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枫
富士康已经发生12跳了,也许这个数字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震惊,今天一早就看到了12连跳的新闻,是郭老总去了深圳总部后发生的事情,昨天郭老总提出了要求员工签署“不自杀协议”这样雷人的提议,而且要做150万的防护网防止员工跳楼,但还是没有提及到内部管理上的问题,还是把这些事件的发生推卸给了社会,“他们的自杀是社会问题,是员工本身的情感问题”,这让我们可以看到郭老总的信念有多么坚定,从不会感觉到自己的富士康的管理上有什么问题。
150万平方米的防护网能防住跳楼人员的自杀心切吗?“不自杀协议”能禁锢员工的灵魂吗?无稽之谈!只从表象去解决问题,不正确对待外界对富士康的看法,不从自身找原因,这样的公司怎能立足长久之地。之前曝出的富士康保安群殴员工的事件,为什么只有在富士康处于风口浪尖时才会被人发现这样的视频,富士康内部管理上的隐秘性做的有些太过了!
本来之前就想写过讨伐富士康的文章,可是还是感觉这样的文章会让富士康这个跳楼的潮流变得更潮,我不想成为一个推波助澜的人,但是看到富士康跳楼的频繁和跳楼日期间隔的越来越短,我实在是忍不住要说:“富士康,你醒醒吧!如果不及时纠正你们自身问题,跳楼事件不会终止,别再让这些鲜活的生命在你们富士康终结。”
富士康自从第一例自杀案例以来到今天已经有1074天,在这1074天之中,跳楼死亡大概15起,就在最近的五个月里,连续发生了12跳,其中18岁员工两名,21岁员工三名,22岁一名,23岁一名,24岁两名,受重伤两名,昨晚跳楼者尚不清楚年龄。根据富士康员工自杀的日期和累计跳楼的自杀人数,有人在Matlab中做出了分析散点图:
http://s10/middle/52354bf3h877d634f19b9&690
通过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对数的增长曲线,对此,制图人认为:“自杀和流行病一样,自杀也是一种病,而且是一种可以传染的疾病,因此其增长曲线与对数增长很接近。”通过了数学的对数分析,我们可以从图中看出些规律,富士康跳楼的人数是在曾上升趋势的,对其做对数函数拟合可以得到以下图:
http://s13/middle/52354bf3h877d637cfbac&690
根据图表和数据,可以计算出相关度为0.96,是一个非常高的数字,做此的研究人员给出结论:和所有的疾病一样,一旦其事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则各方的反馈作用将阻碍其继续上升,因此和很多流行病分析一样,该曲线很有可能呈S型。通过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图:
http://s16/middle/52354bf3h877d633fedbf&690
根据上面这个图,我们就很容易地看见,富士康的跳楼人数最终会稳定在22人左右,但这也不会超过全国的平均跳楼水平。对此曲线进行分析,做出此分析的研究人员又通过借鉴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方法将其分为了缓慢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图示如下:
http://s12/middle/52354bf3h877d635e5d9b&690
对于上面的这个图示,对些做出分析的人员给出了以下分析:
缓慢期:富士康员工虽然受到很大的工作压力,可是其自身的心理并没有崩溃,因此跳楼这种事件发生频率很少,而且呈线性关系,说明没有跳楼者受到别的跳楼者的影响。
对数期:富士康员工由于受到工厂巨大的工作压力,以及来自社会各方的压力,甚至加上上级的欺压,心理防线渐渐崩溃,无处发泄。而一旦有想不开者跳楼,则为其提供了一个发泄的模板,这种情况下,很容易有相同经历的员工收到跳楼者的影响,从而一个接一个的跳楼自杀。目前的富士康正处于此时期。
稳定期:由于社会、媒体各方面的关注,以及社会,广大人民对工厂的压力,工厂不得不做出改变,员工的心理压力渐渐得到释放,从而员工跳楼亲生频率会很快下降。
衰亡期:这个……由于资料长期保存,不小心遗失;或者某机关的辟谣;或者所有人的健忘,导致跳楼人数被修正,被减少。
通过以上的各图示的分析,我们已经很清晰了,富士康发生12连跳这样令人悲愤之余就是痛恨的事情,我们除了无语,保持沉默之外还有什么。像跳楼这样的事情的发生也许是不可避免的,在中国会隔几分钟就会有人因为各种原因死去,有被动的有主动的,但这“被”与“主”之间,我们有的只是无奈,出于对社会的无奈,对人性的无奈,对生命的无奈……
也许富士康是感到无奈的,出现这样的事情,郭老总“除了痛惜就是痛惜”之外没有了其他的声音,我们听到的仍然是社会大众的呐喊声和富士康今年第一例跳楼死者马向前家属的的哭诉声,为什么不能给家属一个让他们认为满意的答案,也许满意是不可能的,因为死了儿子的母亲父亲还哪来满意之谈,但是富士康为什么一个合理的说法也不能够给出?
我们可以说跳楼者当中有是因为感情的,有是因为工作压力的,有是因为生活所迫的……但就真的没有是“我死给你看的”吗?富士康你们不考虑一下吗?这第12例死者也许会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责任是自己的,这个责任你可以失掉,也可以选择承担,这也只是在转念之间的问题,但就是这转念之间的几毫秒几微秒决定了一个企业去留。
富士康,不要让这22连跳的预言兑现……
加载中,请稍候......