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女儿的成长历程
(2010-05-05 09:50:56)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论文 |
关工委领导让我写一篇家教文章,我还真有点犯难,感觉自己有点底气不足。因为女儿从小到大就很少让我们家长操心,所以,在家教方面我们也没有刻意去做什么。女儿的优秀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她阳光的个性和良好的成长环境。女儿2007年以北师大本科综合排名第一、雅思双满分的好成绩进入国际顶尖的美国西北大学读研, 2009年元月毕业时,是全校该专业唯一以学习最优等三个奖项在毕业典礼上受表彰的学生。凭着她的优秀,在全球金融危机最困难时刻在大洋彼岸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工作。
对于家教我谈不出什么经验,只能在这里回顾一下女儿的成长史。
一、三岁决定人的一生
秋高气爽的美好季节,一个漂亮的小精灵来到了人世。宽大的额头、浅浅的酒窝……一颦一笑那么生动有趣,这就是我的女儿。我们为她取名-杨爽,意为秋风送来的爽。小小的生命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惊奇和欣喜。刚出生的女儿就十分好动,传统的观念在这时要给孩子捆绑一下,让孩子”老实”,以后好带。我坚决反对,我觉得孩子的生长和成长不应该受到人为的束缚。我发现刚出生的女儿不仅好动,我和她说话时她的表情还十分丰富并手舞足蹈地应和着我。母爱的天性使我只要和女儿在一起时就有着说不完的话,有时我自己说累了就放录音给她听,也许是听的多了,她变的特别爱表达、爱交流。记得那时,我给她的床头上方系一红色的气球,没人理她时,她总对着气球咿咿呀呀,以至后来女儿不足一周就会说话,比同龄人早许多。到了她能坐的时候,常常一堆积木能让她安静半天,那拿着积木一边思考一边自言自语的模样至今让我记忆犹新。看着她通过自己的摆弄、思考,去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以及由此带来满足感和自信心,我非常欣慰。我感到女儿很多数学知识,空间感、想象力、创造性和语言表达能力等等,都源自小时候的与人交流和玩积木。
二、亦学亦玩的小学时代
女儿小的时候独生子女的特点非常明显,胆小、腼腆……是个标准的乖乖女。我觉得作为家长这个时候对孩子启迪比要求孩子听话更重要。因为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个性会使孩子受益终身。在家中我们注重营造一种宽松快乐的家庭氛围。我们夫妻约定:不把工作中的坏情绪带回家,家中就该常有欢声笑语。我们常常有意创造条件鼓励女儿和邻居、亲戚、朋友家的小孩一起活动。这样做不但增强了体质,锻炼了运动能力,丰富了口语表达,而且还培养了孩子团结、友爱、活泼、勇敢等品德。女儿由此也学会了交朋友。女儿进入小学学习时,我们一直鼓励她参加学校丰富多彩的活动,她从活动中学到了许多东西。小学的学习生活过得轻松愉快,没有学与玩之间的界限。我想这种健康的心态正是求知的最佳状态。那时她还参加了学校的奥数班学习,结合她的奥数学习,在家里我们常常让她去体验一些涂一涂、摆一摆、猜一猜等活动的乐趣,而期间她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都有了极大提高。三年级时参加滁州市奥数竞赛得了98.5分,全滁州市第一。当时,连她的数学老师都惊讶,那么难的题目、那么爱玩的孩子考的这么好。而这个时期,她文字方面的进步一点也不比数学差。读书读了不少,从看图说话到童话故事、从小说到科幻....看的多了她就有了写日记的习惯,一开始是用拼音和图画写,后来才逐渐运用汉字。一次她在全市庆“六一”大会上声情并茂的发言赢得台下热烈的掌声,老师背后问我:稿子是你们家长写的吗?我说:不!都是她自己的语言。女儿的小学生活证明了一个“古老”的命题:学得痛快,玩得开心是可以同时做到的。
三、全面发展的中学时代
中学阶段女儿在我任教的学校就读,女儿大了开始有自己的思想了,这就需要家庭中有着充分民主、交流各自意见的场合。我们夫妇一直注意营造一种宽松快乐的家庭氛围,在家中常常女儿谈她的学习情况、班级里的情况或看到的一些新鲜事,我们夫妇也会交流工作、生活中的一些事。有时我们就共同看的一本书发表各自的见解,有时我们就热点新闻开展激烈的辩论,有时就对社会的理解、审美和生活情趣而展开话题。我们常常会争得面红耳赤。但是,通过交流,彼此之间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信任,更多了一份亲情,女儿的性格更增添了一份阳光。这阶段女儿的表现我用女儿学校网站上对她的介绍来说明:“在校期间曾任学生会宣传部长、校办广播广播员、《共青园报》小记者、学校各种大型活动的节目主持。因品学兼优,连续被评为三好学生和学习最优奖,多次代表三中参加省、地、市各类学科竞赛和演讲活动并多次获奖,为学校争得了荣誉。99年以总分709的好成绩获全市中考第一名。
四、大学生活多姿多彩
进入大学,女儿已渐渐走出了我们的视线。可和我们的交流沟通无处不在。我写的散文诗《送女儿上大学》表达了我们做父母的希望女儿融入新生活,提高独立意识和能力的愿望。女儿看了很受感动,她读懂了父母的爱,同时也给了我们满意的回应。刚入学女儿就入选校学生会女生部干部,大二时又入选学校业余模特队。同年参加北师大服饰模特表演大赛获二等奖。在学业上除了自己主修的英语专业,她还用课余时间学习第二专业-国际经贸。选修了像马哲、马政经、毛概、邓论之类,体育选了轮滑,艺术选了香港艺术电影,自然科学选了生命科学。身为文科生,仍对高等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也为她后来在美国所学的专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于时下流行的“超女”、“天后”以及时装等时尚元素,她都如数家珍,头头是道。兴趣广泛、青春飞扬、光彩照人是她大学生活的写照。四年的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最后女儿获得了英语和国际经贸双学士学位。并以英语专业综合得分第一名的佳绩,被保送研究生。同年在高手如林、竞争激烈的全国雅思考试中获得总分8.0分其中听力、阅读双满分的好成绩,并接受了知名的“腾讯”网站 “英语之星”的专访。
在别人眼里,学习用功,成绩出类拔萃者,都是一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另类人士,沉默寡言,独学而无友。而事实上,从女儿的成长经历来看,她阳光的个性,使她容易适应环境、融入集体、全面发展。在她成长的各个阶段,除了刻苦学习之外,她同样是一个充满朝气和活力、兴趣广泛、爱哭爱笑、爱闹爱静的普通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