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捡人
(2010-07-17 10:11:37)
标签:
收藏文化杂谈笛子小提琴琵琶胡琴 |
分类: 石破天经 |
东方歌舞团乐队首席胡琴演奏家季节酷爱收藏老的木制乐器,笛子、小提琴、曼陀铃、琵琶、胡琴等,凡是木制的乐器他都喜欢,但必须是老的。在他家看到不少民国清代的乐器,但印象最深的是一个不起眼的京胡筒子。
季节说起这个筒子的来历,神情颇为激动。
这 件宝贝是去年初在北京南城旧货市场一个姓杨的老大爷店铺里发现的。季节头一次走进这家店铺,从堆满杂物的货架上一眼就盯上了它。他拿到手里仔细端详,开门 的老筒子,里面还有模糊的印章。肯定是好东西,像是早年制琴大师史善朋的作品。杨大爷在招呼别的客人,听到季节的问价,随口说100元。按理说已经很便宜了。可是季节犯了个错误,他还砍价,还50元,大爷正忙着,没细想,说80元拿走。这时季节犯了更大的错误,他把这件东西送到老人的眼皮底下讲它的瑕疵,老人瞥了一眼,迅疾收起来,说,这个不能卖。此刻的季节顿时傻了,血压升高手冰凉。为什么呢?老人说,这是史善朋的,我刚才忙晕了,不能卖。老人清醒了,季节却晕了。
一 连三天失眠,第四天,季节忍不住又去旧货市场,和杨大爷讲明,自己是演奏家,这件筒子组装好就可以发挥作用,它的美妙音乐可以传播到世界各地。杨大爷看了 季节的演出照片和录像,非常激动地说,这个筒子我以后可以送给你,但现在不行。之后季节又去过多次市场,两人无话不说,谈笑甚欢,但都没再提起那个筒子。 一年后,季节像往常一样去逛市场,自然就转到杨大爷店里。大爷兴奋地说,前两天史善朋的儿子来看过这个筒子,说是真的,让好好留着。杨大爷说完,取出这件 宝贝,递到季节的手里,说,归你了。季节比上次更晕了。
对 这个结果我十分能理解。我帮助季节分析杨大爷为什么这样做。凭我的收藏经历和感受,我认为杨大爷是太喜欢这个琴筒了。如果他只是把这个琴筒当成商品,绝不 会把它送人,而且要抬高价钱。正因为视它如同骨肉,所以才要寻个好人家。这一年时间,杨大爷是在观察季节。尽管史善朋的制琴已卖到30多万元,尽管史善朋的后人拍胸脯保真,这到更加促使杨大爷果断下决心,把这个琴筒托付给最信任的人。季节得到这个宝贝,虽属偶然,也是必然,是他的精诚所至。有大爱才有奇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