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俯拍不肯去观音院全貌
↑不肯去观音院的地理位置十分秀美!看上去是个小小的半岛,在半岛的前端便是潮音洞!据说这儿曾经是观世音菩萨现身的地方! 
【2】
不肯去观音院,位于紫竹林潮音洞旁,是观音菩萨最初修道的地方,也是普陀山建寺最早的寺院.现在的不肯去观音院是在1980年重建。

【3】
↑不肯去观音院周围,花木葱郁,甘泉清冽。从这里向东南眺望,莲花洋、白沙岛、朝阳阁、梵音洞诸景遥相辉映,是绝佳的观景点,因此这里终日香客如云,香烟缭绕,为揽胜者必到之处。

【4】
在上图亭子的前方便是潮音洞! ↑

【5】

【6】
传说,约在公元916年左右,日本僧人慧锷从五台山奉观世音菩萨像回国,船经普陀山洋面,海上突然刮起狂风,海浪翻滚掀起冲天波涛,把船打得东倒西歪,眼看就要翻船。慧锷急忙向观音大士叩拜求救。真是灵验,虽然风暴仍未停,但帆船却不再颠簸,安然无恙,海水把船托到了普陀岛的潮音洞旁边,慧锷抛锚落帆,决定等待大风平息后再走。第二天,风息浪平,慧锷扬帆起航。可是船刚驰出,海面上突然升起一团灰白色烟雾,越升越高,像顶帘子,正好挂在船头前面,挡住了去路。船在海上绕来绕去转了一大圈,还是回到了普陀山的海面上。慧锷无奈,只好仍然把船仃靠在潮音洞旁边,抛锚落帆等烟雾消散再走。第三天启航没驶出多远,帆船突然停在海面上,好像生了根一样再也前进不得。这时海上漂起来一朵朵铁莲花,转眼之间整个普陀山海面全是铁莲花,把帆船团团围在中间。慧锷大惊,静下心来细细一想,莫非观音大士不愿去日本么?他回到船舱里,跪在观音佛像面前祈告说:“如若日本众生无缘见佛,我一定跟从观音菩萨所指方向,另建寺院,供奉我佛。”刚说完,忽然听到“轰隆”—声,从海底钻出一头铁牛,张开嘴巴大口大口地吞嚼铁莲,一会工夫就吞食—大片。于是海面上现出一条航道,帆船顺着航道前行。慧锷定神一看,帆船仍然在普陀山潮音洞旁边。这时有个张姓渔民从山上下来,对慧锷说:“这儿天的事情我都亲眼看到了,你走不成呵!还是请法师到我家里住几天再说吧。”于是慧锷便靠岸留下佛像,由张姓居民供奉,之后,张姓居民之宅就是最初的“不肯去观音院”,是普陀开山供佛之始。
p6p7 二幅精致石刻,便是上述传说的写照!
【7】

【8】
在上图亭子的前方便是潮音洞! ↑

【9】

【10】

【11】

【12】

【13】

【14】

【15】
上图是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御书“潮音洞”刻于洞壁。另外在右边的石崖上还刻有"现身处"三个大字!

【16】
↑ 潮音洞,洞半浸海中,纵深30米左右,崖至洞底深约10余米。此处海岸曲折往复,巉岩峭壁,怪石层层叠叠。洞底通海,顶有两处缝隙,称之为“天窗”。
潮音洞口朝大海,呈张口状。日夜为海浪所击拍,潮水奔腾入洞口,势如飞龙,声若雷鸣。若遇大风,浪花飞溅,浪沫直冲“天窗”之上。若是在晴天,洞内七彩虹霓幻现,叹为奇观。
上图便是潮音洞的洞口!据说观世音菩萨曾经在这儿现身!!
隔海与洛迦山遥遥相望! 
【17】
再俯拍不肯去观音院全貌,因为感到实在太美了!!↑

【18】
据载,宋元时期来普陀朝山香客,多在潮音洞前扣求菩萨现身赐福。明以后则多去梵音洞叩求观音大士显灵。香客中常有纵身跃下山崖,舍身离世,藉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当时的定海县县令缨燧在岸上建亭,并亲书《舍身戒》,立碑以禁舍身。
【19】
摄影时间:2010.11.24.
摄影地点:普陀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