾当时,虽王主皆下,苏良嗣仆射遇诸朝,怀义偃蹇不为礼,良嗣大怒,使左右牵拽,搭面数十。武后知曰:“阿师当北门出入,南衙宰相往来,勿犯也。”可见此时宰相所居已称“南衙”,禁宫内外南北界限十分严格。中书、门下两省完全被驱逐出了宫城,而居于皇城,实际上已不存在中书内省和门下内省了。
决策机构被撵出宫禁,宰相议政居于禁外,致使其决策地位大为削弱,实际权利自然降低了,这是唐代政治史上的一大变局。将决策机构撵出宫禁,降低宰相的权利地位,是武则天打击政敌,扫除唐开国以来把持中枢政权的关陇勋贵的绝妙一招。
《大明宫》剧组根据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