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红:豪宅元年说
在“欲赋新词强说愁”的年代,新概念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且在互联网的助推下迅速传播。2015年房地产行业流行词是:豪宅元年。
“豪宅元年”的说法并非是没由头的瞎起哄,应该是商家与媒体“合谋”营造一种气氛,表达的意思是多元的:
拿地成本,融资成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管理成本,税费成本居高不下,房企出于追求效益的动因,使得开发高价商品房成为一种必然选择。按照“以价论房”的非专业说法,单价5万以上的住宅都被装进“豪宅”的笼子里,甚至北京三环以内,上海中环以内的老公房都被装进笼子里。据了解,今年仅上海、北京两地新老楼盘,单价5万以上的项目有200多个,估计新推高价房源超过两万套……,根据这个趋势,说北京、上海自此进入“豪宅”时代亦即“豪宅元年”,似乎有些道理。但我跟愿意说,是进入高价房为主的时代。
“豪宅元年”另一种解读是:今年高价楼盘集中上市,已成喷涌之势,然而与之对应的需求是极不对称,北京上海两大城市是中国千万级以上的豪宅主要市场,最好的年景两地加在一起销售量都不到7000套。这种供应严重大于求的现象,一定会使房企相互间竞争加剧,竞争的层面绝对不是简单的价格竞争,而是包括优质稀缺资源的占有,产品的品质、品味,服务的态度与档次,还有包括社区文化的营造,甚至包括谁开发,谁设计,谁建造,与谁为邻都将成为竞争的重要法码。在垃圾产品都会哄抢的短缺时代,品质、品位是一种奢侈,而在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的背景下,打造具有丰厚的体系价值成为一种必须与必然。从这个意义上讲,2015年其实是豪宅市场大比拼的一年,也是豪宅产品全面提升的元年。
豪宅元年的还一种解读可以理解为,住宅市场阶段性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变化,普通商品住宅汹涌澎湃的刚需时代已经出现阶段性弱化,一些重点城市的住宅市场改善型、高端需求在加大,已经成为阶段性的主流市场,从这个意义上说2015年是豪宅元年似乎也能成立。
“豪宅元年”的纠结没什么实质性意义,豪宅开发、建造、服务的企业必须在构筑体系价值,对客户服务的至精至诚,走精品路线上下功夫,靠品质说话,靠价值论价,才会成为豪宅大战的赢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