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对积极教育的认识

(2008-05-17 10:50:50)
标签:

杂谈

关于对积极教育的认识
    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塞里格曼在1998美国心理学年会上提出“积极心理学”一词,积极心理学很快在世界上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科学”。积极心理学的诞生发展了以往单纯“医疗式”的功能,它将心理学的功能扩大。心理学的功能不仅仅是修补,还要建设。

由此派生出人们对当今的教育重新的审视,传统的教育恰恰与传统的心理学存在着相同的弊端,“传统的教育过分强调矫治功能,习惯于从学生问题入手来开展工作。”没有问题找问题,发现不了或者没有问题,传统的教育便束手无策。成绩差的学生是“问题学生”,成绩好的学生教师怕出“问题”,于是工作的开展就在这两端,导致很多中等学生的潜力流失,因为他们在这种教育的理念下被忽视了。无数个教育案例证实,一些中等生最后成为一匹“黑马”,其实“黑马”一词是形容出人意料之外,这不正是被忽略的结果吗?但是现实中也有很多例子,很多中等生最后堕落成差生,等教师发觉后深感意外,意外的同时恐怕也于事无补了。

 教育不单单因问题而存在,教育重心应该放在人的发展与建设上。“教育不能仅仅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个体的各种压力源或者潜在的一些消极结果的分析上,而是要把重点放在各个心理阶段的积极资源上。”教育应该改变以往“病理学模型”,学校不能成为医院,教师更不能成为医生,因为学生不是病人。

其实早就有人形容教师为园丁,什么是真正的、合格的园丁?一个园丁对花的培育,仅仅修剪是不够的。不松土施肥,花就不会开得艳、开得大,开的花期就不会长。这也如人一样,不是有了病才去治疗,平时更应该注意强身健体。

因此有人提出积极教育这一理念,明确指出教育更主要的是应该寻找并研究学生的各种积极品质,并在实践中对这些品质进行扩展和培育。

 任俊先生所说的积极教育与传统教育在概念上的区别非常明朗。“传统教育虽不能说完全等同于消极教育,但它具有明显的消极特征,传统教育过分强调矫治功能,习惯从学生问题入手来开展工作。”,“积极教育强调教育不能仅仅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个体的各种压力源或潜在的一些消极结果分析上,而是要把重点放在各心理阶段的积极资源上”。简而言之:积极教育与传统的教育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传统教育旨在纠错,重在修补,而积极教育重在建设。 通俗的理解:我们种庄稼是重在松土施肥上,还是重在除草上?显而易见松土施肥使秧苗迅速成长起来,那草还会有生存的余地吗?

当然积极教育不是教育上的革命,是革命就要推翻什么,建立什么。积极教育是对教育功能的补充,因为教育不因问题存在而存在,教育还有另一种功能,就是促进某个人自身积极品质的发展。

那么积极教育是不是就是当今提出的赏识教育?任俊先生曾经说过:“积极教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所谓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更不是一种充满希望的良好祝愿、一种整天拍手称好的喝彩,甚至或是一种光说好话的自我欺骗。”此句话中虽没有提到现如今所提倡的赏识教育这一概念,但是赏识教育意在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是一种扬长补短或是一种扬长避短教育方法。赏识教育就是在探矿,挖掘开采人身上最有价值的东西;而积极教育不是方法,是一种内涵更为丰富的教育理念,它不仅开采人身上有价值的东西,并且对人身上所有的一切都进行接纳,是“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的理念。例如莽撞里面我们看出他勇敢的一面;懦弱我们看出他谨慎的成分;嫉妒我们看出他身上存在进取的动力。

 关于什么是赏识教育什么是积极教育,我还将在以后的文章中阐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