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经济寒潮下的艺术热

(2009-06-19 22:13:02)
标签:

李厚霖

798

尤伦斯

刘晓东张晓刚

现代艺术

文化

分类: 乐者无畏

    昨晚应约参加了“中法文化交流之春”系列新展开幕,阴雨后的798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人声鼎沸,艺术家画商相聚一堂,一点看不出传说了一年的经济寒潮下的艺术市场缩水迹象。

    不过来这里,抽空看看最新的艺术作品和见见老朋友才是最重要的。 

经济寒潮下的艺术热经济寒潮下的艺术热

    这次艺术展的新展主题是“伊莎贝尔.于佩尔:肖像中的女人”,这个展览主人伊莎贝尔.于佩尔是享誉国际的法国女影星,出演过90多部电影,并通过《钢琴教师》等著名影片两度戛纳封后,这次她的作品更是带着全新的角度冲击着大家的视野。

 

经济寒潮下的艺术热

经济寒潮下的艺术热

    艺术大厅的整整两面墙,全是由数十位欧洲顶级摄影师拍摄她的照片,每一位摄影师就是一双严格的眼睛,他们象打造自己的作品一样拍摄出了自己眼中的伊莎贝尔,让我们看到同一对象的数十种呈现,哪种是真实的,事物有多少个面?伊莎贝尔也脱离仅仅是一位演员的角色,她本人就是艺术家,充满创造性的和多维艺术进行合作,对人,对视角等多个问题展现了自己的思辨。是个冷静的艺术家。

 

经济寒潮下的艺术热

每一张照片下都有摄影师的名字,这次有三位中国艺术家为她拍摄的照片也一并展出。

 

经济寒潮下的艺术热

    这是两个视频,用两台摄像机同时拍摄伊莎贝尔的两侧,她就这样冷静的站在摄像机前,以细微的动作向两边“观察”着观众。我们作为观赏者,反过来有了一种被观赏的感觉,突然感觉到被审视的力量。

经济寒潮下的艺术热

经济寒潮下的艺术热

    比人声更鼎沸的是一个巨大的装置艺术,占据了最大的一个展厅,34根巨大的金属旗杆从空中倒置,巨大的风洞发出巨响,将描绘了34个病童和孤儿形象的黑白旗帜吹得呼呼作响,现场效果十分震撼。这个装置艺术是知名艺术家严培明的个展《童年的风景》,也是艺术家首次脱离画布尝试的装置艺术作品。他的作品让我想起了这几年一直在关注的儿童公益事业,社会上每一个人,包括艺术家,都在用自己的角度唤起对孩子的关注,我想这是我们对自己现存世界的担心,也是一个艺术家责任的表现。

 

经济寒潮下的艺术热

作者的笔触非常狂放,让人感觉到了里面的张力

 

    沈远是一位女艺术家,所以她采用的艺术元素全是和女性生活休戚相关的,大家看看这是什么?

经济寒潮下的艺术热

经济寒潮下的艺术热

沈远个展《急促的话语》

电吹风,梳子,这两样大家每天必用的东西,变成了艺术家的灵感。

 经济寒潮下的艺术热

    悬挂于屋顶的吹风由无数的电路板控制着,每隔几秒便有一个轰然吹响,她之前的作品《白费口舌,1994》是一件更复杂的作品,由几根巨大的、血红的冰舌插在展厅柱子上,它们慢慢地溶化着,逐渐展露出深藏在冰舌里的一把锋利厨刀,这件作品表露了舌头被授予一种功能后,它的暴力性往往会大大超过拳头。

 经济寒潮下的艺术热

经济寒潮下的艺术热

经济寒潮下的艺术热

    这个巨大的梳子上放着来自五大洲各个地方的发型,每一种发型都象征着区别,形式上的,思维上的,但它们使用的又是同一工具——梳子,就像我们不同的人、文化,生活的却是同一个地球一样。它象征着世界多维性和一体性结合体。

 

经济寒潮下的艺术热

作品《甜》

    这件超大的展品是非洲艺术家梅斯查•伽巴的作品,全部用糖筑成的人类未来乌托邦,糖象征着人类基本的欲望,用它筑成的城市象征着人类的理想,但其结构却是脆弱和不堪的。

  经济寒潮下的艺术热

和装置艺术家彭禹(左)、中艺博董事长王一涵(中)聊天,孙原与彭禹是中国非常有名的年轻装置艺术家,已经几次在各种艺术展上看到他们的身影,中国近几年艺术的飞速发展绝对是因为年轻的力量,象他们这样年轻的艺术家,绝对是未来中国艺术达到一个顶峰的中流砥柱。

 经济寒潮下的艺术热

 经济寒潮下的艺术热 

年轻艺术家闫冰的个展《温度》

    这个展览是由好友刘晓东策划的,作品观点非常新锐,把我们已经成定式的很多定义统统打破,模糊了所有现有模式的形式,新式的被子,蜂窝出现在衣橱和煤炉上,我们的思考容易让世界变得有形,也容易使它无趣。闫冰的有意打破让一切都有了重新组合的可能,让人觉得甚是有趣。而这些自然材料的使用,似乎也暗示了我们人类社会在构筑自己生活的同时,给自然的平衡带来的倾覆。

 经济寒潮下的艺术热

     我和刘晓东(右二)、张晓刚(右一)几位朋友在一起,这几位都是中国当代第一线的艺术家,一流的观念加上数十年对艺术执着的积极探索,让他们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TOP10,也是他们,让中国艺术第一次集体赢得世界性的关注和重视。

 经济寒潮下的艺术热经济寒潮下的艺术热

人声鼎沸的尤伦斯艺术中心

 经济寒潮下的艺术热

尤伦斯首席策展人郭晓燕女士在向我介绍伊莎贝尔的作品

 

    中国艺术市场经过05至07几年的热潮之后,今年也被很多一直在观望的人士在正面、负面的评论着。

    我总是觉得,做事总是比评述要来得被动,同时也更容易有趣。

    被动是因为你画只能画一种风格,总有一个角度来找到你的所谓不足;即使你风格有了,成就也有了,还有个有市无市的评论,即用作品卖价的高低来评价艺术家的成就;还有市场是否殷实还是泡沫的评论;所以做事的人总有一面是会被评论界揪住辫子的,相对被动。

    至于有趣,我想每一个真正画画的人,他都是最热爱这项事业的,他热在其中,乐在其中。艺术市场好的时候,他们享受着更多的交流和关注,市场不好时,甚至象之前没有市场这一说时,大家勒紧裤腰带,住在郊区,也要啤酒颜料的洒脱一生,这才是艺术。有热情,有率真,不利益,求真我。这才是我喜欢看艺术作品,喜欢和艺术家交朋友的原因,他们的创意永远领先时代,我喜欢这种自由状态思考出来的东西,生猛而带有此个时代最新鲜的血液和思考力量。

    至于经济评论和艺术市场预测,我觉得外部有变化是正常的,因为经济也好,世界万物也好,都有自己的发展曲线,这条曲线绝对是循环的抛物线,有至高点就必定有下滑的时候,当看到全局的整体向前,局部的下滑也就不那么恐惧了。这是正常规律。很多人是被经济金字塔坍塌真正伤着的,有些则是被雷声给吓着的,面对无尽而又充满机遇的未来,我想我们应该用艺术家一般的热情,加上冷静客观的思辨,展开我们精彩一生的画卷。

 经济寒潮下的艺术热 

未来一切都可能是“中国制造”,到时候,这四个字将成为“创新、无限、希望”的代言词,

 看了这么多的作品,哪一件是吸引你回去再看一遍的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