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楼市失去投资功能,还是不是商品化市场?

(2010-04-23 17:27:49)
标签:

房产

财经

楼市

房价

贷款比例

杂谈

 

   总理、部长、省长、市长、开发商、投资客、投机客、代理商、中介机构、自住购房者、银行、媒体,甚至全社会都在关注和热议高房价。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中央不重视不行,不发号令不行,发完号令没有结果不行。不管不行,管了没有好结果不行。中央也有难,要不然部长级人物咋会说,未来二十年房价上涨的压力是很大的呢。如何控制房价上涨?中央也是颇费其难,专家们给到的调控思路是:供应增加一点,需求压缩一些,差距就会小一点。       

 

一、政府压需求的手段比较容易实施:减少投资、投机、改善性需求的贷款比例、提高贷款利率,增大需求成本,让这部分人知难而退;对基础面积(90平米)和超大基础面积的首套房贷款实行差异化,逼退一步分人放弃买大面积的房子。这种手段在短时期内确实能压缩一部分需求。

 

  二、政府在增加供应方面却没那么容易:你可以通过监管手段迫使开发企业放弃囤地,不再捂盘惜售。但因为挫伤了开发商投资开发的积极性,商住房的开发将被减缓,供应缺口将会被进一步拉大。有人形容说,你可以用强制的手段让人家计划生育,但你没办法强制人家超生。

  

     市场的供需关系是自然形成的,如果生拉硬拽的人为的追求平衡,就会有硬伤。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要想真正的进入理性发展的轨道,首先要营造一个健康的发展环境。“政府退后,市场向前”才能形成正真的市场机制。楼市欲何往?最关键的是政府如何定位?一个长期受政策制约的楼市,一个失去投功能的市场,不知还是不是商品化市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