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奇石收藏文化忐忑 |
分类: 石破天经 |
今年春晚的一大亮点是百人合唱忐忑,刚才电视里播放了排练镜头,几组不同年龄的演员手舞足蹈喜气洋洋。看完杂乱的貌似开心的合唱,我并没有一丝喜感。这类节目不能赏心,更不能养心。
这倒让我想起近日遇到的两件事,心生忐忑。
头一件,是由齐白石引发的烦恼。我认识两个齐白石的狂热粉丝,他们都握有齐白石作品数十幅,以藏家自居。如果各玩各的,当然相安无事。可我犯了个错误,鬼使神差,把他们聚到一起,结果引发一场冲突。
两个人都有十几年的收藏经历。所不同的是,甲某在地摊淘宝,乙某在拍场掐尖。
事情的起因是,我对甲某的藏品一直存疑,看他用辛苦挣来的钱没完没了买些不靠谱的东西,心里着急。于是恳请乙某帮忙,如果甲某的“齐白石”的确有问题,就直言相告,免得一错再错。不料,我苦口婆心远道接来的乙某,仅对其中几件藏品表示存疑,就被甲某粗暴地轰出门外。
这件事让我把甲某归到商家之列。我一直认为他算是个藏家,因为他够痴迷,只是屈在囊中羞涩。如今,看他对别人的诚心指点充耳不闻,稍有质疑即刻恼羞成怒,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甲某的问题不在差钱上,而是差在对艺术品缺乏诚意和了解。对他而言,东西的好坏并不重要,是否有人当真的买才最重要。令人忐忑的是,像甲某这样的人目前在藏界占绝大多数。
另一件,是认识了在天雅古玩城开沉香店的汪琦先生。一番交谈,我把他从商家归到藏家。他虽然经营沉香,但他却把香道当作一门艺术,潜心研究,著书立说。
汪琦与香结缘,是在十年前的一次日本之旅。他偶然走进一家经营沉香的小店,听导游说,日本香道来自中国,但中国已经失传,反而在日本完整保留传承。这番话让汪琦十分震惊,他请求店家演示香道,想探个究竟。店家恭敬地邀请他次日再来,理由是,做香道最少要用半天时间准备。第二天,看完香道仪式,汪琦一下子被点化,香道的文化核心不是沉香,而是合香。材料和技法只是形式,对香道艺术的理解和感受才是目的。
这让我想起,有个朋友去一位日本作家府上做客,面对条案上一枚奇石,几人盘腿畅谈一整天。此刻的奇石,已幻化成一幅画,一支歌,一首诗。沉浸在美妙的艺术感受中,谁还会关心这枚奇石价值几何?
与汪琦交谈时,他时常表示出无奈,多数买香的人,都是抱着游戏态度,只关心沉香能否养生保健,能否保值增值。我由此对汪琦的孤独产生敬重,但同时对茶道、花道、香道生在中国而活在日本深感忐忑。岂止这些,随手翻阅的新京报上有条微博,某舞蹈学院演出汉代舞蹈,后被披露,舞台上的汉舞都是照着画像砖攒的,属于赝品,真正的汉舞早已失传。
当艺术在人成为人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作用时,我们还能用忐忑掩盖忐忑吗?
新年的钟声临近,期盼给力也好,告别悲催也好,忐忑总还是那个忐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