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片”紫砂受热捧的启示
(2016-09-19 21:34:17)
标签:
文化 |
分类: 壶艺探讨 |
“开片”紫砂受热捧的启示
中秋节刚过,《方家壶庄》就传来喜讯:17日上架的8只新品“开片紫砂”小茶杯,两天就有一半被识宝人一见钟情,收入囊中。
眼前一亮
17日,刚过完节的《方家壶庄》老板方明,把新带来的8只“开片”紫砂小茶杯摆上架还不到5分钟,老玩家、紫砂专委会副会长张祥慈先生便一步门里、一步门外地说:“老方,带什么新鲜玩意来?”
方明从货架上取下刚放上的“开片”紫砂小茶杯,并说到“开片的紫砂杯,我也没见过,也没有把握,但求个吉利数,就带来8只试一试、看一看。”
张祥慈取过一看,眼不由得发光,正是现实版的“眼前一亮”。他把“开片”小茶杯都从货架上取下,细看细挑,从中选了一只,爽爽快快地掏包付款。
18日上午,青年收藏家徐永乐也来到《方家壶庄》,又是一次“眼前一亮”,接着是反复品读,细心挑选,接着也是痛痛快快地掏包付款。徐永乐是很有见地的。他为学习紫砂,曾集中一段时间到宜兴实习,从矿石粉碎到炼泥沉腐,从成型制作到窑火烧成,做了系列的实践。就是如此,眼前的“开片”紫砂,仍然令他“心头一惊”。
18日下午,徐州著名老玩家刘德元先生也逛到《方家壶庄》,在“开片”紫砂小茶杯的面前,也同样是“眼前一亮”,接着也是一样掏包付款。
三位老玩家不同时间、不约而同的掏包付款,反映徐州玩家对“开片紫砂”小茶杯的喜好,甚至可以说是予以炽烈地“热捧”。
开片三美
19日上午,我路过《方家壶庄》,听到老方招呼,也进店喝杯茶。闲聊之时,难免嘘寒问暖,过节好吗?全家快乐?带来什么?-------一串问候,一串回答,接着是几只“开片”紫砂小茶杯摆到茶席之上,再接着我也是眼前一亮、掏包付款。
四位老玩手相继喜爱“开片”紫砂新品,大概以为它有三美:
其一,“开片”出新美。瓷器开片早在唐代已成名品,紫砂虽是“千年不毁”之土,但历经岁月洗礼也曾有稀罕的“开片”,而把新品做出“开片”之美,不能不令人喜上眉梢。
“开片”紫砂如同瓷器开片的原理相同,皆来自胎坯与釉水的膨胀系数不同,热胀冷缩不同步。开片紫砂不是用釉水,而是在传统刷浆技艺的基础上出新,对泥浆做了特殊的处理,使之既能和胎体贴合,又能开出形态自然、天趣美妙的裂纹。
其二,手工制作美。紫砂款式创作很难很难,但一杯一做并不难,难在不愿下功夫,扎扎实实一杯一做。《方家壶庄》带来的“开片”紫砂小茶杯做到了“一杯一做”,同款的茶,高矮厚薄都不相同,这在当下实在难得。
手工制作美,反映了作者“诚信如天”的心灵美。
其三,以刀做笔美。作者“一手泥巴”制杯,也能“以刀做笔”装饰,用心挥洒,文武双全,可谓一双手铸就全过程的“整体美”。
若经考证,作者“开片”的尝试,确属率先探索,那么此杯堪称“三绝妙品”。
一点启示
2011年6月1日《非遗法》正式实施。到了当年四季度,宜兴紫砂市场明显冷淡,直至今天仍很萧条。相当多的人埋怨这,埋怨那,就是不以《非遗法》的“真实性、传承性、整体性”的三原则来检讨自己的理念、行动,看看合不合非遗三原则,摸摸合不合爱好者的需求。适合懂法消费者需求,是市场的第一法则!
在这清冷的紫砂市场上,那些遵循非遗三原则的紫砂艺人的作品在增多、市场在扩大,他们代表着紫砂的正能量。《方家壶庄》新引进的“开片”紫砂小茶杯,立刻得到老玩家的热捧,其情其景可见一斑——不是市场不好,而是其观念不对,离《非遗法》的要求太远、离爱好者的心愿太远!
“开片”紫砂,是从传统走来的一品,愿有更多的新品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