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老师数学教学课堂实录

(2018-11-21 12:16:37)


开始上课了,学生每人半张小试卷速算。这是本节课进入头脑风暴之前的一个热身活动,这个准备活动设计很好,学生一下子安静下来。在学生紧张计算的时候,王老师在学生间巡视,看得出王老师很关注学习习惯欠佳的孩子,她常常停留在这些孩子身旁。

然后让学生自学教材81页,布置任务要求学生“一读二想三归纳”(周长生先生“一读二想三归纳,走遍天下都不怕,比清华还清华,比北大还北大”)。

自读教材后,然后进入下一个环节——学生讨论。这样带着收获与困惑合作学习,这个时刻才有效。常常在课堂上看到一种现象,有的老师是为合作而合作,合作的时机把握得不准确。学生自己还没有经过任何思考,立刻指令合作,这样的合作基本没有意义,没有效果。

合作开始,有的学生离开座位,与其他同学讨论。学生的注意力大约是15分钟,学生离开座位,或者学习姿势改变,最基本的是腰部的转动,这样会使孩子由原来的注意力转入下一个阶段。这样就不会产生注意力引起的疲劳。

在学生合作的时候王老师巡视,对合作不在状态,或者合作无效的小组进行干预。

合作小组展示。这个展示是一名同学板书,另一名同学口述。由此可见这样的合作是非常有效的,因为有的小组合作是由教师一言堂变成优秀学生的一言堂,而这一组的展示就能看出,这道题试商的三种方法,是他们两个研究出来的。

小组展示完毕后,由其他组成员做了补充其他试商方法,共七种方法。然后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教师总结最为经典的是:“无论方法是简便,还是复杂,只要适合自己就是好!”对个性化的思维方式给予肯定。

然后进入当堂检测环节,在这个过程中王老师及时用红色的笔,在学生试卷上给学生进行点拨评判,给以学生及时反馈。在这里要谈谈有些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给小组打分,或者送学生小礼物等等激励方法,驱动学生学习。这些做法还停留在1.0时代。及时反馈是学生学习最好的驱动力,并且这是内驱力。内驱力才是最大的动力。老师的及时反馈是告诉学生你“学会了”,这就引发学生的成长感与成就感,动力当然就会更足。

课上检测的试题设计也很好,其中一项是让学生找规律。当学生发现规律的时候,这样学生的学习动力会更足,因此老师要求学生到台上讲这道题的时候,学生跃跃欲试,都想表达一下自己的这一发现。

这节课学生的参与性非常好,练习的量适中,教师把握的教育契机也非常好,常常在教学中提示课堂常规,与学生的约定54321的指令发出,学生调整坐姿等要求很快就到位,说明平时训练有素。

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班级文化的渗透不够,这个班级文化是刻意练习。比如一名学生说自己讲不好题,教师在这个时候一定要向学生讲清,所有的能力都是刻意练习的结果。还有当堂练习也是对这个知识点的刻意练习,告诉孩子下一个阶段是刻意练习提高能力阶段,这样孩子会更加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

还有练习的最后一个环节,孩子们讨论“可能是5”还是“肯定是5”。教师在这一环节没有进一步强调,是学生一提而过,最终没有强调“肯定是5”。“肯定”与“可能”这正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最好的时机。

以上两点不足,可能是本节课的白玉微瑕。如果能处理好这些环节,肯定能锦上添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