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科学”。积极心理学的诞生发展了以往单纯“医疗式”的功能,它将心理学的功能扩大。心理学的功能不仅仅是修补,还要建设。
由此派生出人们对当今的教育重新的审视,传统的教育恰恰与传统的心理学存在着相同的弊端,“传统的教育过分强调矫治功能,习惯于从学生问题入手来开展工作。”没有问题找问题,发现不了或者没有问题,传统的教育便束手无策。成绩差的学生是“问题学生”,成绩好的学生教师怕出“问题”,于是工作的开展就在这两端,导致很多中等学生的潜力流失,因为他们在这种教育的理念下被忽视了。无数个教育案例证实,一些中等生最后成为一匹“黑马”,其实“黑马”一词是形容出人意料之外,这不正是被忽略的结果吗?但是现实中也有很多例子,很多中等生最后堕落成差生,等教师发觉后深感意外,意外的同时恐怕也于事无补了。
其实早就有人形容教师为园丁,什么是真正的、合格的园丁?一个园丁对花的培育,仅仅修剪是不够的。不松土施肥,花就不会开得艳、开得大,开的花期就不会长。这也如人一样,不是有了病才去治疗,平时更应该注意强身健体。
因此有人提出积极教育这一理念,明确指出教育更主要的是应该寻找并研究学生的各种积极品质,并在实践中对这些品质进行扩展和培育。
当然积极教育不是教育上的革命,是革命就要推翻什么,建立什么。积极教育是对教育功能的补充,因为教育不因问题存在而存在,教育还有另一种功能,就是促进某个人自身积极品质的发展。
那么积极教育是不是就是当今提出的赏识教育?任俊先生曾经说过:“积极教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所谓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更不是一种充满希望的良好祝愿、一种整天拍手称好的喝彩,甚至或是一种光说好话的自我欺骗。”此句话中虽没有提到现如今所提倡的赏识教育这一概念,但是赏识教育意在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是一种扬长补短或是一种扬长避短教育方法。赏识教育就是在探矿,挖掘开采人身上最有价值的东西;而积极教育不是方法,是一种内涵更为丰富的教育理念,它不仅开采人身上有价值的东西,并且对人身上所有的一切都进行接纳,是“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的理念。例如莽撞里面我们看出他勇敢的一面;懦弱我们看出他谨慎的成分;嫉妒我们看出他身上存在进取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